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遭受欺凌的后遗症可能会影响我们的一生


2012-06-29 13:19:09

  (EWTN/信德王修女翻译)威奇托,堪萨斯州,6月23日(CAN)——最近我的家乡发生大量青少年自杀事件,亦如每个人,我对此事深感焦虑,为那些随风而逝的年轻人以及那些活下来找寻恩宠以期收拾残局的人黯然神伤。
  我和妻子常常教育孩子,不管情况多么惨淡无望,它始终是暂时的。所有困难的最终过去都证明了这一点,甚至那些由于恃强欺弱的行为而导致的问题。恃强欺弱是一个可以解决的社会问题。但我们提及这些问题时似乎不太自在。如果我们讨论这些,我不确定是否已经断定最近德州的米德兰(Midland)发生的六起青少年自杀事件中有几个孩子是由于受到欺凌,他们或许被其他自以为是、自我感觉比受害人优秀的孩子讥讽嘲笑,这些受害人可能是但也并非总是那些个头略低、个性略温和柔弱的孩子,他们不像欺凌者那么傲慢无礼直言不讳。这里有一个九岁孩子被欺负的故事。除了他父母对此事的回应,其它并没有做什么。幸运的是,此男孩从未想到自杀。但这并不意味着此事件魔术般地不了了之。
  1969年夏,男孩在他所在的教堂领受洗礼一个月或更短一些,用今天的话来说,他当时处在兴头上。因此,他决定逃离爸妈的保护,涉险做一些前所未有英勇之事。他与父母相随已经四处走过许多地方,在父母陪伴下,孩子一直感觉很舒服安全。当他最终缓和下来并同意参加夏令营,他双手出汗而且喉咙打结。无论如何,他参加了,对于他而言是很大的进步。男孩永远不会忘记他的堂区主办夏令营活动的第一个晚上。下午大部分时间他都是独处(可见他是一个害羞的男孩),之后他与其他营友共进晚餐。那夜与别人回到他们的简易宿舍时,这个九岁的男孩新发现的勇敢与冒险的感觉而破天荒与别人共住营地宿舍。但是第一晚的经验为他而言不同于其他营友,因为他是一名新手。有的人称之为启蒙经验。其他人认为这是被戏弄的经验。为我而言,这就是恃强凌弱的行为。
  男孩在不经意下被丢进营地宿舍并有人吩咐他站在中间的走道。走道两侧都是铺位,分上铺和下铺,一共三十个,别的营友在那里玩乐、赞美、朝拜了一周。所以男孩站到中间的走道,亦如有人吩咐的。当他遵命奉行时,他反复遭受皮带的抽打。他的躯干,胸部和后背受到多次抽打他已经记不清。唯一超越身体的痛便是羞辱。事实上,这种刺痛要比皮带抽打的印记更糟糕更长久。攻击者深情地称之为“皮带之印记(beltline)”。结束之际,是一对大一点的孩子在浴室等候。此时,男孩正在哭泣。但他进入浴室,两个大男孩将这个新手举起来然后将他的头按在马桶里撒尿淹没他。大男孩对此乐此不疲。对于这位新手,有几分钟的时间他的记忆一片模糊,也许因为这种玩乐庆典结束之后他感到太过窘迫难以走回去,只知道在他前往夏令营办公室的路上,倍感羞辱和窘迫,他给家里打电话说,“请来接我”。“为什么?”男孩的爸妈回应他的求助。然后他告诉他们这些屈辱经历,两个小时之后,男孩的父母从达拉斯的老家赶到,将这个被尿浸透、皮带抽打过、经历重生的孩子接回去。
  正如许许多多的好父母,男孩的爸妈将此事告知教堂的夏令营负责人,罪犯被严厉痛斥万人所指之后,人人都在为此事件祈求忘记与宽恕。但是事件的余波却永远没有真正平息。男孩从未被教堂的同龄人所接受,尤其是那些挥拳击打以及那些将他按在马桶里让他从营中宿舍落荒而逃的男孩们。此男孩屡遭鄙视并被“内群”排挤,他常常发现自己独自一人坐在教堂或与父母一起,而其他同龄男孩却成帮成伙在他们的座位上。实际上,他在教堂已经九年,要等到他的十八岁生日还得许多年,但是天主似乎从未与他在一起。至少没有坐在他旁边。这个男孩就是我。
  此事件发生在1969年,是我领洗之后的几个星期后,在我父母养育我的堂区。现在已经四十二年,虽然那些疼痛之感大部分已经过去,但是发生在我身上的事却历历在目。这些经验改变了我的生活吗?确实改变了。那件事之后的岁月中我受到参加的教堂内同龄人的排斥,这使我停止实践信仰,虽然我告诉出事的教堂依然没有对此事负责。1983年,六年之后我最后一次踏进那座教堂,我认识了我的妻子,在爱的经验中我热情地拥抱——也被舒适宁静的天主教会热情地拥抱。我是幸运者之一,在经历了糟糕的经验之后找到了一个属于我的信仰的教会。这需要一段时间,不过说实话那些按照字面意义行事者再没有与我讲话。但是伤痛被新信仰取代而开始一种全新精彩的生活。不是所有的故事都有此结局。如果你认识某个人曾受欺凌,鼓励他们站出来讲出此事。当他们这样做时,记住:那就是你支持受欺凌的受害人工作的开始。一个曾受欺凌的人需要有人陪伴他们,正如他们需要与相继而来不可避免的苦痛与鄙视奋战一样。为那些受欺凌的受害人祈祷,与他们在一起。伤疤固然可以持续一生,那些承受此痛楚的人需要有人引导他们走出痛苦煎熬的阴影,以便帮他们克服最伤痛的记忆。
  
  天主教威奇托教区,教区官方新闻报纸准许发帖,吉米?帕特森(Jimmy Patterson)是德州圣安吉洛(San Angelo)教区的编辑。

本文标题:遭受欺凌的后遗症可能会影响我们的一生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