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北京大学刘继同教授发表演讲


2006-07-11 13:40:00

北京大学刘继同教授发表演讲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刘继同教授以《教会社会使命与慈善公益事业——重构国家、教会与社会的关系框架》为题,发表了专题演讲,他认为宏观社会背景与教会慈善议题有:社会福利制度改革与混合经济的福利;21世纪议程、全球化浪潮与NGO革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社会转型、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中华慈善大会与慈善组织自律倡议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事业促进法构想;国家慈善熱现象与教会慈善社会服务。

   接着,他讲了慈善、公益、福利、社会服务之间的关系:公共政策与公共服务体系包括——教会慈善与慈善服务事业、社会多元主体与公益事业体系、国家福利责任与社会福利制度。

   刘教授讲的第三个问题是教会慈善事业发展与基本特征:1978-1993 改革开放、文化熱潮、国家独尊、NGO萌芽、恢复重建、内部事务;1994-1997市场经济、社会公正、三大部门、政府主导、快速发展、宗教管理;1998-2004社会保障、协调发展、社团革命、政府改革、教会慈善、社会关怀;2005---- 改革争论、构建和谐、职能转变、服务政府、积极适应、慈善公益。

   他认为教会慈善公益服务状况与特点有以下几个:总体状况:各自为政与自发自愿分散状况;时间框架:1980年代宗教界恢复慈善服务;地理分布:多中心、多地点散状分布状况;服务提供:教会神职人员和修女重要角色;服务范围:慈善、公益、福利、发展服务;资金来源:主要来自海外和德国教会组织;管理模式:教会中内设机构与社会服务办。

   在谈到教会慈善事业发展困境与成因时,刘教授指出了以下几点:教会社会服务状况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差距;适宜社会文化环境与适宜法律政策框架;宗教问题的敏感状态与宗教问题常态化;教会服务团体的登记注册与身份合法化;教会社会服务政策与政策的配套、衔接;教会社会服务资源与人、财、物、设施;历史、现实、教会自身与结构性等因素。

  他详细地列出了教会慈善服务的基础理论议题:服务的性质:宗教性质,还是社会政策?服务的目标:政治宗教,还是社会文化?服务的策略:福传为主,还是服务为主?服务的模式:独立自主,还是社会合作?服务的对象:特定人群,还是普及主义?服务的重点:优先领域,还是特色服务?服务的模式:独立自主,还是内源发展?服务的形式:宗教取向,还是专业世俗?服务的基础:普世规律,还是中国特色?服务的理论:社会训导,还是社会福利?服务的规划:自发自愿,还是统筹规划?服务的理念:个人救赎,还是社会福音?服务的前景:谨慎乐观,还是战略机遇?服务的地位:工具手段,还是最终目的?

   刘教授讲的最后一个问题是教会慈善服务实践与模式演变:天主教会传统性与现代性社会服务实践;基督宗教社会服务与现代社会福利制度;面向教徒和教会内部的保护性服务模式;面向普通民众和教会“外部化”的社会服务;教会宗教信仰.灵修生活与精神心理服务;国际性、社会化和普世性社会服务实践;非宗教、专业化、NGO化与制度化服务。

   最后,刘教授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总结:教会与政府的关系和天主教会社会角色;教会慈善救助服务与现代社会福利制度;东亚社会历史处境与政教关系独特地位;国家、市场、社区关系与结构性现代化;教会社会服务模式转变与世俗专业职业;中国天主教会社会服务发展的初始状况;天主教会社会服务实践与基础理论创新。

本文标题:北京大学刘继同教授发表演讲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