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配合节日“轰动效应”更需平日“具体善行”


2011-03-15 10:43:55 作者:张公显 来源:《信德报》2011年2月10日,5期(总第436 期)

    每到新年、春节或教会比较大的节日,各地堂区都会张灯结彩、敲锣打鼓、举办文艺晚会,或者上街游行、散发传单、举行声势浩大轰轰烈烈的庆祝活动,使教友受到“震撼”、鼓舞和激励,使教外朋友受到新的启迪,同时也会引起他们新的思维和探索信仰、真理的兴趣,进一步向教会靠拢。因此也使庄严隆重的节日庆典起到了对外福传的作用。
    更有不少堂区,在教会和社会节日期间常会做一些访贫问苦,慰问敬老院、孤儿院等仁爱慈善工作,借以表示对边缘民众和弱势群体的关注与照顾,扩大教会服务人群的影响力,并改变人们对教会的看法。一些堂区在这一方面确实做得特别好,值得大家学习。
    但需要说明的就是这种“节日效应”,必须持之以恒,常常进行,不能仅限于节日。人们之所以把社会上的年终岁首看望慰问称之为“作秀”,就是因其对于“平日关心”的忽视和缺失,只有在“过节”的时候才想起那些需要特别关注的人。因此我们也当引以为戒,变“节日关注”为“平日关注”,变“年终关怀”为“终年关怀”。
    事实上,教会已有“平日关注”做得特别好的典型,像宁波教区逍林堂区某善会,从2008年成立到现在已有80多名会员,无论刮风下雨,他们都始终坚持在每周三到敬老院,为躺在病床上的孤寡老人送温暖,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这恐怕比我们轰轰烈烈的庆祝活动起的作用更大。
    庆祝活动着重在于“造声势”、“造气氛”、“造轰动效应”,但真正起福传作用的却是具体的善行。盛大的场面、气势只能给人一个“热闹”的感觉,而具体的善行却能深入人心,留下烙印,促人思考与感动,使人久久难以忘怀。特别是那些屡遭伤害,陷入极度痛苦、悲观失望却“无人问津”的心灵,只要稍微几句关爱、安慰的语言,便能使其倍受鼓舞,如果我们真的能够为他们雪中送炭给予“温暖”,他们一定会铭刻不忘、牢记在心,且用截然不同的态度理解我们的信仰,这会比我们震耳欲聋的歌声、炮声、乐器声,更能发挥福传的效果。
    教会年节的隆重庆祝固然不可或缺,但在其“轰动效应”的同时必须紧密配合平日的爱德善行,如此才能弥补只注意外在形式盛大而忽略基督精神实质的遗憾。在“平日”就该特别关注那些收入低、文化程度低、社会地位低、有急难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如下岗失业者、无以为生者、流浪街头者、含冤蒙屈者、久卧病床者、偶遇灾难者……为他们送温暖、献爱心、施舍哀矜,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受到神形抚慰和鼓励,进而再认识教会、认识基督、接受福音、分享来自天上的无限救恩。
    对于自己身边那些偶遭天灾人祸的街坊邻居尤当格外关注、及时救援,因为这正是天主测验我们有无爱心的试金石,也是向那些不认识基督的人展示我们信仰和仁爱的见证机会。
    欲人向善,真爱须先;劝人行善,自己先善。我们平日就当注意表现耶稣的仁爱、温和、良善、谦卑、朴素、淡泊、节制、忍耐、宽恕、怜悯、施舍、救助等优良作风和克己牺牲、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并使这些善表美德持之以恒、不断变更,兑现在自己周围人群身上,如此才能相称基督门徒的名分,才能相称教会庆节为人们所揭示的伟大、圣善、博爱、关心他人,造福社会、荣主益人等教会特质。

本文标题:配合节日“轰动效应”更需平日“具体善行”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