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活着就是奉献,服务就是职责


2014-07-17 10:18:21 作者:孔喜慎修女 来源:《信德报》2014年7月10日,25期(总第589期)

    有奉献的地方就会有温暖,有奉献的地方就会有绚烂,世界因着奉献而多了一份精彩,教会因着奉献而蓬勃发展。北京西直门教堂63岁的马方济老师没有因退休和年龄的增长而闲下来,而是依然在奉献之路上发挥着光和热,奔走在孝道与服务教会之间,为天主挣得了光荣,为世人作了典范。
    马方济老师一生未婚,与89岁的老母亲相依为命,现担任北京西直门教堂慕道班的班主任老师,他除了照顾母亲就是服务慕道班事宜。为他来说,活着就奉献,服务就是职责。

一、家境

    马老师原本是一个四口之家,父母双亲和一个妹妹(也一直未婚)。不幸的是,2003年50多岁的妹妹患了乳腺癌,2009年去世。妹妹患病的6年时间一直是马老师在照顾,为了给妹妹治病和照顾她,马老师提前了退休。退休两个月后,单位又找上门来,想反聘马老师回去工作。想到妹妹治病需要一大笔钱,在征得了母亲的同意后马老师答应了,但和单位提了个要求:“别给我规定时间,我得一边上班,一边照顾家人。”他请了一个钟点工来帮忙照顾母亲和妹妹二人,在这段时期,马老师非常辛苦疲惫,但是他在苦累中感觉到了天父对他的安慰。他说:“一直是信仰在支持着我,当耶稣和我一起来挑这个担子时,我体验到了耶稣说的那句话:‘我的轭是柔和的,我的担子是轻松的。’”(玛 11:30)
    2010年,父亲突发疾病去世了,母亲因着妹妹和父亲的去世一度受到了很大的打击,虽然生活上能自理,但精神上需要支持!母亲每天5点起来祈祷,马老师便和母亲一起念经,之后搀扶着老人一起进堂参与弥撒。弥撒后吃早饭,接着便坐在妹妹的小屋祈祷,一天母亲要念九分玫瑰经,为妹妹、父亲、恩人们等等。与母亲相依为命的马老师想尽一切办法,顺母亲的心意,听母亲的话,不让母亲再受到任何的打击,所以母亲愿意怎样他都一律顺服。

二、服务动机

    马老师33岁时,他总是被一个问题所困扰,当时他周围的生活环境和人文环境都不太乐观。“我经常问,为什么人与人之间这么多的纠纷?从媒体上看到的,身边接触到的让我产生了一种忧患意识,同时我也产生了一种思想:不愿意随波逐流,愿意为这个社会,为身边的人做点什么。”好事就从身边做起,马老师在工作单位尽力帮助别人,与人和睦相处,脏活累活抢着干,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待人谦虚,他的奉献和努力营造了一片和谐的工作氛围。”圣诞节一位教外同事来西堂参观,正好遇上了马老师在参与弥撒,相见之后对他说:“我现在明白了为什么你把单位的工作氛围搞得那么好,原来你是天主教的。”马老师通过这件事情意识到了,一位基督徒在工作中的一举一动确实可以影响着周围的人。因此,他在担任西堂慕道班班主任时常给学员们说:“信仰不只是瞻礼主日来教堂念念经,有了困难来求求主,而是要用自己的行为来影响社会,影响我们周围的人,尽己所能,做能够做到的。”
    本堂张洪波神父在一次讲道中说:“老教友要多为堂里做贡献,不要跟天主计较,你奉献的越多,天主将来回报你的也越多。”这句话也给马老师的服务注入了动力。他说:“从张神父的话里我更感觉到,作为一位老教友为堂里做一点事情这是本分,是应该的。”

三、服务慕道班

    2010年时,刘道华老师担任西堂慕道班的班主任老师,他邀请马老师来慕道班做陪伴员的工作,其中包括服务、陪伴慕道者,解答疑难和一些辅助工作等。2012年时,张洪波神父接替刘振田神父担任西堂的本堂神父,这时刘道华老师眼睛需要做手术,张洪波神父便邀请马老师担任慕道班的班主任。视服务为职责的马老师欣然接受了,他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服务慕道班上,负责其中的日常工作安排、课程管理,配合神父的一些准备工作等,有时也替神父讲课,这样的服务使马老师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同时又不能放下照顾老母亲的责任,因此,他把生命、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孝道和教堂,每天奔波在照顾母亲和服务教会上,再苦再累没有过一句抱怨的话,没有一丝的不情愿。他说:“当你为爱天主的缘故去为别人做事时,不会感觉到苦。”的确,爱内无苦,虽苦亦甘。马老师总是重复一句话:“这是我应尽的本分。”在这句朴实的话里,蕴含了马老师对天主的忠诚和爱以及忠于使命的基督徒精神。

四、服务中的牺牲

    马老师刚开始接受服务慕道班工作的时候,母亲不是很支持,但也不直接反对,只是对儿子说:“你不知道我心里有多苦,从周一我就开始盼周五,从早晨你出门,我就盼你回来的时间,要是没有信仰我早就倒下了。”一位既没有孙子孙女的环绕,又没有老伴陪伴的孤单老人说出这样的话是非常能够理解的,更是人之常情。马老师听着母亲的话,心中承受着一份苦痛,一方面是母亲的需要,是一位儿子应尽的本分,一方面是教堂的需要,一位基督徒的职责和使命,两方面都不能放弃,只能是辛苦了他自己。他说:“我哪一边也不能放弃,我只能尽我所能同时兼顾。其实母亲的态度和虔诚的信仰也是支持我走下去的动力。我们娘俩在一起努力,没有母亲的支持,我也做不了今天的工作。”母子俩的牺牲和奉献精神,实在令人敬佩。

马方济老师领着母亲前往教堂

五、时刻不忘福传

    马老师曾经的一个教外同事,是一位佛教徒,有一天和马老师聊天,谈到了他的生活和家庭状况,得知父母都需要他的照顾,同时还得上班挣钱养家,感觉担子太重了,生活中只感到了两个字:“苦和累”。因此对马老师说:“我每天除了要照顾父母又要上班挣钱,真的是太累了,除此之外,找不到一点生活的情趣,一点也享受不到生活的美好。”马老师对他说:“你的担子是很重,但是,只要你愿意背,心甘情愿地背,就没有你背不动的担子。”马老师给他讲了很多的信仰道理以及信仰在痛苦的人生中给予的支持、力量和美丽。这位同事对马老师所讲的心服口服,真诚地对他说:“找个时间,我一定要好好地和你聊聊,了解一下你们的信仰。” 马老师为此感慨地说:“信仰不是我们基督徒的私有财产,我们要把握好每一个传递信仰的好时机,这也是天主亲自给予我们的使命和职责。同时也要用别人能听得懂的语言传递出去。”
    马老师的另外一位同事,有一天,遇到了马老师,谈话间道起了自己的苦处:“命运对我太不公平了,刚退休,还没有来得及享受一下清闲,就又得了糖尿病。” “要让我说,你是幸运的,你应该这样想,刚得糖尿病我就退休了,可以好好地治病了。”马老师开导说。“你说得有道理,要这么想的话,就没有那么大的压抑感了。”同事有所感悟地说。
    马老师是一位持守天主诫命、遵守教会规矩的热心教友,在单位和堂区都有很好的口碑,是以信德和爱的行为为基督作见证的人。
    愿天主的恩宠及平安常常伴随这母子俩,让天主的光荣借着他们的牺牲奉献而更多地彰显!

本文标题:活着就是奉献,服务就是职责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