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自己利益受损怎么办?读了张公显老师这篇美文,恍然大悟!


2020-10-17 11:34:11 作者:张公显 (来源:信德视界)

《六尺巷的启迪》

1.jpg

有人曾说:“忍让乃是软弱无能的具体表现”。而持相同观点者也不在少数,因为有很多不合理的事情确实很难让人接受,如果是自己利益受到侵犯或损害,若不据理力争,岂非助长了恶者的嚣张气焰?

然而,世上的难题并非一个答案,总有超凡脱俗者展示与众不同令人惊讶的宽阔胸襟,“六尺巷”的主角张宰相就是一个显明的例证;清代康熙年间,当朝人称“张宰相’”的张英老家与一个姓叶的侍郎家毗邻而居。张家打算扩大府第,便打上了邻居的主意,让其让出三尺宽的地方。邻居叶家不肯让步,张家便立即修书一封给在京城朝廷做官的张英,要求他出面干预,张英却作诗一首回寄:“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老夫人读到书信后,遂命家人退后三尺筑墙,修一个三尺宽的巷子。叶家得知原委,深表敬意,便也退后三尺,这样两家之间的巷道便增为六尺,“六尺巷”从此传为佳话。

“让他三尺又何妨”,是多么美好豁达的精神境界。它告诉我们,人与人的交往要相互谦让,互敬互谅,多想想自己的不是,多看看别人的长处,如此便会“化干戈为玉帛”,使纠纷很快得到解决,使产生矛盾的双方当事人皆大欢喜。

人生苦短,贪占虚荣的心态却占据了大部分的美好时光,按理说,张家的庭院一定非常宽阔,但仍不满足,要邻家让地给自己。遭到拒绝后竟让朝廷做官的宰相仗势欺人,迫使人家屈服。好在宰相通情达理是非分明,不为亲情所动,觉得自家理屈,不能无缘无故向邻家提出不合理要求,接着便以透视人生的豪迈高尚写诗一首回绝,成为贪得无厌无事生非者的明镜和警钟。

从侧面也可看出叶家“敏感”的良知,在对方礼让三尺“高姿态”的感动下,同样也让出三尺。其实他们都没有失去什么,但却奠定了邻居之间难能可贵的真情友谊。即使他们能够“如愿以偿”,互不相让,把“蓝天白云”圈在自己的高墙之内,又有多少人能够欣赏?

曾有一个酷爱花草的园艺家,在自己门前栽植了许多邻居罕见却非常珍贵的奇花异草,一时间门庭若市,慕名前来观赏的乡亲络绎不绝,当然也有喧嚣闹嚷的烦恼,于是,他在花草周围筑起了墙壁,立即恢复了往昔的安静,“门前冷落车马稀”,即使花草诱人,但也很少有人光顾。过不了多久,园艺家开始反省,自己栽植花草就是为了让人观看,我用墙壁将人拒之门外,显然有违初衷,随即让人拆了墙壁,让万紫千红的花草不再孤独而向所有的观瞻者展现各自不同的风采。

遇事冷静、忍让,不仅是处世良策,也是一个人品德修养的试金石。“六尺巷”之所以被后人称羡,就在于当事者与世无争的超凡策略。对于我们教友,不仅是学习的榜样,更是对外福传的基石,明知旅途短暂,身外之物绝不能使人身份高贵、名利双收,因此在那些无关宏旨的物质利益方面绝不能斤斤计较、锱铢必较、“寸土必争”、“寸步不让”,常以看轻世俗的心态感化别人,在与人发生纠纷之际,表现出耶稣基督的福音精神,“有人抢你的外衣,你把内衣也给他”如此主动容忍退让,息事宁人,会让更多的人因着我们的好行为、好表样,认识、爱慕、崇敬无所不在无所不知的上主天主。

播音:MIN 剪辑:琴尔 排版:沐樱

原文音频链接 信德视界:自己利益受损怎么办?听了张公显老师这篇美文,恍然大悟!  

本文标题:自己利益受损怎么办?读了张公显老师这篇美文,恍然大悟!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