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认识耶稣,更新自己


2016-05-04 13:54:22 作者:陈良德神父 来源:《信德报》2016年3月31日,13期(总第671期)

备受争议的耶稣
    耶稣去耶路撒冷过帐棚节,虽然他是暗地里去的,但犹太人还是认出他来,并对他议论纷纷。可以想象,在耶路撒冷的街头巷尾,人们谈论的焦点话题就是关于耶稣的事。
    圣经告诉我们,有人说他是好人,有人说他没学问,有人说他是木匠的儿子,有人说他附有魔鬼,有人说他是厄里亚或古时的一位先知,有人说他自称为天主子……关于他的争议太多太多,因为他的来到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同时也让一些人感到不安与恐惧。
    事实上,这些争议都是每一个人生活态度的写照,完全凭借自己的人生观来判断耶稣的生活。
    耶稣没有因为人们的争议而迎合他们,他知道自己的使命是什么,他在真理的道路上行走,没有人能阻挡他的脚步。
    今天对耶稣还有争议吗?从自己的切身利益出发,耶稣带给我的是更大的幸福还是困惑?他的言论让我有时无法用生命认同,因为他的生命刺痛我的生命。争议之后,我是如同当时的门徒们,接受他为默西亚,放弃一切跟随他,还是如同当时的犹太人,拒绝他,把他从我的生命中踢出去?
  
偏见让人失去理性
    法利塞人多次难为耶稣。使他们已经对耶稣形成偏见,任何有利于耶稣的言论或说辞都是不能接受的。因为他们的心硬,导致他们对耶稣的偏见,而这偏见让他们失去理性。
    当那些还有良知的差役说,从来没有人说话像他一样能深入人心,让人感觉到慈悲之爱,让人不能不放下恶行……法利塞人却更认为耶稣是可怕的人物,说话具有煽动性,连他们派去的人都被说服了。
    他们因为对耶稣的偏见,也诅咒善良的民众,说他们不明白法律。但是当明白法律的尼苛德摩以法律反驳他们时,他们的本来面目就显露出来:加里肋亚不会出先知。偏见让他们失去理性,真是可怕!
    在我的人际关系中,是否也形成了对某一个人或某一个民族的偏见?我们总会找出理由反对他们,排斥他们,并且让所有人都认同我的这种偏见就是真理。让我们消除对别人的偏见,在基督内看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位兄弟姐妹!

耶稣就是天主子
    耶稣三番五次地给犹太人证实自己天主子的身份,可是他们总是不信,那是因为他们心硬,如耶稣所说的:在你们内没有天主的爱。
    耶稣完全用自己的生命来展示天主的爱,一生只寻求天主的光荣,但是犹太人却格格不入,他们只寻求自己的光荣,从不顾及天主的光荣,因此他们拒绝耶稣是天主子。
    因为耶稣的来到,多少会揭露他们虚伪的生活,在别人眼里,也许他们很圣善,可是他们的心远离天主,充满冷漠。
    问问我自己,相信耶稣是天主子吗?在我的生命中能够接受耶稣无条件的爱吗?换句话说,我心中有天主的爱与慈悲吗?我在一切之上寻求天主的光荣吗?

耶稣是生命之光
    在漆黑的夜晚,即使我们的眼睁得很大,依然什么都看不到,因此我们要借助光的力量,不然就会四面碰壁。
    天主首先创造了光,为世界和人类驱逐了黑暗,当他最后创造人时,将人放在光中,一切都是光明的。可是罪恶进入人类历史之后,人类就无法生活在光明中,因为罪恶之父魔鬼就是在黑暗中的王,他让人喜欢上黑暗。
    慈悲的天主并没有任人丧亡,他不愿人类生活在黑暗的权势之下。他是真光,亲自来到世界上,但是世界和人类已经习惯生活在罪恶的黑暗中,无法接受真光的照耀。
    虽然耶稣说自己就是世界之光,但是法利塞人仍然不会接受,因为他们的行为与耶稣的教导格格不入。他们怕真光照耀他们的虚伪面孔,他们在光中不能做那些见不得人的事情……于是他们决定不要真光,设法处死耶稣。
    问问自己,我们今天是否仍然生活在黑暗的权势下而不愿接受真光的照耀?我们的行为敢拿出来在耶稣真光照耀下显示给世界吗?我们是否也在极力阻止耶稣来到我的生命中?祈祷耶稣照耀我的生命,使我不再在黑暗中生活,回头归向真光。

耶稣是天父慈悲的面容
    耶稣给我们世人证明他是天父慈悲的面容。他的一生就是在表达天父的慈悲,他为爱世人将自己的生命交出来;他无条件地宽恕罪人;他怜悯众生,尤其是社会的边缘人;他主动治愈人们的疾苦;他把人们从魔鬼权下释放出来……
    我们从他的生命中看到天父的慈悲,一如他自己所说的:凡是父做的,子也照样做。感谢天主将自己的慈悲完全借着耶稣基督显示给我们。
    我们是基督徒,理应也给世人显示天父慈悲的面容,让他人见到我们,就能想起天父。可惜多少次,我们只作自己的工作,忘记自己是天主慈悲的工具!天主将我们分散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就是要我们将他的慈悲带到整个世界,因为他爱世界上每一个人。
    我们今天要学习耶稣,也成为天主慈悲的面容!

本文标题:认识耶稣,更新自己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