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重阳节:基督徒应当怎样尽孝?


2016-10-08 11:32:34 作者:左培友 来源:福音时报

    重阳节,因时在农历九月初九日,故又称为九九重阳。重阳节也可称为老人节,因我们国家在1989年把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好风气。

    基督教会也非常重视并尊敬年老之人。《圣经》中有许多相关的教导,“在白发老人前,应起立;对老年人要尊敬,应敬畏你的天主:我是上主。”(肋19:32)百善孝为先,一言以蔽之,基督徒对于“白发人”就是要学会尽孝。尽孝,在《圣经》中可指三个层面。

    孝,应包含着赡养长辈,特别是父母。单说“养”字,可包含着双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指夫妻要生、养儿女,“你们要生育繁殖,充满大地,治理大地,管理海中的鱼、天空的飞鸟、各种在地上爬行的生物!”(创1:28)这个“养”,指的是为人父母的责任是既要生也要养,两者要并进而行,缺一不可。另一方面,也指儿女或后辈待长辈老了之后,要反哺父母或长辈的养育之恩,赡养他们。同时,也是了了父母“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的心愿。(参创47:12 、45:11 、撒下19:33)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现在人们所说的孝,往往单指能够花钱赡养父母,其实并不尽然。如果大家只有赡养而缺失恭敬之心,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狗马又有什么区别呢?因此,基督徒应当知晓,赡养并不是尽孝的唯一责任,只是尽孝的物质基础。基督徒在赡养父母或长辈的同时,还需要加上什么呢?

    孝,应包含着对长辈或父母的尊重和敬畏。“孝”字,在《圣经》中共出现了13次,遍及旧约和新约,其中,“孝”与“敬”连在一起出现的次数有10次,“应孝敬你的父亲和你的母亲,好使你在上主你的天主赐给你的地方,延年益寿。”(出20:12)可见,天主在向我们传达一个意思,即孝中要有敬,有孝就要有敬,两者不能分开,分开就不足以为真孝。

    同时,天主也藉着梅瑟对不孝敬父母之人,发出了严厉的警告,以至到致死的地步,“‘当孝敬父母’,又说:‘咒骂了父亲或母亲的,应处以死刑。’”。(谷7:10)这样的警告以及惩罚,在《圣经》历史中有着不少的案例,让人为之痛心不已。圣王达味的两个儿子就是如此下场。

    这种因不尊敬父母而招来杀身之祸的报应,未来不知还会有多少无知者会重蹈其覆辙。因此,基督徒要珍重由天主而来的启示,对待父母不单要尽全力的赡养,也要尽全力的尊敬父母,这才是基督徒应有的孝道。按此道而行,咒诅自然就会远离我们;平安、健康、稳妥,甚至是和平的环境也会自然而然的向我们靠拢,就如孔子的论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论语·学而》

    孝,也应包含着对父母或长辈的顺服,顺其意而行事。《圣经》有着诸多教导,孜孜不倦地告知晚辈,顺服应是尽孝不可少的要素之一,“你们作子女的,要在主内听从你们的父母,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厄6:1)在天主看来“听从父母”是一件不需论证而“理所当然”的事情。这个“理所当然”的依据是来自于“主里”,因为听从父母是“主里”之真理的一部分,所以晚辈应当理所当然的听从自己的父母。

    在孔子看来,顺服应和继承先辈志愿相关联,“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论语·学而》,对于基督徒来说,更应当如此,基督徒绝不能把孝仅仅停留在“父母想吃什么,就买什么”上面,认为做到这些即是顺服,我们应当祛除此种狭隘的观念。作为主的儿女,也应当树立继承父母志愿也为孝的理念。当然,这个“继承志愿”,应该是“主”的志愿,合乎真理之路的志愿。

    天主绝对不会亏待尽孝之人。《圣经》把孝定位为责任和义务的同时,也提及了按此而行的人定会蒙福,“应孝敬你的父亲和你的母亲,好使你在上主你的天主赐给你的地方,延年益寿。”(谷20:12)《圣经》在13处论孝的经文中,有8处经文是一般性的论孝,有2处是咒诅性的论孝,有3处是赐福性的论孝,“应照上主你的天主吩咐你的,孝敬你的父母,好使你能享高寿,并在上主你的天主赐给你的土地内,获享幸福。”(申5:16)

    可见,尽孝而蒙福,也是孝之不可少的一部分。显然,这个福是指长久之福,这个“长久”明义上指的是长寿,“孝敬你的父亲和母亲──这是附有恩许的第一条诫命──为使你得到幸福,并在地上延年益寿。”(弗6:2-3);当然,也有可能指世世代代的长久蒙福,“对于爱我,守我诫命的人,我对他们施行仁慈,直到千代。”(申5:10)但愿每位基督徒,能够以此福分来鼓励世人应当孝敬长辈,长久蒙福。     

本文标题:重阳节:基督徒应当怎样尽孝?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