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圣座公布2020年世界移民与难民日文告:疫情使我们了解流离失所者的苦楚


2020-05-16 09:02:39 来源:梵蒂冈新闻网

本年度世界移民与难民日文告格外关切国内流离失所者,以及新冠疫情下受苦的人。教宗提醒众人,在疫情的考验之下,不可忘记其它的人道紧急危难。在阐述六组关键动词时,教宗引用《圣经新约》的章节,并与我们当前的处境相连结。

(梵蒂冈新闻网)《跟耶稣一样,被迫逃难》:这是2020年世界移民与难民日的主题。本年度的移民与难民日将于9月27日举行,圣座于5月15日公布了文告全文。今年伊始,教宗方济各在接见驻圣座外交使团时,便呼吁各国关注流离失所者的需求。随后,圣座促进人类整体发展部移民与难民事务处发表了《关于国内流离失所者的牧灵指南》,为教会提供了行动与合作的具体路线。本年度《世界移民与难民日文告》开门见山地谈论上述的事实,呼吁在疫情下别忽略许多其它的人道危机,并关切所有在新冠疫情下「生活不稳定、遭遗弃、被排斥和受拒绝的人」。

圣家逃往埃及的图象贯穿了这份文告:耶稣圣婴、圣母玛利亚和大圣若瑟体尝到流离失所者和难民的悲惨处境(参阅:玛二13-15;19-23)。不幸的是,在我们的时代,仍有数百万家庭亲身体验到这种惨痛现实,「逃离饥荒、战争和其它严峻危险,为自己和家人寻求安全和体面的生活」。耶稣临在于他们每个人身上,而「我们蒙召在他们的脸上认出基督饥饿、口渴、赤身露体、患病、作客和在监牢里的面容」(参阅:玛廿五31-46)。

「这些流离失所的人提供给我们这个与主相遇的机会」。我们蒙召以2018年文告中的四个动词回应这个牧灵挑战,即:接纳、保护、促进与融合。在本年度的文告中,教宗添加了六组有著因果关系的动词,以便于采取具体行动。这六组动词分别是:认识方能理解;亲近方能服务;聆听方能修和;分享方能成长;参与方能促进;以及合作方能建设。

谈到「认识方能理解」,这是耶稣对厄玛乌门徒的教导:当时,复活主耶稣与门徒们同行,他们的眼睛却被阻止住,认不出祂来(参阅:路廿四15-16)。教宗指出,「在谈论移民和流离失所者时,我们往往停在数字上。但是这与数字无关,而是攸关人!不认识他们的故事,怎能理解他们」。在当前疫情中,我们体尝了不稳定的煎熬,这便有助于认识流离失所者的生活。

在「亲近方能服务」方面,慈善的撒玛黎雅人堪为典范(参阅:路十33-34)。恐惧和偏见令我们从远处观望他人,不敢加以亲近,或是怀著爱服务他们。「亲近往往意味著冒险犯难,如同最近几个月许多医生和护士教导我们的那样」。这个亲近服务远超越单纯的责任感,最大的榜样莫过于耶稣俯身为门徒濯足(参阅:若十三1-15)。

「聆听方能修和」是天主以身作则的教导:「祂派遣圣子来到世界上,渴望以人性的耳朵倾听世人的呻吟」(参阅:若三16-17)。那具有修和与救恩能力的爱,正是从聆听开始;但是「在信息倍增的今日世界里,聆听的习惯却日益流失」。唯有通过谦卑而细心地聆听,才能真正地达致修和。而在2020年,寂静笼罩著大街小巷长达数周。教宗鼓励众人把握机会,聆听最弱小者、流离失所者和病入膏肓的地球的哀号。「在聆听中,我们有机会与近人、与许多被丢弃者、与自己,以及与天主修和」。

「分享方能成长」是初期教会团体的要点(参阅:宗四32)。天主并不希望大地的资源只能惠及少数人。「我们必须学会分享,好能一同成长,不让任何人被排除在外。全球疫情提醒我们,人人同在一条船上。众人拥有同样的担忧和恐惧,这再次展现出没有人能独善其身」。「分享方能成长」的原则就像是增饼的奇迹:一名儿童拿出了五个大麦饼和两条鱼,最终竟能使5千个男人吃饱(参阅:若六1-15)。

「参与方能促进」正是耶稣对撒玛黎雅妇人的亲近、聆听和心灵交谈,然后促使她面对真理,成为福音的宣讲者(参阅:若四1-30)。教宗警惕道:「有时候,服务他人的动力阻碍我们看见他们的富饶。我们如果真的渴望促进受援助的人,就要让他们参与其中,使之成为自身救赎的主人翁。」这次的疫情提醒我们,共同负起责任是多么重要,唯有人人贡献己力才能应对危机。

至于「合作方能建设」,这是圣保禄宗徒对格林多团体劝诫的「不要分裂,却要同心合意」(参阅:格前一10)。教宗强调,「建设天国是所有基督徒共同的使命,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合作,不可陷入嫉妒、失和及分裂的诱惑」。再者,为了守护共同的家园,让大地更加符合天主最初的计划,我们必须努力「确保国际合作、全球团结,以及地方任务,不落下任何一人」。

教宗最后以一篇祷词为这份文告画下句点,其中提及大圣若瑟拯救耶稣圣婴、逃往埃及的榜样。教宗祈求天父也让我们众人感受到大圣若瑟的护佑,愿大圣若瑟能安慰并守护被迫逃离家园的弟兄姊妹,求劳动者的主保大圣若瑟为一无所有的人提供所需,让他们拥有工作的尊严和家庭的安宁。


本文标题:圣座公布2020年世界移民与难民日文告:疫情使我们了解流离失所者的苦楚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