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上海“爱培坊”的精彩传爱


2014-10-31 13:29:18 作者:林林 来源:《信德报》2014年10月16日,37期(总第601期)

    “有一种爱,蕴含了数不尽的情怀,有一种爱安抚了痛苦的心灵,有一种爱深藏了伟大的奉献,有一种爱,持久而深沉,这一种爱就是基督之爱,也是‘爱培坊’的每一位神父和义工们所传播的无疆大爱。”这是一位代表所有受惠于“爱培坊”的孩子们的家长写的感言。上海“爱培坊”的神父和义工们,为实践基督之爱以实际行动行走在这“爱”的路途上。

朝圣获得的使命

    上海蔡家湾本堂左慧麟神父,每年都带领堂区教友到偏远的贫困地区朝圣,目的是让身居城市的人真切体验穷人的生活,以此来激发怜悯之心。另外,神父还让大家看看这些人在一贫如洗的生活中如何虔敬地坚持信仰。这样的朝圣之旅为城市教友是很大的震撼。谈及朝圣的感受,左神父说:“我在心中暗暗做了一个决定,一定要帮助农村贫困人群解决生活上的急需。”回到堂口后,他便对一些教友表明了这个想法,并对他们说:“你们有兴趣和我一起来做这个工作吗?”当时Linda、吴宠妹、金亚荣,蔡平华、蔡丽丽等五位教友应允和神父一起做这项工作。
    经过积极的准备,2011年,“爱培坊”正式成立了。在此之前,就有教友把一些用不着的衣物托神父捐出去,于是神父就让这5位教友帮忙清洗整理这些衣服,有一些比较新的就让他们去义卖。左神父说:“当时我们就是手里有什么就送什么,能帮多少就帮多少。”现在的“爱培坊”已经发展到了二、三十位义工成员(大部分为外籍华人),决志传递基督的博爱,救贫扶困。当他们去落实这份服务的时候,只要是有需要的人,都是援助的对象,不分教内教外。这些年他们的服务项目不断增加:送衣物给有需要的贫困人群;定期看望失明的孤儿和敬老院的一些孤寡老人;向堂口提供新的圣体光,把旧圣体光送给国内其他偏远地区贫困的教堂;送英语书给上海浦东民政局和上海睿新社区服务中心,换取学生们的课本,用以藏族地区的贫困孩子读书使用。现在每年有10个左右的地方受惠于“爱培坊”的援助,如甘肃省甘谷县油坊巷教堂、四川省凉山州美姑县麻风村、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学校、河北省邢台市桥西区老人院等。今年3月,“爱培坊”更把爱心送出国门,向菲律宾宿雾市海啸受灾地提供了救援物资。


在慰问贫困山区的路上

筹措物资无私捐赠

    送衣物,是“爱培坊”首行的善工。义工们会捐赠衣服出来,而更大的衣物来源是由义工们向一些服装厂或一些厂家募捐的,这些义工向认识的厂家老板宣传“爱培坊”的工作,筹集衣服或物品,有些甚至是品牌服装。这些服装、物品收集起来后,低价义卖给住在蔡家湾天主堂附近的农民工,收入用来支付运送物资的费用。这样既帮助了在上海的农民工,又有了运送物资的费用,可谓一举两得。
    左神父介绍,爱培坊成员既是义工,又是捐赠人。当义工们定期看望孤儿和孤寡老人的时候,他们会出钱买慰问品和其他需要的东西。圣体光是由国外的教友捐赠给“爱培坊”的,而英语书是教师义工们自己使用或募捐的。
     “爱培坊”的神父和义工们非常关注时事,哪里发生灾难,他们就会主动地联系当地的本堂神父以及一些熟悉的神父或教友,询问他们的需要,然后按需捐赠一些物资;哪些贫困地区有什么具体困难,“爱培坊”会千方百计提供帮助;如果个人申请援助,在与当地的本堂神父核实,本堂神父签字后,就会得到相应的帮助。


左神父与“爱培坊”义工Linda(左二)等将衣服送往贫困地区

“爱培坊”的信仰生活

    人有动力,做事才有效率。“爱培坊”的义工们爱的力量来源于对基督的爱。正是因为他们与天主保持了这份亲密的关系,才有了奉献的动力。为了从天主那里获得源源不断的力量,“爱培坊”的义工们有自己团体的灵修生活,如定期的圣经分享、个人分享会、圣歌祈祷、泰泽祈祷、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和若望·保禄二世主题分享等。他们自己拥有一个图书馆,大家从圣书中获取灵性生命的营养。义工们的信仰得到提升后,在慈善行动上更有了动力。

吸引年轻人的参与

     “爱培坊”成立三年来,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每次有灵修活动,如泰泽祈祷、圣体降福时,神父和义工们都会邀请一些年轻人来参与,同时也向他们宣传“爱培坊”的工作,宣讲“基督之爱”的理念,吸引了一些年轻人走进了“爱培坊”,这些年轻人体验到了服务的喜乐和价值之后又去传给身边的年轻人。
    对于这些年轻人,左神父给予了应有的培训,按神父的说法:“在信仰上给予他们更好的忠贞,在文化上给予他们更多的自身修养,在慈善上带给他们更多的认识。”
    为了达到此目的,左神父对这些年轻人也有一些要求。


“爱培坊”的义工们慰问老人

    灵修方面,每一位年轻人,要按照《每日圣言》(“信德”出版)默想每天的福音,积极参与“爱培坊”的各项灵修活动,半年内至少要向“爱培坊”图书馆借读一本以上的书,看完要写读后感。左神父说:“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看书的质量,避免只为完成任务的形式主义,这样的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文化方面,开设了丰富多彩的课程,有“四书五经”、绘画、弹琴、书法等,按照每一个人不同的兴趣和才华给予培育,授课的老师也是“爱培坊”的义工,他们多才多艺,经验丰富。这些文化课大大提高了年轻人的活力和积极性,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

 

“爱培坊”义工的分享

    我叫Linda,从小生活在天主教家庭,在天主教学校长大,受到许多教会的教育,也曾目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澳门经济贫困的大环境下,很多教友或非教友,受到天主教教会物质上的帮助,当中也有许多人后来成为天主教教友。更重要的是,这些家庭生活获得了改善后,下一代也获得了良好的教育。
    今天,在上海这个繁华的城市,每年换季添置衣物的时候,在为如何处置那些旧衣物而感到头痛,后来听说中国依然有许多地区还相当贫困,便立即产生这个捐助的意念,把自己不需要但对别人有用的衣物捐出。我把这个想法跟周边有相同感受的朋友分享,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我们的物资就源源不绝。这一行动,不只是让这些城市人解决一些问题,同时更想让他们知道这个世界上依然有很多人生活在贫困当中,应该把这份心意变成“爱心与关心”,同时也反省我们的生活是否太过奢侈?不只在穿着上,而是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希望“爱培坊”的工作能把社会上的负能量变成正能量,让受惠者与施恩者同样在这个有意义的捐助活动中领会到天主的恩宠与爱心。

 

题外一则真实的故事

    有一个年轻人回应了天主的召叫,到罗马攻读神学,晋铎后在堂区服务了一段时间后,再次被主教派到罗马深造。学习期间,他经常到一座小圣堂服务,圣堂外常有一帮乞丐求施舍,其中有一位让这位神父感到莫名的不安,于是有一天他去问乞丐:“我们认识吗?”“我们曾经一起在罗马读神学,并一起晋铎。”乞丐回答说。年轻的神父吓呆了,忙问:“发生了什么事?你怎么会变成这样?”“我遭遇到了人生一个又一个的不如意,最后放弃了铎职,我失去了所有的东西……”
    年轻神父无法忘记乞丐,经常为他祈祷,当神父的深造接近尾声时,与其他同学一起被邀请接受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的祝福,但不得单独跟教宗谈话。当年轻神父跪下接受祝福时,乞丐的事马上浮现在了他的脑海里,他脱口而出:“教宗,请为一直在罗马一家圣堂外行乞的一位乞丐祈祷,他已晋铎,但已经辞职了,同时被拿走了司祭职。”
    几天后,年轻神父接到了一份请柬。他马上赶到小圣堂,找到乞丐说:“快来呀,我们要跟教宗一起吃饭。”“怎么可能,我这样子怎么见他?”年轻神父帮乞丐清洁整理了一番,便与他一起走进了圣伯多禄大殿,在教宗秘书Dziwisz神父的引领下,进入了餐厅觐见教宗,介绍过后,他们坐下来,共进了一顿丰富的晚餐。上甜品时,教宗示意秘书和年轻神父一起离开餐厅。
    15分钟后,教宗召唤他们再次进入餐厅,年轻神父和秘书离开后的情况并未被提起,离开时,他们走过圣伯多禄大殿,基于好奇心,年轻神父急切地问乞丐他和秘书离开后,餐厅里发生了什么事?于是乞丐叙述了他跟教宗单独见面的情况。教宗跟乞丐说:“请聆听我的告解。”在困惑和窘迫中乞丐答道:“我不能这样做,因为我已经不是神父了。”教宗看着他,举起右手说:“一朝成神父,终生为神父。”停顿一下后继续说:“作为罗马主教及天主教会的领袖,我能恢复你的司祭职……但是你需要请求。”乞丐听后几乎要流泪地说:“神圣的父亲,我请求……”然后教宗听了乞丐的告解。之后,教宗重复了他的要求,让乞丐聆听他的告解。
    在一段祈祷和默想后,若望·保禄二世说:“你离开这里后,我要你到你曾经求乞的教堂,找那里的本堂神父,我任命你为那里的副本堂司铎,特别要照顾那些经常在教堂外面求乞的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帮助穷人的意义。愿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位基督之爱的分施者。让更多的穷困人因着我们的无私奉献,使生命充满精彩。

本文标题:上海“爱培坊”的精彩传爱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