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信德情


2012-08-14 10:47:55 来源:《信德报》2012年8月9日,第29期(总第500期)

文字福传的一盏灯
    创刊20年来,“信德”仰赖天主的恩惠,圣母的眷顾,广大神长教友的呵护,信德员工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这一文字福传的亮点逐步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成为海内外华人世界中具有影响力的教会报刊之一,成为了解中国教会的窗口、丰富信仰生活的园地、展现牧灵福传的平台。
    作为历史的见证,“信德”为我们记录了历史,留下了回忆。每当教友们到教堂,都要看看“信德”是否邮到,那种期望看到国内外的新闻报道、见证、分享的心情,无不让人为之心动。“信德”不仅让教友们及时了解教会的动态,同时也给教友们带来了福传的知识,提高了教友们的信德,为福传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效果。
    教友们提到“信德”,禁不住赞叹:““信德”,文字福传的一盏灯”。希望“信德”这盏福传之灯,在今后更好地发挥教会的媒体作用。

封新卯主教


分享信仰,收获喜悦
    欣悉“信德”迎来了第500期!多么感人而辉煌的数字!
    它告诉人们,“信德”在中国天主教的传教历程上创造了极不平凡的福传业绩,散发着基督福音的光芒。我们听到太多的读者对它的赞誉。它的发行量遍及全国各地,甚至远至海外。
    自创刊以来,我一直是它的忠实读者,所以我也曾借这块园地和读者分享过我的信仰,这是我最大的喜悦。我从未间断过为“信德”的事业祈祷,愿它发扬光大,惠我中华。
    “信德”的全体人员,从编辑到管理,倾注了他们大量的心血,“信德”的成绩与他们是分不开的,感谢你们!

叶帆


圣书内容丰富,获益颇丰
    我非常喜欢看教会的书籍,每当从别人那里借得一本好书,都如饥似渴地阅读数遍。有一天,偶然从一教友家里看到“信德”,除了被她丰富的内容吸引外,更被报纸中缝的信德丛书吸引,我从出版的几百本书中挑选了十几本买回来阅读,还借给别人一起分享。“信德”的书籍让我获益良大。

林若瑟


带我走上文字福传
    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我会拿起“信德”,在灯下细细欣赏。不觉间我们迎来了“信德”创刊500期。
    每每翻开“信德”,我会油然而生出感恩之心,是“信德”带我走上文字福传之路。我与“信德”结缘,还是在1997年9月,我有幸到南宁参加教会主办的第一届教友骨干学习班,在那里我看到了“信德”,也从中学习了天主的道理。
    我虽然生长在世代天主教的家庭,家乡是教友村,所以进堂、念经、望弥撒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在那个年代接受的特殊教育,福传无从谈起。从“信德”上,我明白了,不单要救自己的灵魂,还要救其他人的灵魂。于是我将“信德”及圣经给家人看,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的家人全部领洗入教。并且,在神父的鼓励下,当然,还有圣保禄的名言“我不传福音就有祸了”的告诫下,我试着拿起笔写一些文章,写一些新闻与各地沟通。于是,我从一名读者变成了一名“信德”的通讯员,并且,受“信德”的邀请,几次参加培训班,我特别感谢“信德”对我的培育,使我走上了文字福传的道路。

林书影


事业的帮手
    “信德”发刊500期了!心里十分高兴,忍不住想说几句!
    12年前我开了一家名叫“桂花足疗”的小店,苦于招工难的问题,有人说,到“信德”试试!于是第一次在“信德”上刊登了招工启事。这12年来,不少男女教友从全国陆续前来,有的家长亲自把孩子送过来。
    店里挂了圣像,教友员工不管从哪里来都没有陌生感。每个主日我们结伴去教堂;每年圣母月,我们都会组织去青阳、佘山朝圣;有空的时候我们一起读圣经、唱圣歌。12年来在这里工作学习的教友,回了家乡还利用学到的技术,开店创业。

阮琴玉


一朵芬芳吐艳的鲜花
    “信德”从创刊至今,走过漫长艰辛路。从办报伊始的不定期报刊到今天的周报,从每期四版到今天的八版,从黑白印刷到今天的彩印,每上一个台阶,都有圣神的同在;每前进一步,都有办报人心血与汗水的付出。“信德”步履坚定地走到了今天,成为中国教会文字福传的一面旗帜。
    “信德”内容丰富,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向人们讲述天国的真理;它用一个个真实感人的故事,向人们娓娓讲述爱的真谛。人们从散发着油墨香的字里行间,与主亲近,与圣神交谈,在阅读中汲取灵魂的营养,使大众灵性生命得到了提高与升华。
    “信德”站在历史至高点,拂去岁月的尘埃,把尘封百年的教会历史再现于读者眼前,我们追忆教会勇敢的拓荒者,我们看到了各地教堂沧桑的变迁。“信德”像一本活生生的教科书,展开教会的史书画卷,让后人效法先人的芳表,激励人们在福传路上勇往直前。

郭武英


了解教会的窗口
    我村是一个有着近7000人的大村子,惟独只有我们一户天主教人家,村上很多人提起天主教信仰既陌生又敬畏,既神奇又向往。我家的报架上摆满了自“信德”1991年创刊以来的所有合订本和最新“信德”样报,这些年,凡是到我家做客的朋友、干部、群众,喝茶之余便可阅览到“信德”,大家都是从“信德”上了解到了天主教的信仰知识,从而明白了民间信仰与基督宗教的本质区别,同时也改变了以往对天主教的偏见。当他们从报上看到有很多教会团体参与社会服务的报道时,无不感到惊讶和佩服。

柯言


好姻缘,报纸牵
    我的家庭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家庭,由于我在外上班,教会礼仪未能正常地参与,因此信仰上有些冷淡。家里人想让我找个教友,也能够拉着我多进教堂。
    早就听说“信德”刊登征婚信息,因为是教会主办的,所以审查特别严格。当时我在北京上班,年龄也不小了,于是2004年3月份我三哥替我刊登了一则征婚启事。刊登四五天后,就有人跟我联系,我从中选择了我现在的妻子,她是一个很虔诚的天主教徒。我们有共同的信仰,常常一起进教堂祈祷。
    我很感谢“信德”,在主内的兄弟姊妹间搭建了一个信任的平台,让彼此认识。听人说已经有近百对夫妻是通过“信德”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人通过“信德”找到自己的幸福。

王精强


坚守信望爱
    我是“信德”的首批通讯员,参加过三次信德之友分享交流会。我对“信德”上某些脍炙人口的美文佳篇爱不释手,几乎迷恋到守“信德”餐、 伴“信德”眠的地步。
    “信德”教会我坚守信望爱三德,认准并追随耶稣这“道路、真理、生命”(若14:6),豪情满怀地荣主爱人,勇往直前地横扫三仇,意气风发地为主作证,满腔热情地广传福音!

施树仁


扎根本地教会,开展文化福传
    “信德”不仅适宜于教会人士阅读,而且对那些尚无明确信仰的人们,不啻是一道精神大餐、文化饮料。“文化福传”一直是“信德”的主旋律,也是她最具特色的亮点。只有将基督的种子撒播在中国文化的土壤之中,才能结出丰硕的信仰果实。“信德”继承了利玛窦、雷鸣远等先辈们的优良传统,走在了中国天主教会的前沿。愿她再接再厉,为我国圣神时代、教友时代的早日来临,作出更大的贡献。

焦玉海



灵性的更新
    基督的复活提示我们,基督徒需要不断自我更新,就如人体要有粮食供应来促进新陈代谢,而灵性的新陈代谢需要不断的学习。“信德”在推动信仰福传、理论与经验相结合、信息的共享等工作上默默地、勇敢地实践并前行着,为广大神父、修女、教友供给多元的养分,在信仰的道路上作光作盐。
    在此,我祝贺信德能有更多的精彩篇章!

甘俊邱主教


坚持、相守、风雨同舟
    沏上一杯热热的绿茶,坐在青山绿水映衬的窗前,细细品味“信德”散发着油墨香的文字,沁人心脾。她让我们了解各地教会的讯息,让我们体验到普世教会血脉相通。我们堂区一直有“索阅”“信德”的习惯,堂区还特别提供“读报”服务,那些不识字的教友和老年教友无法看报,我们就读出来给他们听。一位老教友还坚持每年自费“索阅”10份“信德”,分发给其他教友看,他说:“我不懂得宣讲很多道理,但是我可以提供给他们这份报纸,让他们能更多地认识教会,这也是一种福传啊。”

吴伊娜


与“信德”一起成长
    “信德”版面虽少,但内容充实,雅俗共赏,行文遣字充满了宗教和信仰的韵味,完全有别于世俗报纸,读来令人耳目一新,可以让人放心去读。一天,突然有一种使命感在我心里涌动,我自问,难道我只是“信德”的读者吗?我是个中学教师,也算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吧,这是不是天主给我的“塔冷通”,要我善加利用呢?尽管我年纪大了,记忆力衰退,但我一心依靠天主,不畏艰苦地学习电脑和网络,操作键盘,以期以写作表达我对天主对教会的一片衷心。当我的投稿第一次被刊登后,我的写作热情从此一发而不可收。翻开我的收藏本,发现我在“信德”上迄今为止长长短短已经发表了25篇文章。后来,普世教会版刊登出征文启事,希望有翻译能力的信友,把国外教会的动态和美文翻译成中文,介绍给国内的兄弟姐妹,以拓展大家的视野。我在学校是教英语的,这则启事又让我把目光转向国外……“信德”给了我一个平台,衷心希望与她一起见证中国教会的发展,一起在信仰上成长成熟。

黄旦谷


500期,新起点
    当“信德”500期的时候,我才猛然间想起,自己走进信仰已经将近5年了,5年的时间是这么短暂,一眨眼就过去了,但信仰却随着时间的消逝扎下了根。至今还记得5年前从岳父家看见的那份“信德”,还记得在报纸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还记得编辑邮寄给我的那些圣书,印象深刻得就如同昨天发生的一样,“信德”陪伴着我在信仰路上走了5年。
    500期的“信德”并非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为了能够适应读者的阅读习惯,报纸一直都在变化、改版,尽心尽力为读者服务,衷心祝愿“信德”的下一个500期,开出更多更鲜艳的花朵,把信仰花园装点得更加美丽。

寇宏广


有深度的信仰须以阅读为基础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帮助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我在阅读“信德”时,遇到有重要的信息和内容,比如“中国教会对梵二大公会议的接纳”、“教会礼仪与本地化论坛”、教宗在重大节日里的讲话、“网络的‘阴暗面’”等,都会把它记录下来,写下自己的看法、疑问、评论等,带着这些疑问去请教神父,与教友讨论。要了解国内教会的现状,提高自身对教会道理的理解能力,离不开报纸的阅读。真正的信仰是有深度的、是一生的,对自己和与自己接触的人都是有益的,因此无论多忙都应抽出时间读读报,给自己充电,使自己能时刻把握教会的时代脉搏,获得力量。

李刚


生活中的朋友,治疗时的安慰
    虽然我是从小就领洗的教友,但经过十年动乱后对天主教的知识和圣教礼仪知之甚少。“信德”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使我从冷漠逐渐变得热心起来。尤其是从2004年我丈夫皈依了天主后,“信德”成为了我们家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每领到一期“信德”,我们都会细细品味。之后,我们更是参与其中,从读者变身成了作者。2007年丈夫生病,我们去北京治疗期间,每次家人来探望,都不忘给我们带上新一期的“信德”,也给我和病中的丈夫带来了安慰和力量。

崔瑞英


父母送给儿女的信仰礼物
    我们凤翔教区开展福传活动以来,读报数量逐年上升,每年初冬的征集活动,已成为神长教友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身处社会前沿的宝鸡市区,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上班族压力越来越大,青年教友们的信仰生活逐渐淡化,引起了本堂司铎及父母的焦虑。不少父母为儿女申请了“信德”,促使他们阅读。报上精辟的信仰短文,朴实无华的见证,发生在身边的模范教友的事迹,打动了他们的心,青年们重新走进了教堂。

曾敏


文字福传的力量
    “信德”的诞生就像一颗璀璨明亮的星,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升起;也如一股甘泉,滋润着爱她的人干涸的灵魂。虽然我1996年圣诞节领洗,在2006年才和“信德”相识,但“信德”就像老朋友,每每在期盼中如约而至。我也亲身经历了“信德”文字福传的力量。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一对信仰基督新教的母女。母亲被关节炎困扰多年,行动不便,女儿8岁时父亲离世,母女二人相依为命。我把“信德”送给她看,由于那位母亲常年待在家中,有这样的教会报纸,她爱不释手,每一期都认真地看,有了心得,也常与我讨论。一年后,她主动提出要让神父给她付洗加入教会。听到这个消息,我十分惊讶,这就是文字福传的力量啊!

李庆芬

“言”“行”并举,共彰主荣
    值此“信德”发行500期之际,进德公益真诚送上祝福!
    作为桥梁,“信德”让最需要帮助的人群找到了受援的通道,进德公益则代表广大神长教友把基督的爱分施给了“最弱小的弟兄姊妹”。
    希望情同手足的信德、进德今后能继续相携成长,“言”“行”并举,共同彰显天主的光荣!    

进德公益 谨贺

本文标题:信德情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