xinde

人口老龄化,老人、家庭和教会做点啥


2014-10-09 09:50:59 作者:卢景荣 来源:《信德报》2014年9月25日,35期(总第599期)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2012年12月28日,国家又把此节日定为“老年节”。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在老人节即将到来之即,首先向老年朋友致以节日的问候。同时,就教会如何面对人口老龄化这个问题谈一点个人想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药科技迅速发展,人类寿命也随之不断增长。科学家预言,数十年后,人类平均年龄可高达120岁或者更高,这是大家都愿意听到的事。但是,因为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由此衍生出来的社会问题,如医疗、住房、福利、安养等,这些又是大家不愿意听到的。因此,长寿一方面令人喜,一方面让人忧。这么多的问题,又该怎样去面对呢?近年来,国家试图鼓励社会建立老人安养院,增加老人的入院人数,有些地方也在搞老人集体供养试点;现在,国家又要适当延长退休年龄。办法想了不少,但却是杯水车薪。
    面对人口老龄化这一社会问题,需要帮助的人有亿万之多,连政府都感到棘手,我们教会又能做点什么呢?我认为,虽然我们的能力有限,但是身为爱的教会及基督徒,绝不能袖手旁观,推卸责任。只要我们按照圣经上的教导去做,就一定能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有所作为。我想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老有所为,老年人自身的见证

    人到60岁,就进入了老年阶段。有的人在这一时期总觉得自己不中用了,悲观消极地混吃等死熬时间,无所作为,无所事事。应该说,老年人是社会、教会的“宝”,人到老年,就到了完整之年,智慧之年,一个老人就是一本智慧的书,老年人不是不中用,而是用处很多。因为老年人时间充裕,特别是现在,60多的人和过去40多的人差不多,因此,他们可以为社会、为教会做更多的贡献。过去为糊口、生计奔波,现在可以为兴趣、为服务,并且可以用自己的经验去教导、影响下一代。圣经中的达味王,在年老的时候生活态度非常积极,他向天主这样说:“天主,既使我发白年老,求你也不要离弃我,直到我将你的威力宣示给这一代,将你的奇能传述给下一代。”(咏70:18)老年人除非有病,否则的话,除了照顾自己,还可照顾和帮助别人,比如:给子女们带带孩子,做做饭。不要总是把自己当做被服侍的对像,让别人帮助、同情、搀扶……这样反倒不好。基督徒要像达味王那样,有积极的人生观和乐观向上的心态。旧约中的加肋布85岁时说:“我现在还很强壮,如梅瑟派我去的那天一样;不拘是打仗或是出入行动,我现在的力量和那时完全一样。”(苏14:11)每一位基督徒老人都应像达味王、加肋布那样生活,用自己的善言善行见证信仰,要利用一切机会向身边的人宣讲福音,让他们都来认识天主。总之,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活到老,学到老,多为他人祈祷和祝福。“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要珍惜人生,为社会、为教会发挥余热。这样,不但对自己的健康有益,也可以减轻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同时,也给天主交上了一份人生的完美答卷。

二、老有所养,家庭和子女的责任

    旧约肋未纪中要求我们:“在白发老人前应起立,对老年人要尊敬,应敬畏你的天主。”(肋19:30)这里将“尊敬老人”与“敬畏天主”并列在了一起。“应孝敬你的父亲和你的母亲,好使你在上主你的天主赐给你的地方延年益寿。”(出20:12)按照中国的传统和美德供养父母是我们的天职,照顾长者也是我们的责任,圣经中不但要我们孝敬父母,也要我们去照顾和帮助亲戚中的老年人。圣保禄宗徒曾责备那些不照顾老人的人,是“背弃信德,比不信的人更坏。”(弟前5:8)经师和法师塞人有做了献仪就不再供养父母的传统,耶稣为此称他们是假善人。
    对于许多老年人来说,他们所需要的不一定是要子女们物质上的供养,他们更需要子女的尊敬,我们所说的“尊敬父母”是包括物质上的供养和心灵上尊敬。
    近年来,社会上应时而出现了一些老年人供养院,其实就是花钱顾人养老。据我调查,老人们大都不愿意去供养院,不愿意离开自己生活了几十年的家,毕竟是穷家难舍故土难离。老人需要的是亲情、关爱和陪伴,老人期盼的是儿女们常回家看看,陪父母说说话、聊聊天。当然,对老人的冷暖起居、疾病健康等等要格外关心,让他们晚年能幸福地生活。如果每一位基督徒能按照圣经的教导,悉心爱护,尊敬和供养自己的父母,又能照顾好年老的亲属,这样,不但可以让天主得着光荣,也可以让政府有足够的“床位”去照顾那些社会上孤苦伶仃的老人,真正实现全部的老有所养。当然,因着子女们对父母的孝敬,他们也可以“得着幸福,并在地上延年益寿。”(玛6:4)因为,这是天主所应许的。

三、老有所属,教会应有的关怀

    教会是一个充满爱的团体,教会从初期就有关怀和照顾老人的传统。圣保禄宗徒在小亚细亚教会,曾为耶路撒冷教会关顾穷人的需要而募集善款。(参阅格后8章)教会关顾老人,首先应该关顾老年教友的需要,因为他们是整个肢体,身体的任何一个肢体有问题,整个身体都会感到不舒适。许多老年教友体弱多病,行动不便,不能到教堂参与弥撒,他们渐渐被忽视遗忘,有的甚至失去联系。有一位80多岁的老教友深情地对我说:“教会已经忘记了我!”听了她的话,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们的教会有今天的成就,他们功不可没,他们曾为教会付出了他们的青春、努力和贡献。现在,他们老了,我们该为他们做点什么呢?我们的神父、修女、会长要常常走近他们,嘘寒问暖,在他们感到孤独无助的时候常常有人出现在他们面前。对于那些确实无有子女亲人照顾的老年教友,我们就要像圣保禄宗徒那样发起募捐,人人伸出援手,献上爱心,真正让他感受到教会大家庭的温暖。有条件的堂区应为不能来教堂的人送弥撒上门,送圣体到家,让老人能在精神上得到天主的慰藉。
    老年教友们有丰富的经验、阅历,坚定的信仰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教会要将这一宝贵财富利用好,组织他们为青年人分享和见证他们的信仰,这样,对于牧灵福传工作或许会有很好的效果。
    教会应鼓励那些已经富起来的教友,投资办老年人供养中心,当成一种新型产业,招收教内外的老年人,实行有偿供应,合理收费。可优先录用教友为服务人员,以优良的服务去彰显天主的大爱。河北河间的平安养老院、河北石家庄的进德老年之家就是范例。
    总之,要让教会能成为老年人的家外之家,成为患难者的避难处,孤独者的庇护所。在这里让他们找到依靠、找到朋友,真正让他们老有所属。如果做好了,对教会来说就找到了真正的服侍对象,福传对象,也开通了一条让得救人数增加的渠道。
    但愿教会能在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上尽其本分,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标题:人口老龄化,老人、家庭和教会做点啥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