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耶稣,牧者的楷模


2019-05-21 13:31:02 作者:徐宏根

耶稣,牧者的楷模

徐宏根神父

  “上主是我的牧者,我实在一无所缺。他使我卧在青绿的草场,又领我走进幽静的水旁,还使我的心灵得到舒畅。他为了自己名号的缘由,领我踏上了正义的坦途。纵使我应走过阴森的幽谷,我不怕凶险,因你与我同住。你的牧杖和短棒,使我安慰舒畅。在我对头面前,你为我摆设了筵席;在我的头上傅油,使我的杯爵满溢。在我一生岁月里,幸福与慈爱常随不离;我将住在上主的殿里,直至悠远的时日”。(咏23)我相信大家对圣咏二十三篇还一定很熟悉。这是一幅描述上主雅威善牧的清晰图像,而教会的牧羊人就该那样牧放他的羊群。因而我从圣经的角度来与大家分享一下有关我对“耶稣,牧者的楷模”的认识和理解。羊群需要牧羊人,而牧羊人也需要羊群。当牧羊人尽其职责时才能称为善牧。而在这一点上,耶稣给了他以后的牧羊人一个很好的很充实的榜样。下面我将从五个层面来描述牧羊人与羊群的关系。(1)牧羊人在中东地区的理解;(2)牧羊人在旧约中的象征;(3)牧羊人在新约中对耶稣的描述;(4)剖析“我是善牧”和“亡羊的比喻”来展示耶稣是牧者的楷模;(5)耶稣善牧的使命传递给了他的教会。


一、牧羊人在中东地区的理解


  如何理解牧羊人的特性和职责,以及中东地区一种普遍理解,即牧羊人该与羊群共命运同呼吸。牧羊人曾是人类早期的一种职业。牧羊人可以是羊群的主人,也可以是为了养家糊口的雇工。而羊群或者牛群对中东人来讲显示着实力和财富。如此在旧约中约伯拥有成群的羊群,骆驼和牛群。“上主赐给约伯以后的福分,远胜过以前所有的,他拥有一万四千只羊,六千匹骆驼,一千对牛,一千头母驴”。(约42:12)在创世纪中亚巴郎又是个很好的佐证,他不仅是显示财富和实力,同时表明着上主的祝福,在创世纪中第24:34——35节中,用亚巴郎仆人的话来说明这样的问题:“我是亚巴郎的仆人,上主厚厚地祝福我的主人,使他十分富有,赐了他羊群、牛群、金银、奴婢、骆驼和驴子”。(创24:34-35)牧羊人有时是家主,有时是雇来的佣工。在以色列子民中,他们的神也将常被描绘成寻找被击散羊群的牧羊人。牧羊人首要的职责就是寻找到一块能使羊群有足够的水和青草,同时要守护羊群并且保护羊群免遭野兽的袭击,因为羊群在中东地区(沙漠地段比较多)最易受到野兽的攻击。在撒上17:34-35节,由达味对撒乌耳所讲的话可见一斑:“达味回答撒乌耳说‘你的仆人是为父亲牧羊的人,几时有狮子或狗熊闯来,由羊群中夺去一只羊,我就追上去,打死他,从它口中救出那只羊来。’”。(撒上17:34-35)亚毛斯先知也讲过;“上主这样说:牧人怎样从狮子口中抢救出两条羊腿或一块羊耳,以色列子民即在撒玛利雅斜倚在安乐椅角上或大马士革榻上的人,也要怎样被救出”。(亚3:12)另一种危险来自像蛇一样狡猾的盗贼来抢夺羊群,圣史若望在其福音第10章1-2节中告诉了我们牧羊人必须警惕这样的人:“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凡不由门进入羊栈,而由别处爬进去的,便是贼、是强盗。由门进去的、才是牧羊人”。(若10:1-2)

  善牧非常关注羊群的情况,一定不让野兽来攻击而使羊群受到生命的危险。在创世纪中对厄撒乌和雅各伯之间的故事很清楚,当雅各伯回到他父亲和祖先之地时,遇到了长兄厄撒乌。他们并非发生冲突,反而兄弟俩和好了。雅各伯这样说:“我主知道,孩子尚幼小,我还要照顾尚在哺乳的牛羊,若一天只顾前进,羊群牲畜都要死尽。还是请我主在你仆人前先行;我要照我前面的牲畜和孩子们的脚印,缓缓地前行,直至达到色依尔我主那里”。(创33:13-14)雅各伯是一个关心家人和羊群的好牧羊人。善牧是要体察羊群的状况,只要他知道某只弱小或者生病,他就要怀抱着羊回家,或者放在自己的肩上回家。依撒意雅先知说得好:“吾主上主带着威能来到,他的手臂获得了胜利,他的胜利品与他同在,他获得的酬劳在他面前。他必如牧人,牧放自己的羊群,以自己的手臂集合小羊,把它们抱在自己的怀中,温良地领导哺乳的母羊”。(依40:10-11)我们大家都知道耶稣善牧图就是非常贴切的写照。到了夜晚,牧羊人还要筑起篱笆,要使羊群有一种安全感,同时也是一种预防被野兽或盗贼袭击的方法。牧羊人另一种任务就是每晚清点羊只使羊群完整地回到宿地。耶肋米亚先知讲得好:“万军的上主这样说:在这人兽绝迹的荒凉地方,和其中所有的城市里,仍要有牧童牧放羊群的牧场,在山地和平原以及南部的各城镇里,在本雅明地,在耶路撒冷城郊,在犹大的各城市里,仍要有人数点手下经过的羊群”。(耶33:12-13)而厄则克尔更加清晰地描写了牧羊人怎样分辨羊群的情景:“我要使你们在我的杖下经过,引你们受盟约的束缚”。(则20:27)

  通过这种游牧日常的生活,使得牧羊人和羊群的意义在地中海地区得到延伸。羊群象征着人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而牧人在圣经中常常比喻为以色列的神,或者一个民族的领袖。这种现象的比喻在美苏不达米亚、埃及和希腊都非常普遍的。教会初期承认耶稣是一位伟大的牧羊者和完成了善牧的职责,直到如今,教会继续不断地宣讲耶稣是善牧,而跟随他的人是他的羊群,同时在羊群中起着带头和领导地位的牧者,耶稣就是他们的榜样。


二、牧羊人在旧约中的象征


  以色列子民以他们自己的亲身经验,在他们圣传的经书中(旧约)是如何来运用他们与上主雅威的关系,以及他们自己的领袖们——即牧羊人和羊群的关系。

  在旧约中将牧羊人和羊群比喻成上主和以色列子民的形象归功于以色列人的早期游牧和半游牧生涯的结果。生活在沙漠中的以色列民族给了他们一个非常深刻的比喻——上主是我的牧者,我实在一无所缺(咏23:1)。他们将他们自己的保护者及所敬仰的神比喻为善牧和保护者。创世纪中雅各伯祝福若瑟的话是一个例子:“愿我的祖先亚巴郎和依撒格一生与之往来的天主,自我出生直到今日牧育我的天主,救我脱离一切祸患的使者,祝福这两个孩童。愿我的名及我祖先亚巴郎和依撒格的名,赖他们流传,愿他们在地上生育繁昌”。(创48:15-16)我们也可以从司祭祝福初熟果子时所用的话来说明上主牧者的形象:“我的祖先原是个漂泊的阿兰人,下到埃及,同少数的家人寄居在那里,竟成了一个强大有力、人口众多的民族。埃及人虐待我们,压迫我们,勒令我们做工。我们向上主我们祖先的天主呼号,上主就俯听了我们的哀声,垂视了我们的苦痛、劳役和所受的压迫。上主以强烈的手伸展的臂,巨大的恐吓,神迹奇事,领我们出了埃及”。(申26:3-9)而同样耶肋米亚先知用牧羊人和羊群的比喻来警告以色列百姓千万不要骄傲自负,否则:“假使你们还不听从这警告,对你的骄傲,我只有暗自痛哭,眼泪直流,因为上主的羊群已被掳去”。(耶13:17)米该亚先知那番祈求上主助佑的话确实令人深深感受到上主是以色列的牧者:“上主,求你拿你的牧杖牧放你的人民——独留在草莽中,在田园间,作你基业的羊群,让他们自己在巴商和基肋阿得获豢养,一如昔日。上主,让我们一如在你出离埃及的时日内,见到奇迹,让异民见了,感到自己一筹莫展,深自惭愧,用手掩口,双耳变聋”。(米7:14-16)

  然而神自己很少称作牧者,但对以色列来讲这个概念是非常常见而且情有独钟。通过以色列的历史给予了一个很好的实证:“以色列的牧养者,恳求你留心细听,你率领若瑟的子民有如率领羊群。坐于革鲁宾之上者,求你大显光荣,于厄弗辣因,本雅明和默纳协之中,求你发显你的慈颜,好拯救我们”。(咏80:2-4)更甚的,以色列人从牧羊人的角度延伸到不仅是保护者,而且是审判者的层面上,而对这一延伸可参见:“天主,求你按照你的仁慈怜悯我,依你丰厚的慈爱,消灭我的罪恶。求你把我的过犯洗尽,求你把我的罪恶除净,因为我认清了我的过犯,我的罪恶常在我的眼前。我得罪了你,唯独得罪了你,因为我作了你视为恶的事,因此在你的判决上,显出你的公义,在你的断案上显出你的正直”。(咏51:3-6)

  以色列的神比作善牧,在出谷记中更加显著。在他们早期传承中,即梅瑟颂歌所描绘的上主的图像就如同牧羊人带着以色列子民离开埃及和红海而进入一块安静快乐的草水青地:“上主,众神谁可与你相比?谁能像你那样,神圣尊威,光荣可畏,施行奇迹。你伸出右手,大地就吞了他们;以你的慈爱,领出了你所救的百姓,凭你的能力领他们进入了你的圣所”。(出15:11-13)同时显而易见,他们所描绘他们自己的神——即他们自己的牧羊人,显示着实力和权势,将其他国家和民族赶走而安驻自己所喜欢的羊群——以色列子民。“他如领羊一般地领出了自己的百姓,他在旷野中引领他们的仇人完全淹毙。引领他们进入自己的圣地。到自己右手所占领的山区。亲自在他们的面前把异民驱散,将那地方以抽签方式分为家产,让以色列各族住进他们的帐幔”。(咏78:52-55)特别是以色列家破人亡被充军到巴比伦之后,以及再次回到自己的故乡,他们将他们所敬仰的神比作牧羊人比比皆是。正如依撒意亚先知所讲的:“吾主上主带着威能来到,他的手臂获得了胜利,他的胜利品与他同在,他获得的酬劳在他面前。他必如牧人,牧放自己的羊群,以自己的手臂集合小羊,把他们抱在自己的怀中,温良地领导哺乳的母羊”。(依40:10-11)“他们将在各路上被牧放,他们的牧场是在一切荒岭上,他们不饿也不渴,热风和列日也不损伤他们,因为那怜悯他们的率领着他们,引领他们到水泉旁”。(依49:9-10)我们更可以从圣咏23首中看到他们对神的一片忠诚以及神对他们所做的承诺和赐福:“上主是我的牧者,我实在一无所缺。他使我卧在青绿的草场,又领我走进幽静的水旁,还使我的心灵得到舒畅。他为了自己名号的缘由,领我踏上了正义的坦途。纵使我应走过阴森的幽谷,我不怕凶险,因你与我同住。你的牧杖和短棒,是我的安慰舒畅。在我对头面前,你为我摆设了筵席;在我的头上傅油,使我的杯爵满溢。在我一生岁月里,幸福与慈爱常随不离;我将住在上主的殿里,直至悠远的时日”。(咏23)

  在中东地区将他们的领袖们比喻成牧者,而以色列民族更加明显,以色列将自己领导者称作为保护者和牧者。尽管我们知道上主是他们的首牧,但对以色列民族来讲上主的代理人是理所当然需要的,这样就不会形成羊群无牧的困境。例如在旧约中,上主特选梅瑟和亚巴郎作为他的代理人来带领以色列子民逃离埃及。“上主向梅瑟说‘我看这百姓,真是一个大民族’”。(谷32:9-10)上主向梅瑟说:“看,我使你在法郎前像神一样,你的哥哥亚郎将作你的代言人。凡我吩咐你的一切,你要告诉你的哥哥亚郎,要他对法郎讲话,叫他放以色列子民离开他的国境”。(谷7:1-2)有关领导者是他们的牧者,他们的祖先达味王又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圣咏78:70-72描写得淋漓尽致:“拣选了自己的仆人达味,且自羊圈里选拔了达味。上主召叫了放羊时的达味,为牧放自己百姓雅各伯,为牧放自己的人民以色列,他以纯洁的心牧养了他们,他以明智的手领导了他们”。(咏78:70-72)但同时以色列民族对他们自己的牧羊人对羊群不负责任也毫不客气地给予批评,也是上主对他们的警告:“祸者,那把我牧场上的羊群摧残和赶散的牧人——上主的断言。——为此,上主,以色列的天主,对牧放我民族的牧人这样说:‘你们驱散赶走了我的羊群,不加照顾,现在,看,我必依照你们的恶行来惩罚你们——上主的断言——我要从我以前驱散他们所到的各地,集合我尚存的羊,引导他们再回到自己的羊栈,叫他们滋生繁殖。我要兴起牧者来牧放他们,使他们无恐无惧,再也不会失掉一个——上主的断言”。(耶23:1-4)由于以色列子民的牧者的失误和领导不当,造成了很大的历史教训,而上主以色列的天主慈悲为怀,亲自来挽回整个的局面:“看,我由此地引他们归来,从大地尽头召集他们,其中有瞎子,有跛子,有怀孕的和正在生产的,形成一大队回到这里来。他们含泪前行,我却抚慰引导他们,领他们踏上不会跌倒的坦途,来到溪流旁,因为我是以色列的慈父”。(耶31:8—9)以上是非常感动人心的在旧约中描绘以色列神雅威以善牧和慈父的心怀再次引领和接纳他特选的以色列子民。


三、牧羊人在新约中对耶稣的描绘


  到耶稣时代(新约)自然而然地有许多经文来描写耶稣是怎样的一位人物。特别富有象征意义的描述耶稣是善牧。而耶稣自己也曾讲过“我是善牧”。(若10:11)耶稣这位善牧有着他不同凡响的使命,就是带领羊群导入生命之源,天父的怀抱。

  旧约时代的传统在新约中发挥着其作用。耶稣的门徒也毫不犹豫地将他称为牧者,耶稣来了,并且完成了自己牧者的角色和使命。特别可见一斑的是在四部福音书中。我们可以在旧约达味身上看到一个暗示和伏笔,达味不仅牧放以色列的羊群,而且他的后裔也必将继续:“以色列各支派聚集到赫贝龙,来见达味说:‘看,我们都是你的骨肉,以前连撒乌耳当我们君王时,也是你率领以色列出入征讨;上主曾对你说过,你应牧羊我的百姓以色列,作以色列的领袖”。(撒下5:1-2)同时耶肋米亚先知也讲:“看,时日将到——上主的断言——我必给达味兴起一支正义的苗芽,叫他执政为王,断事明智,在地上执行公道正义。在他的日子里,犹大必获得救,以色列必居享安宁;人将称他为:‘上主是我们的正义’。为此,看,时日将到——上主的断语——人不在以‘那领以色列子民由埃及地上来的上主,永在’的话起誓,却要以‘那领以色列家的后裔,由北方,由他驱逐他们所到的各地回来,使他们再往自己故乡的上主,永在’的话起誓”。(耶23:5-8)

  在新约时代天神预告一个好消息时,圣史路加就描写耶稣成了达味第二和以色列子民的牧者。我们可以看到在白冷的郊外,达味的故乡,传达了一个伟大的讯息,那就是天神所讲的而玛利亚所听到的:“玛利亚,不要害怕,因为你在天主面前获得了宠幸。看,你将怀孕生子,并要给他取名叫耶稣。他将是伟大的,并称为至高者的儿子,上主天主要把他祖先达味的御座赐给他。他要为王,统治雅各伯家,直到永远,他的王权没有终结”。(路1:30—33)在白冷,达味的故乡实现了。圣史路加的这段记载表达着旧约时代的一个伟大而显著的声明即将要来的那位“达味”将是缔造“和平的盟约”的使者。“我要为他们兴起一个牧人,那即是我的仆人达味,他要牧放他们,作他们的牧人。我上主要作他们的天主,我的仆人达味在他们中作领袖,这是上主说的。”(则34:23-24)(可参见耶23:1-8,米5:1-3,玛2:5-6)

  耶稣在四部福音中被描绘成走向无牧之羊的牧者。“耶稣一下船,看见一大群人,就对他们动了怜悯的心,因为他们好象没有牧人的羊”。(谷6:34)(可参见玛9:35,10:6,15:24,路19:10)圣史玛尔谷这样描绘的情形运用并发挥了户籍记中的情况:“望上主赐给一切血肉气息的天主,委派一人管理会众,叫他处理他们的事件,领导他们出入,免得上主的会众如无牧之羊”。(户27:16-17)就在那时,若苏厄被指派为以色列子民的领袖,同时在厄则克尔先知中的34章所描写的以色列子民就象无牧之羊和被走散之羊,正在等待着新的达味即他们新的牧者。(参见则34:1-10,23-24)在第四部福音中,圣史若望更为显著地采纳并运用牧者和羊群的图像来描绘耶稣和跟随他的群众。“我是善牧,我认识我的羊,我的羊也认识我,正如父认识我一样;我也该把他们引来,他们要听我的声音,这样,将只有一个羊群,一个牧人。(若10:14-16)“我的羊听我的声音,我也认识他们,他们也跟随我,我赐予他们永生,他们永远不会丧亡,谁也不能从我的手中把他们夺去。”(若10:27-28)耶稣常常关注着以色列民族,并且将他自己如何与那些伪善的牧人作了一个很鲜明的对照,而耶稣所指的那些伪善牧人就是法利塞人,经师和司祭。耶稣他自己正是一个慈爱和可信的牧者。耶稣的使命以及他的牧者的特质被显示他乐意为自己的羊群而献身:“我是善牧,善牧为自己的羊舍掉自己的生命。”(若10:11)这就如在《撒慕尔纪》上篇中描述达味的心志一样来描绘耶稣那份情感。(参见撒上17:34—35),同时圣史若望有意识地采纳了厄则克尔先知在(则34:11—16,23—34)把上主比作善牧的说法,耶稣被圣史若望理想化地将他的角色返还为达味式的牧者,这点对于早期耶稣的门徒更加重要。对于他们师傅耶稣那种未来性的描述:“打击牧人而羊群四散”,注解为为羊群舍生,应验了耶肋米亚先知所说的话:“他们拿了三十块银钱,即以色列子民为被卖的人所固定的价钱,用这钱买了陶工的那块田,如上主所吩咐我的”。(玛27:9,参匝11:12-3)这是耶稣门徒如何解释他们的师傅的救世工程和死亡的核心。同时从末世观来看,到终结时,所有的民族将汇聚到人子耶稣之前,就象是牧者和羊群一样:“当人子在自己的光荣中,与众天使一同降来时,那时,他要坐在光荣的宝座上,一切的民族都要聚在他面前,他要把他们彼此分开,如同牧人分开绵羊和山羊一样。”(玛25:31-3)同时我们也能从默示录中找到暗示,到那时将有一位很威严的牧者:“到最末坚守我事业的人,我必赐给他治理万民的权柄——他将要用铁杖管辖他们,犹如打碎瓦器”。(默2:26-7)“天上的军队也乘着白马,穿着洁白的细麻衣跟随他。从他口中射出一把利剑,用来打败异民,他要用铁杖统治他们,并践踏那充满全能天主的忿怒的榨酒池。在衣服上,即在大腿的衣服上写着“万王之王,万主之主”的名号”。(默19:14-6,参咏2:8-9)

  在早期教会中,大家都承认耶稣是一位伟大牧者和守护者。“你们从前有如迷途的亡羊,如今却被领回,归依你们的灵牧和监督”。(伯前2:25)“这样,当总司牧出现时,你们必须受不朽的荣冠”。(伯前5:4)这里很清楚地告诉我们总司牧就是耶稣自己。同时随着时间的延续,教会用这样的牧者标志来描述教会内的领导者,而这些领导者成为他们信友的模范和跟随他们的芳表。“所以我这同为长老的,为基督苦难作证的,以及同享那将要显示的光荣的人,劝勉你们中间的众长老,你们务要牧放天主托付给你们的羊群,尽监督之责,不是出于不得已,而是出于甘心随天主的圣意;也不是出于贪卑鄙的利益,而是出于情愿;不是做托你们照管者的主宰,而是做羊群的模范。”(伯前5:1-3)同时,希伯来人书也讲:“你们应当信服并服从你们的领袖,因为他们为了你们的灵魂,常醒悟不寐,好象要代你们交帐的人,你们要使他们喜欢尽此职分,而不哀怨,因为他们若有哀怨,为你们决无好处。”“赐平安的天主曾由死者中领出了那位因永远盟约的血,作羊群伟大司牧的我们的主耶稣,愿他成全你们行各种善工,好承行他的旨意。愿天主在我们身上,藉着耶稣行他眼中所喜悦的事。”(希13:17,20-21)

  教会领导者被派遣,“牧放上主的羊群”(参伯前5:2),因而将牧者的一些头衔也归属了他们。如教会初期讲的长老(Presbyteros),保护者、主教或者管理者(episkoposor overseer),而这些名称自然而然地结合牧者的特性和职责:“谁若想望监督的职分,是渴望一件善事,这话是确实的。那么监督必须是无可指摘的,只作过一个妻子的丈夫,有节制。应慎重、端庄、好客、善于教导,不嗜酒、不暴力,而应温良,不贪爱钱财,善于管理自己的家庭,使子女们服从,凡事端庄,谁若不知管理自己的家庭,如何能掌管天主的教会?不可是新奉教的,怕他妄自尊大,而陷于魔鬼所受的判决,并且在外人中也必须有好声望,怕他遭人诽谤,落入魔鬼的罗网”。(弟前3:1-7)不仅如此,同时也警告着那些牧者善尽职责:“不要疏忽你内心的神恩,即从前因预言和藉长老团的覆手赐予你的神恩。你要专心做这些事,全神贯注在这些事上,为使众人看出你的进步。应注意你自己和你的训言,在这些事上要坚持不变,因为你这样做,才能救你自己,又能救你的听众”。(弟前4:14-16)教会确实也是被这样的牧者支撑并且加强彼此的团结和合作。他们也确实证实了他们是上主羊群的牧者并且全心全力地管理着整个教会的发展和建设。


四、剖析“我是善牧”和“亡羊的比喻”来展示耶稣是善牧


  前面我们所论述的有关在圣经中表达牧羊人的意义,牧羊人的特性和职责,以及牧羊人的象征。在旧约时代,牧羊人运用到以色列的神雅威和他们领导者身上。在新约时代,耶稣自己也证明了这一点:“我是善牧”。当然无可非议地跟随耶稣的人都毫不犹豫地宣称耶稣是天主子,是他们的善牧,而且为了他们的得救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我是善牧,”耶稣身负着牧羊人的特质和使命,并且完成了天父给予他的这一神圣使命——做羊群的善牧。以下我采用两段圣经记载的例子来说明耶稣是牧者的楷模,是牧者所应该去效法而实行的,也是通过这些例子来提醒我们应该怎样去明白,耶稣是怎样的一位善牧,耶稣是怎样寻找亡羊的,耶稣是怎样做羊群的保护者,耶稣又怎样是羊群忠诚的朋友和救赎者。

1、耶稣是善牧(若10:1-18)

  在若望福音第十章1-18节中,我们可以通过耶稣自己的描述来明白这位善牧的模式。他是羊群的牧羊人,是导入生命的羊栈之门,也是为羊群舍生的牧羊人。

  圣史若望采用耶稣善牧的比喻来继续说明善牧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在圣史若望的传统中更是起着一个坚定的信念——牧羊人是羊群的带头人,看护者,导入生命的羊栈。甚至为羊群而献身。同时也是对那些法利塞人、经师和司祭的批评,他们身为羊群的牧者却不管理好羊群而且让羊群遭到伤害:“你们如果是瞎子,就没有罪了;但你们如今说,我们看得见,你们的罪恶便存留下来了”。(若9:41)因而耶稣比喻他们如同睁眼的瞎子一样,不仅害了自己而且连累他人:“那些人听了耶稣讲的就说‘难道我们是瞎子吗?’”。(若9:40)

  我们可以看到若10:1-3节中,有一条非常自然的道路就是牧羊者为羊群开启羊栈之门,让他们获得安全。我们这里可以看到羊群的安全需具备两个条件;一则就是牧羊人;二则就是羊栈之门。而耶稣即是羊群的牧羊人,又是开门之人使得他的羊群进入羊栈而获得安全。在此,圣史若望通过这个比喻在警告当时的教会领导者,他们应该完成上主交给他们看管好上主子民的角色和任务。

  耶稣所讲述的这个比喻,牧羊启门者是很重要的,但羊栈之门更为重要。因唯通过这个羊栈之门才能获得安全。耶稣说出了他自己的身份:“我就是那羊栈之门。”由此可见,耶稣就是那扇羊栈之门,是那一扇由牧羊人带领羊群而进入安全之门。这样再次显示并且告诉我们那些盗贼是避开羊栈之门而进行盗窃和破坏活动的,所以耶稣在这里通过圣史的话来提醒那些牧羊者要多多地关怀和照顾好羊群,更是要带领好羊群进入羊栈的安全之门。

  在9-19节中,耶稣是羊栈之门,是一条通向救恩之门,这扇门不是为牧羊人而是为羊群准备的。所有通过这扇羊栈之门才能获得救恩。在第10节中,耶稣讲得很清楚,他来是给羊群获得生命,而且获得更丰富的生命。而圣史玛尔谷也道出这样的耶稣降生的目标:“不是健康的需要医生而是有病的。我不是召义人而是召罪人”。(谷2:17)而圣史玛尔谷这样的描述与圣史若望是遥相呼应的。耶稣来到这世界上就是为了让有病的人得到康复,让他们获得更丰富的生命。同时圣史若望在第14章6节讲得更为明显:“我是道路、真理、生命,除非经过我,谁也不能到父那里去。”(若14:6)这使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圣史若望论述耶稣是生命之道是前后呼应的。(参阅默3:7-8)

  救恩之门的概念在圣咏第118首20节:正义之门就是上主之门,唯独义人才能进入此门。在第一世纪末期,罗马的主教格来孟(Clement)讲得很清楚,这首圣咏就是暗示耶稣这扇正义之门,就是耶稣他自己。依纳爵主教也说:“耶稣就是天父之门。”而且他更清晰地添上一句:“先祖亚巴郎、依撒格、雅各伯、先知、宗徒、以及整个教会都通过这扇羊栈之门。”正如圣史玛窦所讲的这一条道是艰难之道,是窄门:“你们要从窄门进去,因为宽门和大道导入丧亡;但有许多人从那里进去。那导入生命的门是多么窄,路是多么狭,找到它的人的确不多。”(玛7:13)而在《荷马牧者》中讲得更为明显,这条通向神国的道路之门就是天主子耶稣,没有任何人不经他能进入的。

  我们以上已经解释了牧羊人如何关注羊群走向羊栈之门以及羊栈之门的意义。现在我们探讨一下牧羊者(若10:11-16)。我们刚才听到“我是羊栈之门”(若10:7-9),现在耶稣又说:“我是善牧”。(若10:11,14)

  如果我们仔细认真地读一下第10章11-13节,我们会知道耶稣是位牧者的楷模,他愿意为保护羊群而献身的牧者。而接着与第12-13节有关那些雇工的牧羊人是一个非常鲜明的对比。一旦他们遇到什么困难,或者有野兽来袭击时,他们会弃羊群而落荒逃跑的。而此处正好是对10:1-3节那些假牧羊人的一种讽刺、判断和结语。假如圣史若望指这些假牧羊人是犹太的法利塞人、经师和司祭的话,那么他们是完全背叛了他们自己的羊群,这里也正好对教会团体领导人的一个最好的警告,他们应以这样的教训作为警钟常常提醒自己善尽牧羊人的职责和本分。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第14-16节,假如我们能够认真地读一下这些节数,并且仔细地体味一下其中的含义,我相信大家能够体会到耶稣讲他自己是善牧就是他非常了解和认识羊群并且他知道他的羊群的需求,这是一种特殊的感觉,也是牧者应有的感觉。“我认识我的羊,我的羊也认识我。”耶稣能呼唤出羊群的名称,而羊群也能分辨出他的声音。格林多前书第八章3节所讲的正好:“谁若爱天主,这人才会被天主所认识。”而若望福音第十章16节正好完全表达了上主的意愿,愿众人都合而为一,既是耶稣善牧的强烈愿望,也是整个基督教会的历史使命。事实上,教会正是如此这样地带着这份使命走向外邦人,走向异国人,基督教会在漫长的历史长河经验中,逐渐地明白,向外邦人传布基督的福音不是一件轻而易举之事,更不是在短时间内所能完成的。特别是梵二大公会议的精神更加明白地告诉了我们基督教会要明白时代的征兆,要懂悟其他文化的精髓,与其他民族一起走向通向天主之国的旅程即教会所讲的朝圣之旅,旅途中的教会。

  “父爱我,因为我舍掉我的性命,为再取回他来,谁也不能夺去我的性命,而是我甘心情愿地舍掉它,我有权舍掉它,我也有权再取回它来,这是我由父所接受的命令。”(若10:17-18)再次强调了耶稣自我对羊群的态度。如果将第16节放在一起来看,那么就是说:羊群归向一牧一栈的凝聚力,就是通过耶稣自己的死亡和复活。许多解经学家试着想解释:“我甘心情愿地舍掉它,我有权舍掉它,我也有权再取回它来。”但是他们都感觉到很难解释耶稣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带着预计到的即再次取回自己的生命。其实,这是一种失败的理解。在新约作者的思潮中,复活并不是一种耶稣死亡的情结,而是耶稣死亡的实在的圆满。就如圣史若望来讲,耶稣的苦难、死亡、复活和升天是融合一体的。这是一种不可分割的救恩行动而导向天父的过程。每当我们读到:“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一粒麦子如果不落在地里死了,仍只是一粒,如果死了,才结出许多子粒来。”(若12:24)那么就能更清楚地明白耶稣牺牲的意义和价值。

  2、亡羊的比喻(路15:1-7)

  圣史若望在他的福音第十章1-18节里很清楚地告诉了我们耶稣他自己不仅是牧羊人,而且是导入生命和天主之国的羊栈之门,同时也表达了耶稣不仅是羊群的看护者更是为他自己的羊群的舍身者,圣史若望在这样短短的章节中很清晰地描绘一幅耶稣善牧的图画,每当我们能有机会阅读这段经文时,相信大家都会有很大领悟,即领悟其中的奥义和救恩的讯息。

  接着我愿意从另一位圣史路加的福音中来看耶稣善牧的形象。对圣史路加来讲善牧不仅是放牧羊群,而且更是去寻找亡羊并且找到亡羊而给予其生命的善牧。因而圣史路加(15:1-7)给了我们有关耶稣另一层面的描绘。耶稣是如何寻找亡羊的,如何善待亡羊的。如何找到亡羊而喜乐的。又是如何从人间角度以对待亡羊之情引伸到天上圣父对待罪人悔改和昄依的。这样的喜乐谁能真正地完全明白呢?

  我现在略述圣史路加所记述的“亡羊的比喻”(路15:1-7)。我们都知道圣史路加在第十五章中有三个比喻,即是亡羊的比喻,失钱的比喻,和荡子的比喻。而这些比喻正是圣史路加在他的福音中所表达的中心和展示耶稣在人间的使命。圣史路加福音的中心和焦点所在即是失而复得,也讲明了耶稣降生成人来到世界,完成他救恩使命的全部行程和写照,也是天父派遣他唯一圣子的目的和任务。

  现在就让我们来着重探讨一下“亡羊的比喻。”首先我的问题是耶稣为什么要讲这个比喻?其实在十五章1-3节那里很清楚地告诉了我们,因为耶稣喜欢与税吏和罪人们在一起,他不仅与他们在一起,更甚是与他们一起坐席,就是在一起吃饭。一起坐席分享食粮是中东地的习惯,一起坐席不仅是吃的问题,更是分享友谊,提增感情,甚至分享生命。其实像这样的风俗习惯在我国也有根深蒂固的影响力。

  由于法利塞人和经师的反对他们自己觉得很清高,不仅不愿意接近那些税吏和罪人们,也不喜欢耶稣去接近他们,更不愿意看到耶稣接纳他们。因而耶稣就有比喻来批评那些上主所希望他们领导好上主子民的领导们,同时圣史路加更是展示了天父的慈爱和宽仁,他决不远离和抛弃我们罪人们的,而是要召叫我们悔改和皈依,这里很显然地告诉了我们,天主不是弃绝我们罪人而要救援我们罪人。(参见谷2:17)

  今天我们看到耶稣来到税吏和罪人中间,他不仅是一种对法利塞人和经师的批判,更是一项伟大的善举。他来到税吏和罪人中间,与他们一起坐席。他所讲的亡羊的比喻,不是为自己辩白,而是告诉所有的牧者应该怎样对待迷失的羊群。耶稣与税吏和罪人一起坐席,这里不仅是表示着中东地区在文化上的一种重要而显著的坐席友谊,正如我前面提到过的,邀请一个人来吃饭是一份荣誉,是一份信任,是一份兄弟手足之情,是一种彼此和平的象征,更是一种彼此生命的分享。所以这样一种耶稣与税吏和罪人的坐席更是暗示着那将来到而不可言传的快乐时刻,就是举行那神圣而可敬的逾越奥迹,即是最后的晚餐和我们如今所举行的救恩大祭。这就是分享同一个生命的最好佐证。

  正如我在第一部分中所讲的,羊群的多少表示拥有者的实力和财富。在中东地区一般来讲拥有五至十只羊属于普通人家,而能拥有一百只羊的人家定当是大户人家,也是富裕之家。如果拥有百头羊群的人家有两种可能去牧放羊群:一种方法是家主自己亲自牧放;另一种是雇佣工来牧放。而后者的可能性往往大于前者。每当牧羊人带着羊群回归时,他总是要清点羊群的,让他们都平安回到羊栈。如果牧羊人发现丢失了羊群,不仅是讲羊的自身价值,而更关注到迷路的羊,找不到回羊栈的方向和路程的羊。要是雇工发现了羊,他一定要千方百计地找回迷失的羊好能证明对羊的一份关怀,更是要证明自己对主人是非常地忠信而且是可靠的牧羊人,而不能被怀疑卖掉了羊而独吞主人的钱财。

  不过在圣史路加福音第十五章中耶稣所讲的那位牧羊人是一位家主,所以当他发现丢失了羊之后,就非常着急,于是就放下那九十九只羊,想办法去找回那只迷失的羊。因为牧羊人很清楚地知道失去了一只羊就失去了整体,造成了一个不完美的结局(一百只羊表示着一个整体和完美)。在这个比喻中我们不仅看到牧羊人把亡羊放在自己的肩上而回家。牧羊人回到家中后更是欢乐,他邀请亲朋好友,来一起与他坐席,一起分享喜乐。这里很显然地告诉了我们牧羊人的双重喜乐,找到亡羊的喜乐和与大家分享的喜乐。

  但亡羊的比喻并非到此结束,耶稣更是深切地延伸出最终的意义和目的:“我告诉你们,同样对于一个罪人悔改,在天上所有的欢乐,甚于那九十九个无须悔改的义人”。(路15:7)我们可以看到那失而复得的喜乐。这样的喜乐不仅是人间,世界上的事,而且也是天上之事。一个罪人的悔改和皈依其喜乐要远胜于那不要悔改的义人。“我不是来召义人,而是来召罪人的。”(谷2:17)这里耶稣很清楚地告诉了我们将我们人间的一种日常的经验转向天上的经验,将我们个人的失而复得的喜乐转向到团体的喜乐,也是将人间的喜乐转向到天上的喜乐。也就是讲将下界的喜乐转向上界的喜乐。我们不仅要明白这一种失而复得的喜乐,而且更要明白耶稣用这样的一个亡羊的比喻来提醒牧羊人要懂得怎样主动地、心甘情愿地去寻找迷失的羊。所以我们应当与那牧羊人一同喜乐,因为那迷失的亡羊找到了。我们也应当与那牧羊人一起参与这样一种失而复得的喜乐之宴。当我们看到耶稣作为一个牧羊人是如何发现迷失的羊,如何寻找迷失的羊,如何获得喜乐并与团体分享其喜乐,而更能深深地体会出上主对罪人锲而不舍及一往情深地寻找罪人,直到找到亡羊并拥入他的怀抱。”

  以上我比较大幅度地分析了比喻的象征和含义,相信大家都会明白耶稣的用意。这个比喻很清楚地告诉了我们不要忘记天主的仁慈和他的慈爱,以及他的主动性。天主就像那位牧羊人非常关注那些迷失的人——税吏和罪人。耶稣用这个亡羊的比喻来描述整个的迷失、寻找、喜乐的过程,从而带出了第15章7节的全部内涵:“对于一个罪人的悔改,在天上所有的欢乐,甚于对九十九个无须悔改的义人。

  失而复得是一种喜乐,而且是一种复原的喜乐。我们看到了迷失的那只羊归来后,又成为了一百只羊,又是一个圆满的整体。一个罪人的悔改和皈依,又是变成了一个新人和完人,一个以前天主所喜悦之人,同时也表达出天主那样寻找罪人的主动性和欢迎罪人归来的那份慈爱性。这样的行动是显示了天父的仁爱,他主动地派遣他钟爱之子来到人间寻觅罪人,而耶稣也不负天父的厚望,他充满信心地来完成这一使命,他机智地,细致地,全力以赴地来寻找罪人,最终他带领着罪人与他一同回到父家。为什么一个罪人的悔改和皈依会使天上宫阙如此喜乐呢?那是因为那迷失的罪人找到了,那曾是死去的罪人,如今又重生了,使得那些迷失的羊群(罪人们)归到了他们原属于他们自己的地方,就像荡子回头的比喻一样,归到父家,获得了新的生活和新的生命。从而我们也看到了每当罪人悔改和皈依并且回到父家,天主是那么的喜乐和高兴,因为他真正地回到了家,真正地死而复生,失而复得,这也是天父的一个最真诚的愿望和意愿。在圣史路加福音中的那个“荡子的比喻”已经完全展示了天父的那份热诚的盼望,那份真诚的宽恕,和那份父爱的喜乐。

  从亡羊的比喻中,我想强调一点就是团体和团队精神。因为一只羊的迷失是整体的损失和亏缺,而失而复得是一个弥补和圆满,因而团体应该欢迎回归的亡羊,应该共同喜乐和庆贺。因为失而复得不仅是亡羊的喜乐,也是团队的喜乐。失而复得不仅是团队的失与乐,也是每一个团队每一队员的失与乐,那牧羊人的表率也是每一个团队人员行动的榜样,即要努力地去寻找那些亡羊,使他们早日归队。这样的行动才能使那分离的变为整体,才能使那隔阂的成为联合,才能使那堕落的再次修和,才能使那迷荡的获得安全,才能使那黑暗的进入光明,才能使那痛苦的变为喜乐,才能使那亏缺的得为完整,才能使那人间的喜乐进入天上的喜宴。


五、耶稣善牧的使命传递给他的教会


  耶稣他无论在福音中或在其他新约书中,他有着许多例子被描绘成一个善牧。我在新约的那部分中已经简略地描述过。通过我们刚才对若望福音第十章1-7节中所探讨的耶稣善牧之表率,竭力引羊群进入生命之栈。路加福音第十五章1-18节中耶稣善牧的慈爱,努力寻找迷失的羊群而回归父家。而耶稣的救恩使命在这个世界上还将继续,所以教会担当起了善牧的角色,这个角色并非是教会争取而来的,而是耶稣自己给予教会的,也就是讲耶稣给了教会做牧羊人的使命去像他一样地寻找迷失的羊,像他一样地把羊群导入生命之栈,像他一样地用仁爱、宽恕去接纳迷失的羊群,像他一样地带领迷失之羊回归父家。耶稣善牧把寻找亡羊这样神圣的使命传递给了教会,我们无论从若望福音第21章15-17节“牧放我的羊群”,还是到玛窦福音第16章16-19节“我要在这磐石上建立我的教会”,都明明白白告诉我们教会延续了耶稣善牧的使命,因而在教会内的牧羊人应以耶稣为榜样,做一个真正的牧羊人。圣史若望第二十一章记载耶稣复活后的一次显现,他与他的门徒一起分享食粮时,向伯多禄发问了三次:“你爱我吗?”而伯多禄此时此刻很坚强地回答了复活的主耶稣的问题:“我爱你”。而耶稣才能将其伟大而神圣的使命托付给伯多禄——“牧放我的羊群”。

  这里耶稣和伯多禄的三次的问答和回应,是一个很好的师徒式的方式。许多解经学者认为耶稣三次询问伯多禄:“你爱我吗?”以及伯多禄三次的坚强地回答:“主,你是知道的,我爱你”,是对伯多禄三次否认耶稣的一个回应。因而这里显示了耶稣给自己的门徒伯多禄恢复了曾因跌倒而破坏了的师徒友情和良好关系。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耶稣的问题就是要再次树立与伯多禄那份师徒感情和伯多禄对主耶稣的那份真诚的爱。通过耶稣与伯多禄的问、答和回应再次显示了天主的宽仁和慈爱,给了羊群一种真实的希望,即是悔改、宽恕、复原乃至圆满成全。

  我们知道耶稣问伯多禄三次“你爱我吗?”的问题,是为了让伯多禄“你牧放我的羊群”而做准备的。耶稣三次重复地对伯多禄讲“你牧放我的羊群”是一种强调的形式,就像三次问伯多禄:“你爱我吗?”一样的方式。耶稣的三次重复命令伯多禄牧放羊群,是给予一种特殊的权威性并且强调伯多禄的角色就是一位牧人。不过,整体上来讲,我们不需要非常清晰地去分辨宗徒的使命和特殊权威性使命之间的差异。而牧放羊群的命令有着双重的含义。其一,就是在耶路撒冷初期教会的领导性。其二,是宣讲耶稣福音的使命。从另一个层面来讲,就是将宗徒使命和特殊权威性使命都包含在:“牧放我的羊群”之中了。假如从宗徒使命的基础上来讲对于伯多禄的命令“牧放我的羊群”,自然更显明地表达着权威性使命。为此我们也很清楚地看到耶稣给予伯多禄这个使命就是赐予他双重的回应,即是对各种职责的关照和对其进行权威性的领导。伯多禄如能这样地去牧放耶稣的羊群,那么就像耶稣他自己一样成为一个善牧,其实也是耶稣所命令:“牧放我的羊群”对伯多禄的厚望。与若望福音有关耶稣给予伯多禄使命相呼应的就是玛窦福音第十六章16-19节。圣史玛窦记载了耶稣询问他自己的门徒:“他是谁?”伯多禄回答说:“你是默西亚,永生天主之子。”耶稣回答他说:“约纳的儿子,西满,你是有福的,因为不是血和肉启示了你,而是我在天之父。我再给你说,你是伯多禄(磐石),在这磐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会,阴间的门决不能战胜她。我要将天国的钥匙交给你,凡你在地上所束缚的,在天上也要被束缚;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被释放。”(玛16:16-19)这里我们所必须理解和明白建立教会是耶稣他自己而不是伯多禄,是耶稣他自己亲自建立了他的教会。只是将管理和牧放教会的权威传递给了以伯多禄为首的宗徒们。我们同时也知道,耶稣复活之后,“基石”就在于伯多禄自己而非在于他的宣认。建立教会的基石不在于伯多禄的功劳或者他坚固的信德,也不在于伯多禄的意愿或者行为,而是完完全全在于天主的奇妙化工,在天主的奇妙安排下,使这个奇特的使命给予了伯多禄和他的弟兄们。我们可以讲教会基石建立于宗徒和先知们的身上。在厄弗所第二章20-21节讲得正好:“已被建筑在宗徒和先知的基础上,而基督耶稣自己却是这建筑物的角石。靠着他的整个建筑物结构紧凑,逐渐扩大,在主内成为一座圣殿。”(弗:20-21)

  默示录第二十一章14节也同样告诉了我们教会基石是耶稣的宗徒们:“城墙有十二座基石,上面刻着羔羊的十二位宗徒的十二个名字。”(默21——:20)但我们更清楚地明白,真正教会的基石是耶稣他自己:“匠人弃而不用的石头,反而成了屋角的基石,那是上主的所行所为,在我们眼中神妙莫测。”(玛21:42)

  我们同时也必须明白,“天国的钥匙”是表示着一种训导和权威象征。所谓“释放”和“捆绑”是象征着权威性地宣布可以释放或不可以释放,可以捆绑或不可捆绑。例如张三违反了某个诫命就是要宣布捆绑而不是释放,而这伯多禄的释放和捆绑的形式是理解为耶稣给予他的一种教导的权威性。因着这样的权威性,伯多禄可以在教会团体中,使用其许可或禁止的权威。不过我们也必须明白这种“天国的钥匙”和“释放、捆绑”的权威性是伯多禄和他弟兄们共享的。

  在这段圣经中,圣史玛窦描述耶稣对伯多禄的表扬以及很清楚明显告诉了伯多禄他的宣讲来自天父的启示。接着耶稣给伯多禄取名“磐石”(Petrus),使其成为了耶稣的继承人,同时也使整个教会成了耶稣的继承人。当然这里有一个很大的空间来讨论伯多禄的角色,在这里我不展开讨论伯多禄是一个整个教会的最高领导呢,或者是一个地方教会牧者和领袖呢?或者是一位地区性的主教呢?或者是一位世界性的教宗呢?而我在这里所讨论的是耶稣作为一位善牧,他知道他自己的使命和宗旨,当然他知道自己将要离开人间回归天父的时刻将到,而将其牧放的羊群的任务和使命给予了伯多禄和他的弟兄们。而初期教会乃至今日教会,所有的牧者都应该以耶稣善牧为表率来牧放耶稣所托付的羊群,使整个的教会天主的子民——天主的羊群成为一牧一栈。

结语


  我从圣经的角度与大家分享了我个人对“耶稣,牧者的楷模”的思路,其实归根到底一句话,作为一位教会的牧羊人,应该效法耶稣那样地关怀羊群,守护羊群,寻找亡羊,欢迎归来的亡羊,乃至为羊群而献身。而这一使命正是耶稣给教会的使命,我们很清楚地明白耶稣传递给伯多禄和他的弟兄们牧放羊群的使命和天职。让我们在耶稣善牧的激励下,做好一个牧羊人的本份,回应耶稣给予我们的那份牧放羊群的使命。教会的牧羊人——耶稣的弟子们,必须以耶稣为楷模,牧放好耶稣所给予的羊群而使整个教会乃至整个人类成为一牧一栈。最后,我愿意用圣保禄宗徒给厄弗所书信上的几句话作为结束祷词,使我们在教会在主耶稣善牧的救恩行动中,保持持久的合一:“所以我这在主内为囚犯的恳求你们,行动务要与你们所领受的宠召相称,凡事要谦逊、温和、忍耐,在爱德中彼此担待,尽力以和平的联系保持心神合一。因为只有一个身体和一个圣神,正如你们蒙召,同有一个希望一样。只有一个主,一个信德,一个洗礼,只有一个天主和众人之父,他超越众人,贯通众人,且在众人之内。(弗4:1-6)

作者简介:

  徐宏耿:圣名若瑟,1962年生于江苏吴县,1984年入上海佘山修院,1990年10月27日晋铎,其后在上海佘山修院工作,1992年8月起担任苏州教区主教府若瑟堂本堂;1994年10月底赴美国纽约若瑟修院留学,1997年3月获得神学硕士学位:后就读于美国芝加哥天主教联合神学院,获得圣经神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服务。


本文标题:耶稣,牧者的楷模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