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金鲁贤主教在中外交流和修院师资培育上的贡献


2018-05-02 10:45:46 作者:张光来 来源:《信德报》2018年4月16日,14期(总第764期)

当代中外文化交流的推动者
    1985年,七十高龄的金鲁贤主教应菲律宾辛海梅枢机的邀请出访马尼拉,开始了其复出后的第一次海外出访。2003年10月,八十八岁高龄的金鲁贤主教应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的邀请出访法国、德国、奥地利和波兰。在其晚年,从1985年的第一次走出国门,到2003年的最后一次海外出访,这位世纪老人似乎又重新焕发了青春,努力尝试找回昔日失去的大好时光。在这十八年之中,他不顾年迈,先后出访了菲律宾、新加坡、澳大利亚、日本、美国、法国、德国、荷兰、奥地利、比利时、瑞士、西班牙、波兰、英国、爱尔兰和香港等16个国家或地区。在其三十多次的境外出访中,他做了六十多次的演讲。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可谓金鲁贤主教的真实写照。
    晚年的金鲁贤主教以虔诚的信仰、渊博的学识、感人的魅力,以立足上海的优势,跻身国际社会、普世教会以及中国教会的舞台上。
    在境内外不同的场合,他透过出访和接待包括一些国家领导人在内的国内外、教内外友人,并通过不遗余力的演讲、耐心的解释,介绍了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中国教会以及上海教区。他把中国和中国教会介绍给了世界,也帮助世界更全面地了解和认识中国及中国教会。

“请进来,派出去”
    “请进来”是金鲁贤主教为解决国内修院师资短缺的燃眉之急而最早提出的应急方案。当年他一直在不同的场合高声呼吁,积极推动,逐渐获得了各级主管领导的理解及各级主管部门的开放绿灯支持,还有海外教会的慷慨配合协助。经过金主教的不懈努力,上海佘山修院和全国修院是最早获准从境外邀请神父修女来教授各种教会课程的修院。其余地方修院随后也参照这两家的做法,经当地主管部门的批准,开始邀请境外神长修女来授课。
    这就是八十年代末,境外首批师资——马爱德、林慈华、罗国辉等神父受邀进入内地佘山修院授课的背景。之后的十多年,一批批来自港澳台及海外的神长教友、修士修女陆续获准来大陆各大修院及修女院授课。有时,为了节省时间、精力及路费,通过协调,一位老师一次会往返于几个不同的大修院连续授课。
“派出去”则是金鲁贤主教为加强国内修院的师资力量和培养教会接班人而最早提出的长远策略。我们国家向海外派遣留学生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比如,我国长期从事宗教研究的著名学者卓新平先生,他是从1983至1988年在德国慕尼黑大学留学,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相对而言,国内教会向海外派遣留学生则晚了十多年。在此之前,虽有年轻修士或青年神父偶尔陪同前辈神长出访海外,但几乎没有留学案例。
    在金鲁贤主教的大力呼吁及积极推动下,通过林慈华神父及刚成立的“玛利诺会中国教会人才培育项目”,佘山修院和全国修院最早有机会向美国派出了修士修女及教友留学生。同时,金公还想方设法亲自推荐、选送了一些年轻学子到其他国家留学深造。
九十年代后,全国各地的神父、修士、修女、教友被一批批地派到海外,如到美国、德国、比利时、澳大利亚、菲律宾、法国、意大利、瑞士、西班牙等地去接受神学、牧灵、圣经、教会史、法典、传教学、教会学等培育。
……目前,越来越多在海内外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内地神父、修士、修女、教友,开始执掌各大修院,通过教学资源的分享,国内修院正在逐步实现师资本地化。但愿这可以告慰包括金公在内的众多前辈牧者及海内外的前辈培育者的在天之灵了。
  (摘自作者《缅怀平凡而伟大的牧者金鲁贤主教》一文,更多见“光来野声”的博客)

本文标题:金鲁贤主教在中外交流和修院师资培育上的贡献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