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寻找母亲的足迹
2012-11-12

我是出生在中国大陆最不景气的年代,幼年时正值文革。在我十五岁之前,是绝对没有条件走进教堂的,母亲的膝头就是我和姐姐的第一所要理教室。母亲的信仰之深使我折服,使我倾倒。

玫瑰丛中绽放的胡庄教会
2008-10-15

随着年代的流失,胡庄人口增多。1843年,杨若瑟神父(意大利人)继任胡庄的本堂神父。

百岁母亲的故事
2011-10-24

在学校里,在那个年代,因为信仰天主,不肯加入共青团,不肯和父亲划清界限,所以不论我们成绩多么优秀,无论我们多么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热爱劳动,我们都被视为走白专道路,当不了三好学生。

张明锋:中国宗教财产退还问题的难与不难
2015-10-17

宗教财产被占用的情况大多发生在社会运动高涨,打砸抢现象十分普遍的年代,大量房契地产信息资料的保护十分混乱,造成相关档案资料湮灭,如果以民事案件起诉,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宗教财产的权利主体往往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

我若传福音,我就有福了!
2006-11-02

适逢““信德””成立十五周年庆典,蒙““信德””各位编采人员的厚爱,约写一篇“关于福传”的拙作,以供大家在这“福传”的黄金年代中共享。

一泓精彩的信仰活泉
2020-08-24

当时正值民国时期,在那个年代,富贵人家的标志就是建庙宇,于是高祖父在村子里盖起了三观庙,不料此事遭到了一户村民的强烈反对,并打起了官司,最后打到了北京。

用“爱”谱写生命赞歌
2017-08-24

在那个艰难年代,农村人吃不到细粮,李老师那时吃的是供应粮,其中会有些细粮。李玮说:“如果哪家生了小孩,父母就会把细粮给送过去。遇有特困家庭,父亲就会慷慨解囊,送粮票,给些钱,有时还会送衣服。

寄思我亲爱的家人
2022-10-20

他在那个不是人人都可以读圣经的年代,把古经大略里关于亚巴郎、梅瑟、古圣若瑟、约伯、约纳等等人物,以故事的形式,在我们餐前饭后的言谈中默默地送上,留在我们的记忆里。

紫禁城里的洋画家——耶稣会会士郎世宁
2013-07-04

康熙不喜欢油画,因为年代久了就会变得黑乎乎的,模糊不清。于是郎世宁与其他欧籍画师不得不学习使用胶质颜料在绢上作画的艰难技巧。一笔下去就不能再加第二笔,也不容修改润饰。

再访回归后的澳门教会(二)
2007-05-18

澳门教区部分神职人员合影无论在回归之前的葡萄牙政府时期,还是在回归之后的特区政府年代,澳门教区的神父们只要去政府开办的医院里就医,一律享受免费医疗,医疗费全部由澳门政府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