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一生只为福传

—— ——圣金邦尼主教的传奇一生

2014-10-28 14:28:44 来源:《信德报》2014年10月9日,36期(总第600期)

神贫家庭的“独子”
    在意大利北部,有一个叫利摩肋(Limone sul Garda, Brescia - Italy)的小村庄,住着一户贫穷的农家,父母替地主耕种。1831年3月15日,这户家庭增加了一位可爱的小成员——达尼尔·金邦尼,他的父母十分喜爱他。这个家庭虽然物质贫乏,精神却富裕,一家都怀有坚强的信德。达尼尔在八个孩子之中排行第四,可是,其他兄弟姊妹很年轻便去世了,其中六个更是夭折。由此想象,他的童年必定过得十分困难,痛失至亲,就更要珍惜眼前人,因此,达尼尔与父母的关系更趋密切。

圣金邦尼(St. Daniel Comboni)

一个圣召的诞生
    达尼尔聪敏好学,可是,由于贫穷他不得不辍学。幸好被尼古拉·马札(Nicola Mazza)神父在维罗纳创办的一所学院录取。12岁那年,他入读该所学院,那里专收容一些有才华但家境清贫的孩子。同时,那所学院亦收容了一些从奴役中被拯救出来的非洲孩子,这是一个欧洲国家借奴隶买卖而致富的时代,达尼尔每天细心聆听着他们所阐述的悲惨的奴隶生涯,感同身受。15岁那年,他读了一本有关日本殉道圣人的传记,初次萌生了成为传教士的想法。

人生重要抉择:往非洲传教
    在维罗纳马札学院的岁月里,达尼尔感受到了圣召。1848年,安杰洛·文高神父前往非洲传教,书信谈及当地人悲惨的生活。三年后,文高神父回意大利广集物资以援助非洲人民,他对非洲苦况的叙述,深深感动了每一位马札学院的学员。
    1849年1月6日主显节,达尼尔做了他人生的重要抉择:往非洲传教。达尼尔于修读晋铎职课程期间,还为到非洲工作作准备,特别修读了一些应用学科,如医学等。

孝道与传教
    达尼尔完成了哲学和神学的学习,于1854年晋铎。三年后,马札神父组织了一个名为“新非洲福传之旅”的队伍,达尼尔·金邦尼神父当然也是成员之一,但是,孝义难两全,由于他是一名“独子”,很担心在自己离去之后,没有人照顾父母,正当思绪万千之际,他做了一次退省,他的神师马拉尼(Marani)神父对他说,他前往非洲传教的圣召是他所看到最清晰、最明显的圣召。金邦尼就把自己交在天主的手中,临行前,母亲祝福他说:“去吧,达尼尔,愿主保佑你!”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荒凉
    经过漫长的旅程,来到了非洲中部的圣十字传教站。艰巨的传教工作、辛劳的生活、不堪忍受的气候、痢疾等疾病,使多位年轻传教士相继去世,以及当地人的贫穷和不振,种种一切,仍未使他放弃,反而驱使他勇往直前。他在信中告诉父母:“我们必须辛劳、流汗,甚至死。但是,想到这一切都是为了耶稣基督及世上被遗弃的灵魂,心中的甘饴就远胜于这些巨大的冲击,我们绝不会放弃这伟大的传教事业。”金邦尼就是充满着这样伟大的热情。他曾在一位因发高烧而不幸去世的奥利波尼神父墓前,道出了他的决心:“与非洲共存亡!”此口号更成了他的传教座右铭,他誓死要将耶稣基督的喜讯带给在“奴隶制度”压迫下的非洲大陆。
    漫长的雨季使传教士与外界隔绝,金邦尼得悉他母亲去世已是五个月前的事,信件亦带来其他传教士相继去世的消息。几年来,这里已有19位传教士去世。他时常称赞他父母让他成为传教士所做的牺牲,他给他表弟的信中说:“我既已舍弃一切,天主连这牺牲也要求吗?愿天主永受赞美。”母亲和奥利波尼两人先后去世,金邦尼感到极度哀伤,原来,成为传教士也是一种殉道,他领悟到上主的临在并写道:“天主降生成人,用十字架来显示他的智能。十字架是善人真正的安慰和力量,伟人要藉此光荣天主、拯救人灵。”后来金邦尼不幸也患了重病,应长上指示,回意大利医治,等待天主的旨意。

奴隶制度 卑鄙可耻
    金邦尼回到意大利治病,期间也陪伴了父亲一段日子。就在那个时候,有消息指一群非洲奴隶在印度洋被英军战舰救起,暂居于也门首都亚丁(Aden)。马札神父把他们当中一些青年带到学院去,圣金邦尼获派展开他的第二次传教旅程,经埃及和红海前往亚丁。在亚丁,圣金邦尼集合了七名非洲青年,准备带他们往维罗纳,还替他们取得英国护照。
    金邦尼对受害的奴隶感到非常痛心,他忆述:“在沙漠,我见到20多群被掳的奴隶,他们一路上挨着鞭打。当中亦有婴儿。那些能走路的小孩,他们的颈被系到母亲所挑着的棍棒上,以防逃走。年满15岁的人,颈上系着羊皮圈,被奴隶商牵着走。成年人则分成一对对,有的颈拴在棍棒的末端,有的头和手则被反缚在背后,有的脚上系有锁链,还被迫挑着主人的行装。他们一慢下来,就立即被奴隶商鞭打,有的甚至被棍棒和长矛殴打致死,伤重的则被遗弃在路上死去。这样,奴隶每天被迫步行超过12小时,为期三个月。”
    金邦尼认为,“走私贩卖人口是卑鄙的、可耻的,侮辱和贬抑人性。人类都是一样的,蒙上天赐予智慧,是属神的标记,又是按照天主圣三肖像而受造的。而奴隶买卖使人被贬成动物。”

 

以非洲 救非洲
    1861年3月,金邦尼完成他的亚丁之行,回到意大利维罗纳。他等待着圣神的推动,想要制订出一个新的传教策略。1864年,他在罗马圣伯多禄的墓旁祈祷时,突然有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勾画了新的传教方案:就是非洲重生的计划,主要是通过培育非洲本土神职人员,在欧洲的天主教环境下,教育非洲的青年男女,发挥他们无限的潜力和天赋,让他们回到家乡,传授他们所学的知识。这在他的计划书上被称为 《藉着非洲,拯救非洲》。

创办自己的修会
    金邦尼日以继夜地草拟自己的计划,向教宗比约九世(Pius Ⅸ)呈上这份计划书,同时又将一份副本交给了负责传教事务的万民福音传播部部长巴尔纳波(Barnabo)枢机,教宗和枢机均表示支持这项计划。数天后,教宗接见金邦尼训勉他:“要以基督勇兵的身份工作。”就这一句话带给了金邦尼信心和鼓舞。他清楚地感到天主的临在,加上得到了正式的支持,为了这个非洲使命,为了让人们认识他的计划,他在欧洲展开了半年多的漫长旅程,孜孜不倦地会见了各地主教、王室、贵族,甚至平民及穷人,以求得精神和物质上的援助。他更为此而创办了意大利第一份传教刊物。
    1865年8月,马札神父安息主怀后,由于经济问题及福传的困难,他的继承人决定取消非洲传教站。就在金邦尼感到无助之际,巴尔纳波枢机阅读了他的苏丹之行报告书,建议他创办自己的传教修会。金邦尼充分利用此机会,在维罗纳主教路易吉·卡诺萨(Luigi Canossa)的保护下,创办自己的修会。卡诺萨却伤透脑筋,询问他如何批准来成立一个只有金邦尼一位会士的修会。恰巧,当时灵医会(Camillians)受到政府压力,濒临关闭,他们修会的三名会士表示愿意奉献自己于传教工作,于是加入金邦尼的行列。1867年6月1日,金邦尼修会终于成立了,名为“非洲重生善牧修会”(今为“耶稣圣心金邦尼传教修会”)。
    不久后,首次非洲之行便开始了,除金邦尼及灵医会三位会士外,还有三位法国修女及六位在欧洲受教育的非洲少女。
    1868年元旦,他们在开罗办了两间学校,一间为女性,一间为男性。这两所学校亦兼作药房和医院,而且收容一些脱离主人的奴隶。数月后,由于经费不足,金邦尼决定返回欧洲筹款。由意大利到法国,再到德国,最终在巴黎组织了一群显贵来推行筹款工作。为此,他希望在巴黎开办一所修院。由于罗马方面并不支持,最后放弃了这项计划。金邦尼高瞻远瞩,不辞劳苦地领导不同国籍的人,聚集在自己的修院一起工作,这在欧洲各国纷纷强调国家独立之际,绝非易事。筹得经费后,他于1869年2月返回了埃及。

一牧一栈
    身在开罗的金邦尼,得知将召开梵蒂冈大公会议(梵一),就立刻写信给巴尔纳波枢机,请示能否来到罗马,向大公会议讲述非洲教会的需要。这次大公会议是超过300年来首次召开的,全世界的主教都出席,他想利用这个好机会,唤起整个教会关注非洲问题。因此,1870年3月,金邦尼以卡诺萨主教神学顾问的名义,出席了大公会议。他草拟了一份建议书呈交大公会议,并得到65位主教签署,建议书详述非洲福传的各种困难,希望普世教会,因非洲黑暗的情况而派出传教士及给予物资上的援助。可惜大公会议受到战争的影响,圣金邦尼的提议未被讨论。然而,这份文件仍能提醒大公会议教会宗徒传教的精神,好使非洲的民族能加入教会,实现“一牧一栈”的理想。

创立女修会
    大公会议后,金邦尼既要努力巩固学院的传教使命及培育工作,又要穿梭欧洲各国,探望他的支持者。欧洲之行期间,金邦尼尝试让其工作在自己死后也能继续。1871年12月,他为1867年成立的男修会草拟了《男修会会规》, 更于1872年1月1日,创立了女修会(今天的“金邦尼传教女修会”)。
    他致函开罗的传教士,支持他们前往南方的喀土穆和科尔多瓦的计划,好能在内陆成立传教会。金邦尼对妇女能力的肯定,非神职人员在福传方面的信心,揭示他的思想远超过当时的年代。1872年5月,罗马批准这两个修会正式成为传教会,并委任金邦尼为中非的副宗座代牧,在那地区拥有主教的全权。
    同年9月,金邦尼联同四位神父、一位学生、两位修士和三位非洲青年一起出发重返非洲。经过99天曲折的旅程,终于在1873年5月抵达苏丹首都喀土穆,他用阿拉伯语讲道,向重获自由的奴隶、阿拉伯人、传教士和欧洲显贵的会众,讲述与他们在一起是何等欣慰:“我年轻时的初恋情人,就是不快乐的非洲。16年前,我放弃了一切来到这里,但是,由于健康欠佳,我被迫回家,全是为了服从长上,但我的心仍留在你们当中。今天,我回到你们中间,终于再找回我的心,我永不会遗弃你们。我愿意属于你们每一位。”金邦尼的讲道,印证了他深信自己的圣召,就是把福音传给非洲。

中非主教
    金邦尼深信,宣讲基督与促进人民生活是不可分割的,他不断打击奴隶制度,他形容非洲的奴隶制度“是人类的大灾难”,金邦尼敢于与这可耻的贩卖奴隶制度抗争。在金邦尼的一封牧函中,他直言要惩罚那些与奴隶商有关的教友。他以奥地利领事为后盾,向喀土穆总督声明,要把全城的奴隶带到传教站去,他说得出,做得到,最后,传教站果然就成了奴隶的庇护所。
    正当金邦尼于非洲的福传工作渐有起色之际,他的健康出了问题,他断断续续地发烧并且失眠,其后,还要向罗马澄清伙伴对他传道工作的不实指责,令他心力交瘁。1877年,他被任命为中非主教,再返非洲继续他的使命。然而,却遇上当地的旱灾及饥荒,人人都往传教站去求食物,令他债台高筑,幸好他能从欧洲的恩人那里筹得经费。与此同时,多位传教士染上伤寒等疫症,结果金邦尼身兼数职,既是主教、副主教、本堂神父,又是管理员、医生和护士,更是掘墓者。面对这些灾难,一些伙伴离他而去。最后,他也成为病患者,但仍坚守岗位,他祈祷说:“如果肉身软弱,心灵便更应坚持,死而后已。”
    然而,因工作过度而精疲力竭,金邦尼被迫于1879年5月返回意大利。他在离开时,并没有遗弃他的伙伴,因为他是唯一留在喀土穆的传教士。金邦尼在欧洲期间,恢复健康的同时,又使更多人认识他的使命,他在巴黎和科隆演讲,详述了中非传教的三大困难:漫长而危险的旅程、热带病和不同语言的问题。

永远与非洲在一起
    1880年11月,金邦尼的体力稍微恢复后,便踏上他的第八次,也是最后一次到非洲的传教旅程。最后一年,他几乎是马不停蹄地工作,遏止奴隶买卖令他疲于奔命,但终于可以在劳班人聚居的迪灵(Delen)开办传教站,他更敦促政府委派一百名士兵来保护人民。金邦尼在临终的最后几个月里,受到很多无理的指责,又一直受到热症及失眠的困扰,使他的病情恶化。正如他曾多次提及天主给他预备的,是十字架的路。
    1881年10月10日早上,金邦尼再次发起高烧,当晚便安息主怀,享年50岁。他的遗体被埋葬在传教站的花园内,好使这位热爱这片土地的人,能与非洲永远在一起。
    2003年10月5日,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册封金邦尼为圣人。

 

耶稣圣心金邦尼传教会

    圣金邦尼的梦想在他的传教士身上延续着——约4000名来自超过40个国家的神父、修士、修女及在俗传教士。圣金邦尼的榜样给他们力量去回应耶稣的召叫:“你们要去使万民成为门徒”(玛28:19),而在四大洲50多个国家传扬福音。
    耶稣圣心金邦尼传教会是一个由神父和修士组成的国际性团体,他们藉福音劝谕——神贫、贞洁和服从,以及透过团体生活,为天主而献身,在世界各地从事福传的工作,特别在那些还没有认识耶稣基督的民众之间,展开教会的福传使命。
    从1881年至今,已有很多传教士步武圣金邦尼的理想,实践着他的“我虽死,但传教工作永不死”的遗言。
    耶稣圣心金邦尼传教会这个大家庭的神父与修士共同生活,一起工作,分享同一的传教使命。神父有宣讲福音、施行圣事及领导基督团体成长的任务。修士以贡献全人发展的工作,来见证基督,各人按自己的职业,如教师、医生、农业专家、传道员等履行福传工作。

金邦尼传教士在亚洲

    教宗呼吁整个教会在亚洲福传事业中,扮演一个更积极的角色。“亚洲时刻”已来临。我们的愿望,是在这片居住着人类大部分人口,以及对教会有挑战性的土地上,在福传事业上有所贡献,寻找福传新方法,去宣扬耶稣的福音。
    紧随基督的召叫,金邦尼传教会在1988年先到达了菲律宾。1991年开始为澳门的华人服务。目前在澳门负责 “圣若瑟劳工主保堂”。在1997年,金邦尼的修会也到了台湾传播福音,扩大福传地域并承行福传的使命。
    为协助中国教会圣职人员和修女的培育以及教会的社会服务工作,金邦尼也建立了“分享”企划服务。

本文标题:一生只为福传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