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牛”修女和她无悔的选择


2015-08-31 11:15:09 作者:曾敏 来源:《信德报》2015年8月27日,32期(总第642期)

    时光荏苒,牛雅琴修女离开我们已两年多了。两年多来,每当想起她,记忆就像开闸的江水,奔腾汹涌,不能遏制。
    生于1921年的牛修女,是西安耶稣圣心会的老修女。西安解放后,修会解散,她居无定所,四处漂泊,最后靠裁缝手艺,在凤翔教区的宋家村定居。这里是凤翔县的边沿,靠近岐山县,民风淳朴,教友信仰虔诚,她一住就是40多年。80年代初,她在这里盖了两座二层小楼,开办了耶稣圣心会的望会院,先后陶成40多名女青年走进耶稣圣心会。90年代初,中国农村抛弃女婴之风盛行,耶稣圣心会先后收养弃婴298名,大部分弃婴被领养后,又继续抚养留下的20多名残婴,成为南六冢若瑟孤儿院的前身。2013年3月,牛修女走完了她人生的旅程,在耶稣圣心会的张白养老院逝世,享年92岁。
    一位穷修女如何盖起了两座二层小楼,办起了常年收容20多名学生的望会院?如何养活200多名弃婴?在奉献生活年里,笔者披露其鲜为人知的嘉言懿行,以颂扬度奉献生活的老前辈的坚强信德和执着的爱德,彰显天主的光荣,也作为对她的深切怀念。


后排右三为牛修女,左二为李亚莲,前排右一为王玉玉

三句话不离本行

    牛修女朴实无华,思维敏捷,善与人沟通,对所接触到的人,因人施教。她时刻想着天主的事业,想着慈母教会的发扬光大,拳拳之心溢于言表,震撼着和她接触的人。
    80年代初的一天晚上,我回家探亲,在铁丰教堂参与弥撒。弥撒后,她站起来讲了约10分钟的道理,这是与她的初次接触。她讲道语言生动、干练,主题明晰,贴近生活,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当她得知我在凤县工作后,从我的亲戚处要来了通讯地址,给我去信问我能否帮助一位家庭有困难的女孩读完初中,以进入会院。我与妻商议后,回信答应了她的要求,这是她引导我为天主做事的第一步。
    春节期间,我去探望她,看到她住在窑洞里,过着清淡的生活,不禁潸然泪下。她告诉我,有吃、有住她非常知足。她是孤儿,两岁时,老家湖北老河口一带连年饥荒,父母带着她到陕西逃荒。8岁时父亲染病无钱医治身亡,母亲把她送到大荔县天主堂保食会(孤儿院)后改嫁。她在保食会长大读完初中后,进了西安耶稣圣心会,在那里读完高中发了大愿,教会就是她的家。解放后,虽然颠沛流离了10多年,但她坚信,黑暗总会过去,曙光定会出现。不论走到哪里,她三句话不离本行,坚固教友们的信德。有许多胆小、怕事不敢讲话的神父、修女,听了她的话,面露愧色,也坚强起来。
    她还告诉我,文革初期,她在宋家村劳动改造。一次大队规定“四类分子”背砖,不分男女,每人每次50块砖。从砖瓦厂到大队院子,要上一个很长的坡。近50多岁的她,上坡路时实在背不上去。她默默祈祷后,瞅准了其中一个人,央求他说:“你帮我背上去,我帮你上天堂。”这个人沉默了一会儿后把她的50块砖背了上去,再下来背他自己的砖。改革开放后,帮她背砖的人已年近古稀,她履行承诺,三次登门给他宣讲真道,终于解开他不信神的死结,在去世前接受了洗礼,领了傅油圣事。
    听到这里,我的眼睛早已湿润了。我同情她受的苦更感叹她忠于天主的坚强信德。在我的眼中,她是那样的高大,是我信仰上的楷模。

一千遍圣母经

    80年代初,给“四类分子”落实政策,一个大队干部讥笑她“念了一辈子经,连个去处都没有”。适逢圣母升天瞻礼,她第一次向圣母流下了眼泪,念了一千遍圣母经,求圣母救她。圣母允了她的祈求,县公安局网开一面,接纳了她的落户申请,将户口落在了宋家村。这个结果连公社和大队干部都很意外,很快就给她划了承包地。
    凤翔县开始落实宗教政策时,她每天晚上领着教友们跪在堂院里念经,教友们有什么为难事,都愿意找她说说。一天,热心姑娘王玉玉哭着找她,因为她父亲为她订的婚事,她不愿意。“你愿意当修女吗?”她问。“愿意,就是家里没有钱。”“傻孩子,当修女只要本人愿意,不要钱。”她做通了王玉玉父亲的工作,退了彩礼,还托人给那男青年介绍了对象。
    为破除俗见,王玉玉发初愿后,她给凤翔教区各会口下请帖请客,庆贺她收了“徒弟”,还把王修女的户口迁到她的名下,王修女的承包地也和她的承包地兑换到一起。
    牛修女收“徒弟”的消息不胫而走,不久,几名姑娘找到了她,愿跟着她修道。这时,压抑在她心底的热情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她和王修女夜以继日地打扫房子,在教友家借床板、桌凳,请泥瓦匠盘锅垒灶,又聘请教友退休教师教文化课和音乐课,宋家村望会院就这样诞生了。


本文作者与牛雅琴修女

人生最好的一份选择

    有一年春节我去看望她时,她正和王修女及几个刚从家里来的望会生往地里送粪。她告诉我这里已有五、六名学生,住宿成了大问题。她计划盖一座二层小楼,下面住宿上面做教室和小圣堂。水泥、砖瓦都买下了,只是木材还没有着落,想请我帮她买木材。
    牛修女善与人交往,各行业的教友都乐于帮忙。那时,木材凭指标供应,我在林业上工作,是给教会出力的好机会,立刻就答应了她的要求。
    天主降福的事,办起来十分顺利。不久,我按牛修女指定的日期,坐车到蔡家坡,在一位教友司机家里休息。第二天凌晨早早起床,一路赶往凤县,10点左右,司机就把车开到我以前工作过的林场的储木场。人熟、地熟,春季又是木材采伐的旺季,我们挑选了最好的木材,办各种手续也都十分顺利。返回的路上司机告诉我,为教会出力是义不容辞的事,他跑这一趟,已和公司说妥,按职工内部价,只付汽油钱。
    两年后,牛修女又盖了一座二层小楼,前后在凤县买了四汽车木材。这年五一假期前,我和妻准备去眉县十字山朝圣,牛修女和她的学生及宋家村教友也准备去朝圣。她在信中叮嘱我们先到宋家村,以便包车同行。看到已竣工的楼房,我惊奇不已,因为春季刚买了木材,没想到这么快就竣工了。牛修女笑着说:“天主降福这个工程,干活的那几天,每天来七、八个大工,小工多的数不清。去年冬天我就定好了砖瓦,也交清了钱。今年春节后,砖瓦大涨价,省了不少钱呢!”
    牛修女干了这样的大事。我又尊敬又佩服,于是问她:“牛姑,你是怎么干成这样的大事呢?身无分文,盖了两座楼,还养活了这么多的学生!”她谦虚地说:“我一个修女能有什么本事?这全是天主的大能,我不过配合了天主的召叫,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怎么知道是天主的召叫呢?”“其实,天主时时处处在召叫着每个人。通过祈祷、读圣经和默想,特别是领圣体后和耶稣的秘密交谈,就能体会到天主在自己身上的旨意。”她又无限感慨地说:“配合天主的召叫,这是人生旅程的最好选择。你为天主做工,天主一定降福你,赏你智慧和能力,各种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是啊!天主降福了牛修女的事业。据宋家村的教友说,从凤县买来的都是檩条和做桌凳、床板的锯材,缺少两根大梁。那时,生产队正给社员分配合作社时期已长成材的大树,每户一棵。因为树大小不一,会计提着墨汁瓶,给树排序编号,然后开社员大会抓阄分配。有一热心教友刚盖了房子不需要木材,把号给了牛修女。牛修女的户名排在后面,抓阄晚,找树时,教友们替她捏一把汗。谁知,却出现了惊奇的一幕,沿河边走去,树越来越小,转过一个弯,出现了一棵很大的树,除做大梁,树梢还能做一个檩条,大家看树上的号正是牛修女的号。又向前走,出现了最后一棵大树,做大梁绰绰有余,还是牛修女的号。这一消息在宋家村不胫而走,不仅教友欢呼,连教外人都赞叹!
    天主无时无刻不在帮助着牛修女。李亚莲一直在牛修女身边工作,她说,望会生最多时24人,每月磨两次面,每次磨500斤麦子。一次她在磨面时发现仓里的麦子已经不多,又连续磨两次,麦子还没有减少,直到新麦下来。

他们也是鲜活的生命

    1995年送走了最后一批望会生后,西安总院将望会院改为修女院。一天早晨,牛修女在教堂门口碾盘上,捡回一个女婴,几天后又捡回一个,这时遭到了其他修女的埋怨。牛修女说:“我原是孤儿,最了解他们的可怜处境,他们也是鲜活的生命啊!”
    牛修女不改初衷,继续在教堂门口、修院门口捡弃婴,甚至有些妇女直接把婴儿抱给牛修女,王修女抹着眼泪回忆说:“牛姑戴顶草帽,提着塑料桶顶着烈日,来回几里路像乞丐一样在附近有教友的村子乞讨羊奶。每天三次,提着一大堆尿布,去河边洗尿布,冬天把手都冻肿了,晚上半宿半宿地给哭泣的婴儿喂奶,几个月下来,原本瘦弱的她更瘦了。修女们感动了,再也没有一声埋怨,都跟着牛姑当起了保姆。”
    有一年我探望牛修女时,她正在缝纫机上忙活,她说:“实在没法,大点的娃娃被教友刚领养,小的又送进来,最多的时候21个娃娃,没有安静的时候。买奶粉都买不起。院里喂了羊、喂了猪,还在承包地里栽了葡萄,为的是增加点收入买奶粉。你看娃娃们刚睡下,抽空在机子上做点活,多收入一点是一点……”我的眼睛再一次湿润了,多么难忘的印象!
    虽然时隔多年,70多岁的她重操旧业,麻利地在缝纫机上做活的景象,依然活灵活现地萦绕在脑海中挥之不去。牛修女虽然走了,但她却给还在尘世的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思念,无限的遐想。
    愿奋斗了一生的牛修女安息!愿她在天上为我们转祷!

本文标题:“牛”修女和她无悔的选择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