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和德肋撒修女分别于1984年和1985年到访切头山圣地。切头山纪念馆是个三层楼的建筑,拾级而上,首先是博物馆,馆内保存着韩国天主教的有关资料、史料和遗物。
这是对一个自恃刚,后来却比别人跌得更惨的门徒体谅、代求与嘱托(参谷14:27--31;路22:31--34;若13:36--38)3、一路上,主耶稣安慰门徒们,不要忧愁,不要胆怯,要全心信赖天主。
圣经分享需要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平信徒对教会生活各方面的参与需要避免专业化而力求让多一些教友参与,年轻神父们面对年长教友时,要在尊重和神权间求平衡,而且不能因年轻而逃避对教友应该进行的牧灵责任,特别是逐步教导教友们深入口祷,
值班唱集祷经的时候,常有这种思想:这些经文,神父做弥撒的时候,也都念的。如今我在耶稣圣体前,也能高声朗诵同样的经文。在晨祷经的时候,我也能唱念神父在弥撒中所念的福音,我高兴极了。
过了一段时间,王爱菊带着王惠勇到石家庄参加了圣神同祷会,在众人祈祷的时候他的烧退了,然而回到家中就又烧起来。第二天他又跟着教友们去了深县参加同样的祈祷,他说:这次我满怀信心,我一定会好起来的。
《祷杌闲评》有句谚语:“百病可知,相思难医。”诗人陆游也有类似的哀叹:“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百病千疾都可疗治,却无药可医相思之苦。
(箴31:20)7.在属灵的追求上彼此劝勉,互相代求,成为最好的祈祷同伴。
回望我个人的生命历程我可以由衷地说,日复一日逐渐的去努力领悟,这些礼仪是如何发展形成的,有多少信德的经验寓意于弥撒礼仪的构成之中,多少代基督信徒以他们的祈祷建构了此弥撒礼仪,确实让人心潮澎湃。
1872年5月,罗马批准这两个修会正式成为传教会,并委任金邦尼为中非的副宗座代牧,在那地区拥有主教的全权。同年9月,金邦尼联同四位神父、一位学生、两位修士和三位非洲青年一起出发重返非洲。
只要我们行动起来,形成一个神父发动,会长(包括骨干教友)代动,教友行动,人人学圣经,个个传福音的新局面,我们教会就会充满希望,我们的明天就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