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学会宽容


2012-07-27 11:04:10 作者:杨满康 神父 来源:《信德报》2012年7月19日,第26期(总第497期)

    在日常生活中,与同事、朋友相处时,难免会发生一些误会或矛盾。此时我们千万别一味指责他人的不是,要静下心来找自己的不足,然后冷静处理。
    善待他人,学会宽容,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准则。要把微笑留给他人,包括曾经反对和伤害过自己的人。别在背后议论他人的不是,要学会寻找别人的优点。当你给别人一片蓝天时,自己会觉得轻松、快活,那时你也将会获得一片晴朗的天空。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额头跑得马”,“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忍风平浪静。”这是君子的作风,是智者的行为。
    著名作家房龙在他的名著《宽容》中曾经引用《不列颠百科全书》关于宽容的定义:宽容即允许别人自由行动或判断;耐心而毫无偏见地容忍与自己的观点或公认的观点不一致的意见。我国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宽容的解释是: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不追究。
    早在14世纪,“宽容”一词就在法语里出现了。本义是指对于某种自己不赞成的事物,出于宽厚忍耐而表示容许容忍,并不加以禁止、阻碍或苛求;或指容许、容忍他人与自己不同的感情、思想、习惯、行为等内心情绪。伏尔泰这样说:“宽容从未挑起内战烟火,偏执却能造成尸横遍野。”法国著名诗人雨果认为:“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从心理学角度看,任何想法都有其来由。宽容就是在别人和自己意见不一致时,不要固执己见。了解对方想法的根源,找到他们提出的意见基础,提出的方案也更能够契合对方的心理而得到接受。任何人都有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和体会,我们要尊重他们的知识和经验,积极汲取其精华,消除阻碍和对抗是提高效率的唯一方法。
    事实上,宽容并不代表无能,却恰恰是一个人卓识、心胸和人格力量的体现,即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历代圣贤都把宽恕容人作为理想人格的重要标准而大加倡导。《周易》中提出“君子以厚德载物”,荀子主张“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思想家斯宾诺说得好:“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大度征服的。”
    没有人道,没有宽容,那么人类世界必然只有残暴,残暴灭掉的也仅仅是肉体而已。而“冤冤相报”从来都是没有尽头的。古今中外多少现实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宽容程度,决定了这个社会这些民众的文明与和谐的程度。
    对于宽容,圣经中也有着类似的阐述:在玛窦福音第五章到第七章所记载的真福八端中,详尽地记录了基督先后对宽容思想所做的专门论述: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你们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饶恕你们的过犯;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所以,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这些在当时被人所不齿的理念,经过基督的诠释和重提又重新在人们的心灵中产生了震荡。即使在十字架上,基督还发出呼吁:“父啊!宽赦他们吧!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做的是什么。”(路23:34)基督将宽容的精神因他无限的牺牲和对全人类的爱达到了顶峰,同时宣告了天主对人类的救赎与宽容。耶稣基督就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使人体会到宽容的真正含义。《圣经》上说:“你若在祭坛前,要献你的礼物时,在那里想起你的弟兄有什么怨你的事,就把你的礼物留在那里,留在祭坛前,先去与你的弟兄和好,然后再来献你的礼物。当你和你的对头还在路上,赶快与他们和解,免得对方把你交与判官,判官交给差役,把你投在狱里。”(玛5:23-25)这些训诲,隐含着这样一个道理:善于宽容别人的人,他在宽容别人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别人的宽容,同时也得到天主的宽容。
    宽容是一种宽广的胸怀,是对人对事的包容和接纳。生活中,与人为善,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构建与人和睦相处的和谐关系。然而,有的人却不懂得宽容,与人相处总喜欢伸出两只手指去谴责,容不得别人有半点污点。同事朋友间难免有矛盾、有争执,家庭中夫妻诟骂、兄弟阋墙、婆媳失和等也不鲜见。有时候走在路上,无意中被别人碰了一下,虽无大的妨碍,却要与人争执半天;到商店买东西,遇到态度不好的售货员,心里窝火就跟人吵起来……如此一来,对别人的抱怨过大,周围就再也看不到真诚的笑脸;对自己的宽容过多,定会导致曾经有过的错误一犯再犯。
    俗话说:“处事让一步为高,待人宽一步是福” 。因此,在别人失意和失败时多一份宽容,少一点苛求,收敛残梦,这是必要的。当自己得志时,多一点谦虚,少一些盛气,对身边的人也是一种鼓励。
    愿我们所有基督徒都多一些宽容,也就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任,就多一份友爱。不管是现实社会还是网络社会,我们要学会宽容,才可以化解这个世界上的一切矛盾,化干戈为玉帛,社会才能得以和谐安宁,才能得以健康发展。

本文标题:学会宽容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