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独家报导——外出务工教友信仰生活调查:莫让“群羊”成“亡羊”
2011-06-03

该堂口已成立四区联络处,主抓联系教友、寻找羊群的工作;联会则负责务工青年的信仰生活,使他们在小店得到信仰上的关怀,真正体会到天下教友是一家的温暖。内蒙乌海海勃湾堂区神长教友以实际行动帮助务工人员。

文摘:英国女传教士在山西
2013-04-02

国际社会公认她以美丽、圣洁、自然而著称于,是四十年代以来最受影迷欢迎的女演员之一。1982年,因患乳腺癌术后淋巴并发症,逝世于英国伦敦寓所,存世67岁。身前她曾有过三次婚姻,四个子女。

英若诚:我的童年及家族往事
2013-06-27

另一位英文名字叫博比的,他父亲王景是中国北部整个银行系统的老总。都是极富有的人家。王景最后被国民党枪杀,尽管他试图用两车银子买回自己的性命。他的儿子逃到美国。

“我对中国的印象非常正面”
2010-11-08

——罗马第三大学教授马可•因帕黎亚佐  □本报记者朱又可发自上海翻译Chiaretto2010年9月19日,塞佩在圣热内罗上展示安瓿瓶,希望祈祷能使瓶中圣人的血溶解,

抗战时期中国佛教界抗战斗争论析
2014-11-04

全体大众减省晚食,积余粮,献助国家赈款,均赞助实行[10](P83)。1942年底,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等在重庆举行护国息灾大悲法会道场,虚云法师应邀赴渝主修法会,盛况空前,影响巨大。

特稿:透过基督信仰整合“高考后的心境”
2015-06-24

节目主持人钟山在目中说:我不知道一个考试有多么重要,能让父母强颜欢笑,隐瞒亲人去世的死讯,甚至不惜让孩子错过与妈妈、爸爸最后的诀别;我不知道一个考试有多么重要,为了走进考场甚至不惜让孩子无奈地离开倒在血泊中生死未卜的妈妈

叶小文:宗教文化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精神
2006-11-18

《对外大传播》:在当今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您认为中华文化能拿出什么样既有自身特色,又有普价值的东西,来吸引其他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您提出过要“和气东来,和风西送”。

文明对话中的宗教因素
2012-02-23

亨廷顿同时也是西方所谓普文明的倡导者。他认为西方社会文明,非西方社会不文明,非西方社会可实现经济现代化但无法实现西方化,即文明化。

有趣的圣经隐喻
2012-05-07

于是一个代表苦难的符号同时成为普人类最为耐人寻味的象征,在这个简单而又原始的符号中浓缩了天主三位一体的全部故事。

梵蒂冈:教宗本笃十六世牧灵访问英国
2010-09-20

我们周围的文化越来越远离它的基督信仰根源,尽管当今时代的人深感精神上的饥渴;社会多元化幅度的增长也带来与其它宗教相会的机会,对我们基督信徒来说,要敞开心扉,与其它宗教的成员一起探索为人的超性幅度见证和成圣的普召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