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一位老主教自己选择的葬礼


2018-02-11 11:22:35 作者:光来 来源:《信德报》2018年2月5日,6期(总第756期)

    1月24日,台中教区苏耀文主教偕同台湾地区各位主教及神长教友为王愈荣主教举行简朴、神圣的殡葬礼仪。当日下午,朋友从台湾发来了葬礼的照片。笔者与前辈有过数次会面及书信往来,1月18日惊悉王公去世的当日,即发去了唁电,谨向苏耀文主教及教区神长教友表示沉痛哀悼与慰问。这几日外出期间,收到王公的殡葬礼仪照片,再次阅读前辈的《遗嘱》及《告别函》,不禁感慨万千,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对王公的敬仰和缅怀之情再次油然而生。良善心谦的前辈王愈荣主教在生命结束前后的美好见证,实在值得海峡两岸广大神长教友反思及效法学习。


按照王愈荣主教的遗嘱要求,其灵柩上只放了一本圣经。

    王愈荣主教在年老力衰之时即开始提前着手安排自己的后事。他参考前辈牧者的榜样,选择了简朴殡葬礼仪模式。他在自己的《遗嘱》中,亲笔清楚地写到:
    本人往生后,殡葬礼依罗光总主教模式举行,即:
    医生宣告死亡后,二十四小时内入殓(遗体不入冰库)、封棺,不瞻仰遗容,棺材移至双十路法蒂玛圣母天主堂楼下,不放遗像,不放祭桌,欢迎教友在灵柩前为我祈祷。
    不发讣闻、不设治丧委员会,殡葬弥撒在一周内举行。殡葬日,棺木移至圣堂祭台前,放在铺有简单地毯之上,棺木上不盖任何罩布,放一本圣经,旁放复活(蜡)烛,棺木前不置任何祭桌祭品、遗像,不收任何花篮、花圈、挽联。
    弥撒由台中教区主教主礼,讲道(讲道不讲亡者生平,只讲解读经),弥撒后举行告别礼,不举行公祭,即送棺木至大度山教区神父墓地安葬。谢谢大家。
    殡葬礼仪照片清楚显示,台中教区的神长教友非常尊重王公,完全按其遗嘱举行了追悼和殡葬礼仪。除一顶(王公生前戴过的)主教红帽和一本翻开的《圣经》之外,其棺木上没有任何物品,也没有遗像、花篮、挽联等装饰。
    难怪台中教区苏耀文主教在王公去世当日没发《讣告》,苏牧所发的简单公告,只是通知大家“教区敬爱的牧人去世了”,因而邀请广大神长教友在主前为其祈祷。公告中只有王公的生卒年月日,没有王公的简历。一张有关王愈荣主教去世的单张说明在网上流传,在这张类似于传统的《通功单》上,除了王主教的照片之外,也只有王公的生卒年月日、晋铎、晋牧、就职年月日共五项。目前,还不清楚这张类似《通功单》是台中教区或某个堂区印制,还是神长教友们为怀念王公而个人制作的。
    反观改革开放以来的内地教会,每遇神长或教友去世,悲痛、痛悼的同时,无论是教会团体还是个人家庭,从排班昼夜守灵、守丧哀悼到盛大殡葬礼仪,各地教会团体和教友家庭已经习惯为亡者大操大办体面的丧事,且这种现象在教会内逐渐流行起来,而且许多人认为这很正常,合情合理,鲜有深刻反省,也难以制止。
    大家普遍认为前辈神长们吃过那么多的苦,经历过一次次的生死考验,他们保守了信仰原则及圣召,为基督作出了美好见证,隆重殡葬理所当然。因此,无论是德高望重的前辈神长的去世,还是近年中青年神父的不幸早逝,各个教区大都会名正言顺地成立“某某神长治丧委员会”,灵柩前则摆满了鲜花、花圈、挽联;一班班的乐队还会统一着装,声势浩大地前来助阵送葬;在乡村,大家没有考虑和重视环境污染问题,任性地燃放鞭炮…… 同时,为追念已亡前辈神长,痛悼早逝的年轻神长,很多人更是喜欢通过社交媒体一面倒地赞美,不厌其烦地传递这样的信息。
    其实,这种盲目地讲排场,大操大办丧事的行为不能言错,但确有不妥,有悖于当前社会反对铺张浪费、厉行节俭的举办丧事的风气,应该予以反思,并提倡适度追悼亡者。同时,这样做也不是我们的信仰追求,无益于牧灵福传。建议地方教会在教区或堂区不妨调查一下:到底有多少新领洗的弟兄姊妹是因为目睹了我们为去世的神长举办的声势浩大的葬礼而被感动,因而皈依了基督信仰?又有多少冷淡教友因为参加盛大丧事而热心起来,从而进堂热心了?又有多少男女青少年因为盛大丧事而有了修道圣召?这个现象值得各地教会予以重视,进行反省,建议教区通过《牧函》、神父讲道的形式,推动神长们的丧葬从简,鼓励教友们也要节俭操办丧事。
王公是效法他的前辈罗光宗主教而选择了简朴葬礼。其实,目睹王公的灵柩及简朴葬礼,让我们想起了先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下葬时所用的一副简单棺木,还让我们忆起耶稣昔日下葬时的景象。为相信复活的我们每一位基督徒来说,隆重或简朴葬礼都不是我们的追求,日后在天乡的复活才是我们的最终追求目标。
    王愈荣主教生前还曾手书一封《告别函》。在这封没有注明日期和收信人的信函中,王公自己是这样写的:
    希望天主赐我早升天国,在天上我会为教区及台湾和中国教会祈祷,求主赐更多司铎和度奉献生活者的圣召,圣教广扬!朋友们!再见了!

                        王愈荣 亲笔 


2018年1月24日,王愈荣主教的殡葬弥撒。

    读过这封《告别函》,我们不难发现,王愈荣主教的超脱告别源自其信仰的力量。因为“为信仰主的人,死亡只是生命的改变,并非毁灭”(《亡者颂谢词》)换言之,在信仰内,死亡并非生命的结束,而是进入新生命的开始。
王公一生虔诚侍主,忠于信仰,良善心谦,温文尔雅,爱主爱人,为人善表,毕生致力于他服务的教区及海峡两岸教会的牧灵福传事业,即使离世前夕,始终心怀两岸,不忘中华教会。王愈荣主教在担任台湾地区主教团秘书长和礼仪委员会主任期间,曾默默为华人教会翻译了众多教会文献,又大力支持大陆教会的礼仪及相关图书出版。
    今日我们地方教会要感恩不忘王愈荣主教及台湾教会,谦虚学习,效法他良善、谦卑、简朴的榜样。一如前辈要求的,为其在主前祈祷!祈主恩赐王公早日安息天父怀抱!也请王公在天上为台中教区、两岸三地的大中华教会祈福!

读者回应

    编者按:“一位老主教自己选择的葬礼”在微信“光来洞见”公众号发表后,获得了两万多的阅读关注。王愈荣主教的简朴葬礼,引发神长教友及各界朋友的强烈共鸣,现将读者的跟帖选摘几段,以飨读者。更多回应内容见该文的微信“精选留言”。

    梦中雨(神父):主教的安排值得钦佩。我也常想,人已死,搞那么大排场何用?人生前的孝道才是重要的。若老人生前不给予他们基本的尊敬、孝爱和精神与物质方面的照顾,临终之时不为他们请领圣事,身后不知为他们念经、献弥撒、加倍行善功,而大搞特搞这些外在的排场,以此表达自己对老人的哀思,只是为了自己面上有光而已。所以,生前悉心关爱老人身心、临终关注老人灵魂、身后按教会礼俗安葬亡者及加倍为其祈祷、行善功,方为真孝道。
    诚望主内兄弟姊妹共勉,弃虚假光荣,得永生真谛。
    武汉大学教师白虹:主教对自己身后事安排得非常简朴,但是并不马虎,很多细节问题都考虑到了,体现出主教参透生死、谦卑到底的大智慧和大信德,他在自己生死问题上表现出来的周到、体贴是他效法耶稣服侍众人的最后表达。神父在文章中就丧葬习俗所做的延伸思考非常有必要。我们常说信仰让我们善生安死,论语里也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所以我们中国人最讲究办丧事的礼仪、规格。这些当然都是对的,应该的。但是王主教对自己身后事的安排,以及当地教会对主教遗愿的尊重,却让我们进一步思考:什么叫作“安死”,什么叫作慎重对待亲长的丧事?显然,在主教看来,不在身后事上炫耀自己、麻烦别人就是“安死”,而教区也认同,尊重逝者就是最好的“慎终”。信仰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把对现世的追求引向对永生的盼望(当然还有一个层面是把对永生的盼望落实到现世过有爱的生活),这可以帮助我们思考:“生死事大”,面对亲人死亡这桩大事的时候,我们是通过扩大规模、增加环节等可见的物质的方式来把它办成一件大事呢?还是通过有限的可见仪式使之升华成一桩直面死亡、思考人生精神的大事呢?尊重地方丧葬传统习俗是必要的,但是基督徒不要忘记自己的身份:明清之际传教士来华,不仅给中国社会带来了科学技术,同时也带来了现代化的思想、观念。          
    上海作协作家陈佶:葬礼的意义是希望大家一同来纪念一个人,王主教的葬礼很简朴,但大家都把主教牢牢记在了心中。牧者是羊群的榜样,很多时候羊往往喜欢通过牧者来感受天主的爱。王主教是主的器皿,他以自己一生对基督的奉献传递了主的大爱。
    王愈荣主教,正如他的名字一般,他的葬礼让教友们感受主的临在,愈显主荣。葬礼的核心是天主和人而非排场。
    物质与铺张会让人们变得骄傲,而撒旦就是因为骄傲才从天使变成了恶魔。简单最美,平淡最真,教会葬礼需要改革与从简。我们是天主用泥土所造,最后会尘归尘土归土,回归天主的怀抱。天主,请俯听我们的祈祷让仁爱淳朴之风吹到教会的每个角落。
    一心向善(网友):高风亮节永垂青史,王主教此举为后辈、为教会留下了光辉的榜样。让我们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无限的福传事业上去。王主教,求您在天主台前为我们祈求,求天主降福我们海峡两岸和谐共融!
    陈衢(教友):主教的一生,为其取名“愈”显主“荣”;以及主教本人的座右铭:“愈显主荣,”见证了他的一生。作为身在大陆的表弟,虽无条件亲临台中奔丧,现看到主教的《告别函》,不禁老泪纵横,祈愿海峡两岸的主内兄弟,效法主教一生的芳表,将爱带给身边的人,为主作见证!祈求仁慈的天主,赐予主教早日享主圣容!也望主教在天堂上,为我中华教会的合一与广传,转求天主!

本文标题:一位老主教自己选择的葬礼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