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生态皈依”──绿化基督徒的心


2019-02-07 09:04:12 作者:伍维烈修士 来源:天亚社

    「生态皈依」是指,创建一个既能关心彼此又能关顾万物一体概念──这很可能是来自动物和环保主保圣方济·亚西西的。

    圣方济·亚西西一九七九年获教宗诏书,正式获宣布为「为天上促进生态学的主保」。

    有些历史学家说,圣方济开始讲道时,是作为中世纪补赎运动的一部分;该运动专注于悔改,并邀请世界同来拥抱这哲学。

    所有的方济会士,该如圣方济般,用行为和说话来宣讲悔改。「悔改」和「皈依」同为圣经的观念,以表达选择改变的心。

    「我还要赐给你们一颗新心,在你们五内放上一种新的精神,从你们的肉身内取去铁石的心,给你们换上一颗血肉的心。」(则36:26)。

    不过在历史中,圣方济和他的追随者都没有创作出这种听起来很现代化的表达。

    那么,「生态皈依」意味着什么?其出处从何而来?

    首次提及「生态皈依」一词的,可追溯到二零零一年。那年,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一次公开接见中,介绍这一概念,作为其简明神学分析有关「创造」的一部分。

    他指出,虽然人类被要求管理受造物以实现其潜力,但我们却忽视了我们的责任,而表现得像「不信者」般,从而导致连串的生态灾难。

    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引用自他的通谕《生命的福音》,指出人类对受造界的主导权并非「绝对的,而是一种职务:那是天主独一无二且无限的统治权的真实映像。」(《生命的福音》52)

    人们作为「天主国的管家,被要求继续创造者的工作,乃是生命与和平的工作。」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敦促我们促进「生态皈依」。

    正如通谕其余部分所概述的那样,这需要对当前的生态灾难保持敏感度;认识到我们不但不是称职的管家而且更是暴君;了解到悬崖勒马的必要性;并专注于生活素质及生态。

    「生态皈依」这一词于二零一五年在教宗方济各另一篇文件中,重新出现,就是教宗著名的《愿祢受赞颂》通谕的官方训导的一部份。教宗引述指,圣方济是他通谕的灵感。

    显然地,教宗方济各的通谕,作为圣教宗若望保禄二世那具启发性但简短工作的延续,为所有基督徒制定了实用指示的关键概念。

    但要全面去完全了解它,必须把它置于通谕的整个框架中去理解。

    在第一章,教宗方济各费煞思良地描述「我们的共同家庭正在发生什么事?」或者,关于全球生态系统现况的各个方面是如何。

    因为它的情况很糟糕,现在比以往更需要转变。

    但这种转变实际上是对「受造界福音」的回应;而在第二章,教宗更把它解释成为生态学的综合神学反思。

    在第三章,教宗以先知性方式谴责生态危机的根源,特别是科技专制范式和现代人的中心主义,这些都导致人类远离皈依。

    教宗方济各在第四章中提出「整体生态学」的概念,将生态学和伦理学联系起来。

    为了实现这一点,教宗在第五章介绍「方法与行动的路线」,「通往对话能够帮助我们摆脱自我毁灭的漩涡」。

    尽管这五章在提供生态危机的实际分析上,似乎相当完整,但教宗指出在作出重要选择上,个人基本权力的重要。

    因此,「生态教育和灵修」是最后一章的主题,基本上也是整篇通论的高潮,赋予人们选择的自由。

    简而言之,「生态皈依」不仅仅是开展绿色生活方式的个人和社区计划。

    它是生态灵修的一部分,并发展了「天主赐予教会的灵修宝藏。灵修生活无法与肉体、大自然及现实世界分割,而是活于它们内,偕同它们一起,与我们一切周遭环境相通。」(《愿祢受赞颂》216)。

    教宗方济各引用教宗本笃十六世于二零零五年的话,指出「皈依」的必要性:「因为人心内在的沙漠也变得如此辽阔,所以世上的沙漠不断扩大。」

    因此,「生态危机」唤醒所有基督徒进行内心的深度悔改;而这「生态皈依」的结果意味着基督徒与耶稣基督相遇成果,能显示在我们与周遭环境的关系中。

    换言之,皈依是「活出我们的使命,而成为天主化工的保护者,是个重要的生活美德;绝非可有可无或次要的基督信仰经验。」(《愿祢受赞颂》217)

    如果没有这种心灵和思想的内在改变,就不会有深度的外在生活方式改变,以期在做出生态选择时,更具有先知性、刻己性和默观性。

    从本质上,它不是关乎环保的「该怎样做」,而是牵涉到「为何这样做」。

    澳洲主教团曾提及,生态皈依能成就我们跟受造界的和好,只要通过审视我们自己的生活,并承认我们的行为和不采取行动已伤害了天主的受造界。

    为改变我们的行为模式,我们需要改变我们的心──一种皈依,或内心的转变。(《愿祢受赞颂》218)。这也有社会的幅度。

    「社会问题必须由团体网络来回应,不能单靠个人的善行去累积成果。」(《愿祢受赞颂》219)。

    「皈依」的真正含义一种态度的转变,同在个人及社会层面上,拥抱慷慨关怀的精神。(《愿祢受赞颂》220)

    「生态皈依」需要集多种态度的大成;教宗方济各在通谕中提起四种,综合如下:

    首先,必须感恩和施予,「承认世界是天主爱的恩赐,我们被召以自我牺牲和善行,默默地效法祂的慷慨。」

    其次,皈依也需要有爱的意识,觉察到我们并未与其他受造物脱离关系,是与辉煌灿烂的宇宙合而为一。」

    第三,人们必须要意识到「每一受造物也或多或少在反映着天主,并向我们传递讯息;或确信基督已把物质世界与自己搀合,现今,祂复活了,用衪的爱笼罩万物,用祂的光穿透万物,这样地存留在于万物中。」

    最后,人们必须承认「天主创造万物,并在万物中奠立秩序和动力,以致人类无权忽视。」

    总的来说,「生态皈依」不单是赞助环保运动,它是一个更大的计划的一部分:是把天主视为创造者,并与他的受造物相连系,这需要绿化我们的心灵。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有圣方济的榜样和代祷,从而取得灵感。希望我们会在新的一年看到更多人拥抱「生态皈依」这一理念。

__________

撰文:伍维烈修士,方济会修士、香港天主教正义和平委员会教会顾问,曾经于明爱专上学院教授生态灵修。

【完】天亚社英文评论:

本文标题:“生态皈依”──绿化基督徒的心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