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刘继同教授发表论文:当代中国社会最需要什么...


2007-06-28 17:30:37

当代中国社会最需要什么样的宗教慈善公益事业
(概要)

北京大学卫生政策与管理系 刘继同教授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教会社会服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和国家的英明战略决策,是中国社会发展理念、发展模式与战略的重大历史转变,是项史无前例、错综复杂、长期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与制度创新,其核心目标和最终目的是实现社会现代化,构建中国式福利社会,改善全体国民的生活质量。1980年以来,宗教信仰复兴、宗教团体恢复与重建、宗教文化活跃、信教群众急剧增多,国家新型宗教政策法规逐渐形成,宗教生活成为社会生活与社会相适应,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爱国运动,特别是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更好发挥宗教的积极社会作用,成为国家宗教政策议程核心议题,“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理论应运而生。”1990年代末期,作为一种社会服务类型的宗教慈善公益事业“浮出水面”,并且迅猛发展,其中1998年成立的天主教北方进德社会服务中心最为典型,标志宗教慈善公益事业的诞生。

二、宗教慈善公益服务发展现状与基本特征。
     中国宗教慈善事业的发展现状集中呈现为若干显著的基本特征,首先,宗教慈善公益事业恢复重建和当代发展的时间较短,基本是一种崭新的社会现象,历史较为短暂。
     其次,宗教慈善公益事业恢复重建和全国各地区的发展状况极不平衡,地区差异巨大,总体上呈现出“星星之火,遍地开光”的状况,某些省市宗教慈善公益服务相对比较活跃。
    第三,全国各地宗教慈善公益事业基本自发自愿、零散分隔和早期发展的初创阶段,各类宗教团体积极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社会,但是政府回应相对迟缓,国家与宗教的良性关系尚未确立。
     第四,全国各地宗教慈善公益服务的价值目标、价值理念充满浓郁色彩的宗教信仰观念,这既是目前宗教慈善公益服务的突出特征与现实状况,又是其有待发展完善的地方。
     第五,全国各地宗教慈善公益服务的工作人员主要是神父、牧师、各修女会成员和信教群众,专业训练的人员极少,从服务人员队伍构成和专业能力角度反映宗教慈善公益服务尚处于发展初期。
     第六,全国各地宗教慈善公益服务范围与服务内容广泛多样。如何提高宗教团全慈善公益服务的“独占性”和发展特色服务是当务之急。
     第七,全国各地宗教慈善服务活动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境外机构的资助和信徒的个人捐赠,资金来源的本土化、政府化、社会化程度较低。

三、宗教公益事业发展的优先领域与战略重点
     目前中国宗教慈善公益服务事业缺乏独具特色和肯有竞争力的服务,战略重点、优先领域和特色服务不明确。

四、为何宗教医疗卫生事业研究无人问津?
     宗教医疗卫生服务历来既是宗教慈善公益服务的战略重点,优先领域和特色服务。关于宗教医疗卫生服务的理论研究几乎是个空白点。
     首先,这种专业技术服务对从业人员和潜在的从业人员提出严格的资格要求和前提条件,客观上和政策规定上极大限制了非医学专业训练背景人员进入医疗卫生服务领域,这是宗教医疗卫生事业基本无人问津和重要原因。
     其次,宗教团体缺乏基础性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宗教医疗卫生服务实践活动自然相对落后。
     第三,医学生和医务人员对临床医疗之外课题的研究兴趣不大。
     第四,长期以来,全体国民衣食住行用等基本生活需要尚未完全满足。

简要讨论与基本结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伟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没有宗教与社会、国家与宗教、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内在和谐与结构性和谐,就不会有真正的社会和谐与社会福利,不会有公民个人的生活质量和教会、国家的发展质量。换言之,中国宗教社会服务处于“宗教慈善”阶段,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协调圴衡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尤其是宗教社会服务、宗教福利事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已发生重大结构性与本质性转变。


本文标题:刘继同教授发表论文:当代中国社会最需要什么...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