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用爱守护弃婴生命

—— ——原绥远教区收养弃婴之做法

2013-10-07 10:47:57 作者:王崇喜 来源:《信德报》2013年9月5日,32期(总第549期)

    内蒙古西部地区原属西南蒙古教区,后更名为绥远教区。这个地区历史上经济贫穷、文化落后,民间多有重男轻女和溺女之风。18世纪基督福音传到这里后,教会为救助无辜者生命,大力开展慈善事业,采取种种措施收养弃婴,改变民风。据1918年资料统计,全教区各堂口就收容弃婴2677名。


1937年,在辽宁抚顺的玛利诺会修女正在照顾中国孤儿


大量弃婴出现的原因和救助
    农村出现大量被弃婴儿,田头地边、墙角树坑,经常可以见到。这些弃婴大多是女婴或残障婴儿,有些婴儿呱呱哭叫、嗷嗷待哺,人们习以为常、见怪不怪。曾有传教士在土默川一个只有百户的小村,一年里竟然发现16名被弃婴儿。
    大量弃婴出现的原因有如下几种:首先,这里地处偏僻塞外,交通闭塞、文化滞后,人们思想上不重视生命的意义,更没有节育优生的措施。其次,这个时期出现从山西、陕西、河北迁移来的大量移民,他们生存条件艰难,无力抚养太多的孩子。第三,缺医少药,没有财力担负医药费用,更缺乏基本的医疗防病常识和治疗手段。故此,生下残疾婴儿立即扔掉。第四,重男轻女的普遍思想作祟,生女孩儿多了不是送人就是扔掉;更有甚者接生时看到女婴就立即扔到尿盆中溺死。
    对此情况,为救助弃婴教会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充分利用传播基督福音的机会,宣讲生命的意义,人是按照天主的肖像造成的,世上最尊贵的是人,唤醒人们的良知。特别是讲明白弃婴、溺婴、杀婴有悖天主的诫命。以实际行动收养、收留弃婴,医治残婴、病婴,并加大收养弃婴之投入。
    收养弃婴的具体做法包括:
    开设育婴院:1865年,比利时圣母圣心会接管内蒙古教务后,投入大量财力人力开办育婴堂。各个堂口基本都有收容场所和专门负责人员,其最大者,同时可容纳400人,有小巴拉盖、二十四顷地、缸房营子等。可收容100人以上者,如固阳、什拉乌素壕、任三窑子、舍必崖、小淖尔等等。几乎每个教友村都有育婴堂和为照顾弃婴的服务人员。育婴堂的管理和服务人员,多由姑娘(即贞女)负责。
    雇用奶妈、散户乳养:初收回之婴儿或育婴堂人满为患时,大都雇用奶妈,将婴儿带回其家乳养。教会则付给薪水,有的每月付给一元,有的三、四元,随地而异,随季又给棉花若干,以作婴儿衣裳被褥之用。并有专人负责定时探望有无疾病、死亡等;据乳养者之勤惰情形,或加奖励或加批评指导。
    酬谢拾回弃婴者,以资鼓励:凡能拾回被弃之婴儿,送交教堂收养者,给以酬劳和奖励。一传十,十传百,不但教友有拾抱婴儿送教堂收养,甚至还有外教人亦相继而来。且更有一些妇女不忍其子女被弃、被杀,而又无力抚养,也送给教会抚养。教堂对于酬劳,从未失信,凡抱来之婴儿,只要一息尚存,均不拒绝收留,按规定给以酬劳若干。酬劳之多寡,固无定章,然最多者,也不过二三角银。之所以如此之少,只是补其误工一日之费用而已。如果奖励费用过高,恐给人造成堂中收买婴儿之印象,给好利者及别有用心之人以机会。
    医疗救助:当时内蒙古人民生活贫困,食物匮乏,营养不足,且居住条件较差,通风不良,简陋拥挤。成为各种疾病,特别是各种传染病的温床。当地经常流行一种叫斑疹伤寒的传染病,很多人被它夺去性命。有几位比利时神父到中国不久就染上此病死去。弃婴有的在母胎中就被传染此种疾病,即便身体康健者,初出母胎,就被弃之荒郊野外,受风尘之侵袭,致百病丛生。故教堂收容之弃婴,大都患有各种疾病,需要立即治疗。鉴于此种情况,教会募集资金,筹建了很多医疗站、诊疗所。除给弃婴诊治外,还给附近居民诊病施药。所以,弃婴的成活率也由最初的70%,达到后来的95%以上。

弃婴之教育及安置
    被分散乳养之婴儿,七岁后便被接回育婴堂,和育婴堂其他儿童一起接受文化知识、教会要理培育。同时进行家务、女工、农田等活动。因此,婴孩长大一般都具备生活、生产技能,有的文化程度达到初中水平。一般长到18岁左右,人生观基本确立,愿意守贞、愿意走世俗之路,全凭自由决定。这些被弃的女婴少部分做了贞女,大部分由教会介绍嫁人,一切皆依公教之婚姻制度,与民间之合理习惯办理。她们嫁人后热心事主,给所嫁家庭带去信仰上的提升或改变,特别是一些贫困家庭青年无能力娶妻,教会帮助从婴孩中选择,大都感教会恩德,外教者皈依圣教,教友者更加热心。
    综上所述,内蒙古西部教会(今呼和浩特、包头一带)广大神长教友遵循救主耶稣爱的旨意,在传播福音的同时,收留、救助、养育无数弃婴,为他们撑起生命的晴空。

本文标题:用爱守护弃婴生命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