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耶稣死后去了哪里?

—— 地狱、阴府、古圣所?

2024-03-14 15:54:47 作者:北京 柏类斯 来源:信德网

《信经》是咱们天主教最基本、也是最熟悉的经文之一,它和《天主经》《圣母经》等经文,是我们每一位神长、修士、修女和教友几乎每天都要念的,在星期天的弥撒中,还是要唱的。

《信经》是天主教信仰的核心和总纲。早在两千年前,“宗徒时代的教会,就采用了一些简短而标准的条文,表达并传授自己的信仰。其后教会很快地也把自己信仰的主要内容编成条目分明且有系统的纲要。”给愿意信仰天主教并领受洗礼者使用,也是他们的入教誓言。“《信经》并非按照人的意见而写成,而是按照圣经的重要内容编写而成的完整信德道理。——也包含着所有蕴藏于新旧二约内真正虔敬的知识。”“故《信经》也是信仰真理的集成,并构成了教理讲授的首要和基本依据。”(《天主教教理》P51,以下简称《教理》)

在天主教漫长而悠久的历史上,“曾出现许多形式的信仰宣认或《信经》,以回应不同时代的需求。”在这些《信经》中,下列两个在教会生活中占着极特殊的地位,这就是《宗徒信经》和《尼西亚·君士坦丁堡信经》。前者是在宗徒时代,“由宗徒之长圣伯多禄坐镇”制定的,“而后者也有很大的权威性,它是最初两届大公会议(325)及(381)的成果。它至今仍为东西方各大教会所共用。”(《教理》)

在《天主教教理》第49页中,将上述的两篇《信经》作了全文对比。《宗徒信经》其本上就是文言文的信经,而《尼西亚·君士坦丁堡信经》则与现在使用的白话文信经类似,也是弥撒中使用的信经。前者较为简要,后者内容较为丰富。两者不同处之一就是,前者有一句“祂下降阴府”,后者则省去。而这一句“祂下降阴府”也就是我们文言《信经》中的“我信其降地狱”的来源。八十年代,中国天主教根据“梵二”会议要求推行礼仪改革后,将《天主经》《圣母经》和《信经》等文言文均改为白话文,同时也将《信经》中的“我信其降地狱“改为“我信祂下降阴府”,以适应天主教本地化和时代发展要求。两篇《信经》目前全国都在使用。

耶鲜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完成祂的救赎大业以后,宗徒之长圣伯多禄曾明确宣认,“祂的灵魂抵达了死者的居所,与他们相遇。然而祂是以救主的身份下去,向那些被拘禁在阴府中的灵魂传报喜讯。”(教理)

在过去,中国教友们通用的文言《信经》中,有一句说“我信其降地狱”,说到“地狱”,我们立刻就会想到那万劫不复的罪恶与苦难深渊,主耶稣是天主第二位圣子,祂是至纯至洁的真善美的化身,祂没有丝毫的罪愆,也是不可能有罪过的,祂怎么能下到地狱里去呢?这种说法明显是讲不通的。因此白话文则译成了“下降阴府”。圣经中称之为阴府的Sheol或Hades在英文词典中分别被注释为“圣经中希伯来文和希腊神话用语,但都是“阴府”或“地狱”。其真实的含意两者并无原则区别。现在的英文《信经》中,也说耶稣下降“阴府”(Hell),也是地狱、阴间、罪恶之地等意思。这说明在外文中,“地狱”和“阴府”的含意并无根本区别。这就和我们中国人,特别是我们中国教友们对于“地狱“和“阴府“的认识有很大不同。笔者认为,一般中国人心目中的“阴府”,即“阴间”“黄泉”“阴曹地府”等,是一个中性词,并不表明死者是善人,或是恶人去的地方,也不说明他们在那里是暂居或受苦、享福。因此,它必定不是耶稣要去的地方。《教理》关于这个“阴府”的解释是“因为在那里居住的人不能见到天主,原来在等待救赎者期间,这是所有死者的命运。无论是坏人或义人,但这不表示他们的命运是一样的。”同时也明确指出,耶稣下降阴府,并非为救那些下地狱的人,也并非为毁灭地狱,而是为拯救那些先祂而去的义人(《教理》p155)《教理》中这段关于“阴府”的解释是说,所有死去的人都要到同一个阴府里,无论他是善人或恶人,只是耶稣所救的人不同。这就与《教理》中有关人死后的私审判论述大不相同。因为“死亡是人生旅程的终结……”,“每个人从死亡一刻开始,就在其不朽的灵魂上将其一生呈报基督的私审判,领受永远的报应,或者经历一个炼净期【1】或者直接地进入天堂的荣福【2】。或者直接自我判罪,堕入永罚[3]。”炼净期(炼狱)时间是有限的,终归要升入天堂,而最后只有天堂和地狱两个地方是人类善恶最终的归宿。《教理》p248-249)

这就表明,人死后善人和恶人同去的地方“阴府”并不存在。路加福音中记述,善良而受尽世苦的拉匝禄死后被天使送到亚巴郎的怀抱里,而在世时穷奢极欲的富豪所处的“阴间”不是“隔着一个巨大的深渊[4]”吗?这是《圣经》中记载的最鲜明的例证。这就证明,耶稣死后下降去解救出亚巴郎和拉匝禄所处的地方,与那在世时荒淫无耻的富人所处的地方,不应该无区別地称之为“阴府”,应该予以区别。

自从天主创造天地万物,亚当厄娃原祖父母犯下原罪,到耶稣降生并被钉在十字架上,以祂的宝血完或救赎人类的伟业,为全人类重新开启了天国之门。在这数千年甚至上万年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无数罪大恶极的歹徒,但是也涌现出大批古圣先贤——圣祖亚巴郎、圣王达味、先知梅瑟、厄利亚……不只是以色列的这些诸圣,祂还“把救赎工程伸展至所有时代和国家、地区的人,因为所有得救的人都有分于祂的救赎。”这些古圣先坚们都因原祖父母所犯的原罪而不能进入天国,期待救主耶稣死后的来临和救赎。“《信经》说,耶稣下降阴府乃是宣认耶稣确曾死亡,并且是为我们而死,祂借此死亡战胜了死亡和魔鬼……,降到了死者的居所,给那些先祂而去的义人们开启了天门。”

其实老教友们心里也都明白,主耶稣基督是不会到地狱里去救那些罪大恶极的人,而义人们死后也不会下地狱的。多年来就是这么念的,也习惯了,并未多想。

既然说耶稣下降地狱不合适,而善恶不分的“阴府”也不存在,那么古圣先贤们期待主耶稣解救的暂居之地如何称呼适宜、准确呢?我认为称之为“古圣所“比较恰当。笔者童年学习《要理问答》时,就说耶稣死后去了“古圣所”,并把那里的古圣先贤带到天国的条文。早在1991年夏初我回抚顺教区(后并入辽宁教区)协助他们重建那里的教堂时,就发现那里的老本堂崔玉信神父多年前就将《信经》中“我信其降地狱”改为“我信其降古圣所”。他也是该教区在十年浩劫中,唯一坚守到底的好牧人。该念法随后也征得了金沛献神父(1989年5月晋牧为辽宁教区主教,2008年11月去世)和赵廷显等神父的支持。并得到了老修女和老教友们的赞成。后来,随着的白话文信经的广泛使用,也改为“祂下降阴府”,这是目前全国统一的念法。

面对人类历史上逝去的无数历史人物,其功过善恶,人类都不能做出准确判断,只有天主知道。因此,经书记载说,他们下降阴府是恰当的,这与我们中国通常的说法也是一致的,也是与中性词“阴府”相符的。但是要说主耶稣死后下降“阴府”,去解救义人的灵魂,我认为就不妥了,因为义人和恶人死后是不可能同处一个地方的。这有拉匝禄的故事和有关私审判的道理可以证明,人死后立刻泾渭分明,因此我认为说耶稣去“古圣所”是合适的,我的理解是古圣所只存在于耶稣救赎之前,耶稣把古圣人接升天国之后,古圣所也就不存在了。

近日,本人又看到正定2008年6月刊印的《教友祈祷手册》中收录的《要理问答》“问:耶稣死后,祂的灵魂往哪里去了?答:往古圣所里去了。问:去那里作什么?答:救古圣人的灵魂。”这就进一步说明,主耶稣死后去古圣所的提法,并非独出心裁,创新思维,而正相反,这正是恢复中国教会和老教友们对这端道理的传统认知。

目前中国天主教会应用的思高版《圣经》在伯多禄前书第三章的第5条附注中写道,“耶稣死后,祂的灵魂给‘在狱中的灵魂’,即给一切集中在‘灵薄狱’的古善人的灵魂,报告了救恩的喜讯。信经中“我信其降地狱”一句,即含有此意。”因此,本人认为,耶稣死后祂的灵魂去了“灵薄狱”的提法也是可以考虑的。有关“灵薄狱”一词,过去似乎也听说过。本文提出的问题,希望能引起国内外华人神长教友的注意,尽快改变《信经》中的这个瑕疵。

其实在这个问题上,无论是中国教会和教友们,还是普世教会和教友们,在教理、教义的宣讲中和信仰理论上都不存在问题和分歧,只是在经文文字表达上,我认为应该更如准确、明了。“阴府”也好,“灵薄狱”也好,都不如“古圣所”恰当。

注: 

[1] [2] [3]见《天主教教理》P248~249 之解释说明

[4]见路16:20~26

 

参考文献:

1、《圣经》香港思高圣经学会,中国天主教教务委员会 1992.8.15

2.《天主教教理》中国河北信德社2012.8出版

3.《英华大词典》商务印书馆(修订第二版)1984.6

说明:本文引号中的引言均出自《天主教教理》

 

作者简介:1933.6出生,1946年2月入原抚顺教区(后并入辽宁教区)小修院,1948年4月入北京耕莘中学,1956年大专毕业,建筑工程高级工程师。

本文标题:耶稣死后去了哪里?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