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瑞典人的爱心和诚实


2007-04-19 10:52:43 作者:梅乘骏摘编 来源:信德报(第299期)

    故事发生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主人公叫阿兰,是一位60多岁的老人,因无固定职业,闷得发慌,他就去附近几家超市“工作”,把顾客四处扔下的手推车收在一起,推回超市,收取推车劳务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收入颇丰。后来,因推车的人也多起来,阿兰不得不添了一项“副业”捡旧瓶子。终于有一天,阿兰像往常一样,把一大堆5克郎的硬币存入银行,电脑显示他账号上的存款数额是100万克郎(约合110万人民币)。老人请银行为他开了一张支票,第二天就捐给瑞典癌症研究基金会。
  在瑞典,像阿兰这样的人有很多很多,我认识的瑞典人几乎个个都有捐赠的经历。或许他们的捐赠算不得“惊人”,但他们的爱心甚至比捐赠几百亿美元的世界富豪盖茨或巴菲特,显得更伟大。
  正如圣经记载,耶稣对门徒说:“这个穷寡妇投入的几个小钱,比所有投钱的人投得更多,因为她把自己的生活费都投入了。”(摘自《他们比盖茨、巴菲特更伟大》作者丁刚,原载2006年12月13日《东方早报》)
  作者丁刚说,去瑞典之前,我从一本小册子上读到,瑞典人要比其他任何民族都更看重诚实的品质。小册子还引述了一项调查的结果,称60%的瑞典人最认同的是圣经“摩西十诫”(即“梅瑟十诫”或称“天主十诫”)中的第八诫——“不可作假证,不可陷害人”。在全球各国中,瑞典人认同这一条的比例最高,英国人次之。
  有一天,朋友邀我去他的别墅做客,别墅坐落在市郊,中间要路过一家农场,朋友在那里停了车,说要顺便买些鸡蛋。这时我才看到,路边上摆着几个筐子,里面放着不少鸡蛋,另有一个筐子里放着零钱。旁边的一个小牌子上写着鸡蛋的价格,朋友拿了几个鸡蛋,把钱放在筐里,而后又自己取了要找的零钱。我问朋友,“卖蛋的人呢?”朋友说,“他们不会呆在这儿的,要买鸡蛋就自己拿。”我随口问道,“会不会有人拿了鸡蛋不给钱呢?”朋友扭头看了我一眼,我立刻为自己问出这样的问题而感到有些脸红。不过,朋友还是回答说:“不会的。”
  这是我第一次领教瑞典人的诚实,当然,后来还有过很多次。
  诚实的好处是它可以抑制腐败。美国和东欧学者曾对瑞典和东欧的诚信度做了比较。第一个结果是,社会诚信度越高,腐败就越少,反之腐败就越多。第二个结果是人们通常认为,只有诚信度较低,腐败较多的国家的老百姓才更关心腐败问题实际恰恰相反,瑞典人关注腐败的程度远远高于罗马尼亚人,瑞典人最看重的就是廉洁的政府和政府官员的廉洁,而罗马尼亚老百姓最看重的是选举的公正。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因为有了诚实,瑞典人也就有了更多的生活在阳光下的愉悦。因为有了诚信,他们就用不着整天提心吊胆地深怕被谁忽悠,用不着总是在买东西时费尽心机地琢磨一件商品的真实价格,用不着总是害怕吃了什么“问题食品”而是担惊受怕。一句话,诚实让瑞典人活得很轻松。(摘自《诚实:让瑞典人活得很轻松》)作者:中央电视台丁刚,原载2006年11月30日《新民晚报》)
  读后,我深深感到瑞典人的爱心确实很伟大,瑞典人的诚实确实让他们活得很轻松,因为瑞典人的爱心和诚实来自他们对“天主十诫”(“摩西十诫”)的高度认同感。“十诫”全文不过短短近百个字,但“十诫”对基督徒的约束力之强、信徒们的自律之严,竟是世界上任何世俗性的法律规章制度无法与之比拟的。
  天主教神学家解释:“天主十诫”是我们人心中固有的道德职责,不是从外面强加给我们的职责。因为“十诫”的依据是人心中的道德律,原是天主在赋予我们的人性时,铭刻在我们的理智中的。
  文章作者在引证一项调查结果时指出:“社会诚信度越高,腐败就越少,反之腐败就越多。”
  我常在思考,为什么在我们生活的社会上,有些人在反腐倡廉的严密机制下,仍然会腐败堕落呢?
  可能的原因是,一个缺失爱心的人,不守诚实道德的人,自然不喜欢道德律的约束,在钱权的强烈诱惑下,很容易背叛自己的公职道德,而腐败堕落。
  也有可能,他们像有些人认为的,道德律不是绝对的,不是永久的,是可以随着人生观,价值观的潜移默化而改变的。于是乎,他们热衷于损人利己的腐败生活而不能自拔,他们的道德底线彻底崩溃了。
  然而天主教教义明白指出:道德反映在“十诫”中是客观的,是不受时间限制的。是古今中外普遍认同的。例如那些基督教国家,包括瑞典人在内,他们对“十诫”的认同概率很高,因此他们的社会诚信度自然就越高,腐败也就越少,值得我们深思,更值得我们借鉴。

本文标题:瑞典人的爱心和诚实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