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不让人夸的妻子


2004-08-10 09:05:09 作者:孙世英 来源:信德报(第218期)

    自从迈进我家门槛后,她上尊公婆,下爱弟妹,同一家老老小小处得挺和睦。时下不少人喜欢听表扬,可她有点怪———不准人夸她。
    上个世纪60年代的一个夏天,我与她喜结连理。从开始,她就对公婆极为孝敬。我爸是个庄户人,一天到晚跟土地打交道,岁月的风霜留给他一双红肿溃烂、混浊不清的眼睛,他破衣烂衫又脏兮兮的,样子很难看。然而,刚出校门、衣着打扮“洋”气的新娘子,却一点儿不嫌老公公邋遢,还闪着大而明秀的笑眸,一口一个“爸”叫得好甜。夜晚,我俩坐在户外纳凉,劳累一天的父亲在用门板搭成的小床上消暑解乏,不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她一边和我闲聊,一边摇动蒲扇,一个劲儿地为我爸扇风,“啪,啪”,还不时为我爸拍打蚊虫。
    入帐就寝,我对她说:“你真孝顺。”“别夸奖,你看爸累得实在够呛。”“儿媳妇给公公扇扇子,真是新社会新风尚哦!”“去你的!”她“啪”地一声也“赏”了我一扇。
    婚后第二年,妻来到我工作的县城,共同建设小家庭。十多年间,我们的工资一直很低,还要供养两个孩子读书,手头很紧。但每逢节日到来之前,她都催我寄钱给老家。为“感谢”关注,我主张自家、岳父家汇款一样多,将心比心,哪个不是爹娘养的?可她不同意,而且态度很坚决,理由是她娘家经济条件比我家好些。这倒也是,我只好“谨遵妻命”了。有时候,我的父母前来小住几日,她都特地买些荤腥招待,还专挑好的往老人碗里送,所以我每次回乡,父母总少不了要叮嘱:“替我们好好谢谢你媳妇。”
    1982年2月,我妈去世。我与妻商量:“妈住我们这里治病,你服侍了半年多,这次你就别回去了吧!儿子马上要考高中离不开人。”她沉默良久,怅然同意。谁知我奔丧至家,却遭到舅舅、伯叔、婶子们没头没脑的批评:“世上还有什么比这事大?你媳妇和孩子咋不回来?是不是看不起咱农村人?”七嘴八舌,刺耳得很。情急中,我第一次冒险撒了个大谎,说妻胃疼得厉害明天准赶来,这才平息了“灵堂风波”。翌日中午,一阵呜呜咽咽的喇叭声揪人心肺地响起,母亲即将入土了,妻子儿女见不到老人最后一面了。
    可就在这诀别的时刻,妻却领着一儿一女抹着泪直奔灵堂来了。见到母亲的遗容,他们抑制不住悲痛痛哭起来。事后问及为啥否定“既定方案”,她说:“你走后,我怎么想怎么不对头,一夜没合眼。”妻的孝心真的让人感动。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我想将旧衣帽统统“下放”给老爸,没想到又与她发生了龃龉。“年岁大了,吃饱了穿暖了就得。”“爸含辛茹苦到现在,又没个老伴儿,让他穿穿新,心里不也得个安慰?”“老年人讲究什么?省点钱不好?”“让爸活得风光些,咱不也跟着体面?”
    那年夏天,她回乡买了几件新衣,还有保暖鞋、被罩什么的,父亲高兴得不行,逢人就夸:我家大儿媳真好,大暑天就给我准备下过冬衣、被。“老人特喜欢那床被罩,仿佛孩子似的抖给左邻右舍看:“瞧这,旧被往里这么一塞,就变成新被;要洗嘛,只需拉链一拉,扯下来洗洗就中。还是知书达理的儿媳妇想得周到。”
    听说老人背地夸奖,妻倒觉得很不自在。临走时,她不紧不慢地和父亲聊了起来:“您别夸我。我没和您常在一起过,锅铲与勺子碰不到一块儿,怎知我好?其实,真正待您好的,还是在家的弟媳妇们,她们成年累月地忙农活儿,还要为您洗洗浆浆,晨昏侍奉,不容易呀!”
    “我不是夸谁,是实事求是,好就是好。”慈祥的老人很固执。
   “就是我有对的地方,也别夸我。你总说我好,妯娌们会怎么想?弄不好,就会产生反感。这样,于您于我都没好处。您说是吗?”
    一番话说得有板有眼、恳挚动人,不由父亲不掂量其中的斤两。但是时间一过,老人又给忘掉了,人前背后仍免不了夸她的好处。
 (小草摘自《做人与处世》)


 

本文标题:不让人夸的妻子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