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圣德出众的世纪老人宗怀德主教


2020-06-29 13:13:49 作者:孔喜慎 来源:信德网

俗话讲:“人生在世,金杯、银杯,不如人们的口碑”。陕西三原教区韩英进主教在其前任宗怀德主教的九十寿辰时感慨道:“老主教的一生迎来的不是金杯、银杯,而是人们的口碑;不是财富地位,而是人们的尊重。”2017年笔者满怀敬佩之情,专程采访了97岁德高望重的宗怀德主教。

2013年圣诞节宗主教在通远堂主持弥撒游游行中

      当苏圣意神父和笔者一行,走进通远坊教堂的庭院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慈眉善目、精神矍铄的宗怀德主教端坐在春秋椅上,双手捧着一本《神圣慈悲敬礼》小册子,虔诚地颂念着经文,偌大年纪,耳不聋眼不花。看到我们到来,老主教笑容满面,热情洋溢,令笔者心中顿生暖意。采访中老主教的事迹更是感人肺腑,令人没齿难忘。

    宗主教在近一个世纪的信仰旅程里,他在信仰的海洋上,无论风多大,不管浪多高,他凭着对主的信和爱,乘风破浪,扬帆远航,这份信仰的精彩和力量,与其家庭的信仰陶成紧密相连。


一、家庭熏陶 梦中蒙召

      1920年,宗怀德出生于陕西三原武官坊村的一个贫寒的老教友之家,三个哥哥一个妹妹(妹妹婚后两年因难产离世)。父母心地善良,事主虔诚,无论多忙多累,早晚功课从未落过。小小的宗怀德每晚就跟着父母祈祷诵经,浓厚的信仰氛围,为他日后的信仰之路做了铺垫。谈起老主教的圣召,真让人赞叹天主召叫人的奇妙。

      宗怀德6岁那年做了个梦,梦中自己在参与弥撒,排在领圣体的队伍里,当他走到神父面前用稚嫩的声音说:“神父,我要领圣体!”“你还没开圣体,没有学习要理,不能领圣体。”神父回答说。小宗怀德想起不领圣体就不能升天堂,大哭起来,哭醒之后,枕头已被泪水浸湿了一片。小小的宗怀德萌生了修道想法,唯愿奉献终生。自此,他便每天在弥撒中担任辅祭,信仰在他的生命中逐渐地根深蒂固,对主的爱也日渐加深。


二、修道之路 牧灵点滴

      1936年,宗怀德14岁时,向父母透露了修道志愿,父母大力支持。同年,踏入了通远坊小修院。他天资聪颖,成绩优秀,尤其富有语言天赋,每次拉丁语考试均名列前茅,许多同学都向他请教。富有爱心和耐心的他总是有求必应,从不嫌烦。

      1937年,一位总主教来陕西视察教务,当时修院院长以拉丁语致词,写好后,交给了他宣读,其发音的准确,宣读的流利,获得这位教会长上和众人称赞。此时的宗怀德只有15岁。走进大修院后他边读神学边为小修士教授拉丁文。

    宗修士14年的修道生活(备修院7年,大修院7年)他谦逊听命,守规尽责,团结同学,培养了对主情有独钟的爱,深受师生喜爱。其间让他感悟到,修生的时候怎样,将来就会成为怎样的司铎。爱主、听命、每天默想、念玫瑰经,注重神业,避恶行善,这些为修道生来说至关重要。他说:“修道路上,养成避恶行善的习惯就会畅行无阻。”当笔者问及有没有人际关系的紧张时,他说:“一人难称百人心,一路走来,有欣赏我们的,也有伤害我们的,有支持我们的,也有反对我们的。但是,别人骂我,我不还骂,不生气,不理他,忍下去,献于主。所有之事,主知我足矣。”简单几句话,老主教那高深的人格修养和非凡的灵修精神表露无遗。

      1950年,28岁的宗怀德修士在通远坊堂被祝圣为神父,并被派遣到富平一带负责牧灵,当时,那里地广人稀,荒凉偏僻,且经常有狼豹出没,一人出行危险甚多。然而宗神父满腔传教热火,胸怀爱主之情,强烈渴望成圣,不畏艰苦,不怕困难,不惧危险,经常独自奔波在乡间路上,如无特殊情况,几乎没有一天是闲暇无事的。那里的每一寸土地上都留下了他美丽的福传足迹,洒满了他辛劳的汗水。他用生命为羊群寻找肥美的牧场,用圣事活泉浇灌信友们的灵性生命。

      在那个艰苦年代,无论去哪里全靠步行, 两三天走一个村庄,不到30岁的小伙子,推着一个独轮的木制小推车,一侧放着衣服和棉被,一侧搁着祭衣包和日课等圣事用品,奔走在福传路上。每到一村,给教友们讲道,教孩子们要理,举行弥撒,施行圣事,哪里有需要,哪里就会看到他的身影。老主教说:“那时我传教心火特别大,为了福传不畏一切。”

      后来,宗神父有了一辆自己的自行车。一次,宗神父骑车去一个村庄送弥撒,当路过一个小土丘时,天色突变,大雨瓢泼,宗神父急忙躲到一棵大树下,就在此时,一只凶猛的狼向他袭来,两只眼睛露着杀气,直直地瞪着宗神父,“当时我闪现出一个意念:我为天主做事,天主一定保护我。当狼走近时,我猛按车子铃铛,大喊一声:‘狼。’狼慌忙而逃,我也保住了一条命。”老主教充满感恩地回忆说。当笔者问有没有害怕时,老主教说:“一点也不害怕,如果狼真的吃了我,我就为主致命了。”

      不仅如此,当时宗神父在窑洞内居住,晚上念日课时,狼时常会趴在窗台上看着他。他说:“有时候我都不知道,猛一抬头,狼正在直视我。但我相信,有主与我同在,我的生命全在他的手中。没有丝毫恐惧。”


三、劳改生涯 赖主坚强

       1965年12月27日,43岁的宗神父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被判20年。“当时我没有害怕,没有难过,想死在监狱,为主致命成圣。”老主教说。虽身陷囹圄,但老主教因着信仰的力量随遇而安,不慌不躁。刚进监狱,在每天不得饱餐的情况下,干很重的活,如拉架子车,平整土地,烧砖挖煤、种地等。然而,宗神父知道为谁辛苦为谁累,他工作积极,全心奉献,爱主之情给了他吃苦的动力。领导看他表现特好,后来就让他做些轻松的活,例如:喂猪喂牲口等。当笔者问劳改其间累不累时,老主教说:“习惯了,不累。”真可谓爱内无苦,虽苦亦甘。

      有一次,有位不了解教会传统的人对宗神父说:“你都50岁了,还没改造过来,50岁还没结婚,没孩子,一定不是好人。”面对恶言恶语,宗神父想起了玛窦福音第五章第11节耶稣说的:“几时人为了我而辱骂迫害你们,捏造一切坏话毁谤你们,你们是有福的。”面对伤害,宗神父总不急不气,默默奉献于主。

      1980年腊月二十七,宗神父提前获释。14年的监狱生活,不仅铸就了宗神父的坚固信德,更加深了与主的亲密关系。


四、重回堂区 勤勉牧灵

      1981 年正月,宗神父重返通远坊堂区,那时的教会一片荒凉,百废待兴,教堂需要落实,教务需要恢复。宗神父首先着手落实教堂的工作,恢复修院和修会。刚刚获得自由的他,每天为了教产,为了修院、修会的重建,废寝忘食,呕心沥血,马不停蹄,不言苦,不叫累,为了教会复兴,全力以赴,奉献心身,成绩卓见成效。

      1983年,教区代理主教王炳德因长年患病不能主持教务,委托宗神父全面负责。至此,宗神父的肩上又多了一个重担。老主教说:“要兴教会,必先兴修院,因为教会的发展离不开神父和修女。”1985年,教区在武官坊正式成立备修院,宗神父想尽一切办法请老师来修院授课。同年,通远教堂也得到落实。紧接着,宗神父又协助老修女恢复了“圣母会”和“耶稣圣心会”,并开办了“望会院”和“初学院”。在老主教主持教务期间,共恢复修建教堂40多座,满足了当时教友们的宗教生活需求。

      教会恢复初期,神职人员极其匮乏,整个三原教区老弱病残全算上也只有11位神父。因此,宗神父除了主持教务,恢复教会事业,他还亲自负责高凌境内及三原周边的牧灵事务。每天骑着自行车,披星戴月,给教友们教友们送弥撒,行圣事。老主教说:“那时每天至少要在不同的村庄做两台弥撒。”教友们的宗教热情,爱主心火重新被点燃。

       苏圣意神父告诉笔者,他亲眼目睹和听闻宗神父在传教期间,骑坏了5辆自行车,这五辆自行车承载着宗神父所走过的福传路,凝聚着他牧灵路上的辛劳和汗水,铭刻着他对主和主的羊群那份炽爱。说起这段时间的传教生涯,宗神父的福传热火、牺牲奉献、平易近人的谦卑精神,全教区家喻户晓,传为佳话。

       有一年的圣诞节前几日,宗主教早晨在通远堂做完弥撒后,急忙骑车赶往张白村教堂,给教友们听告解送弥撒。行至灰堆坡村村东小桥上时,对面来了一个飙车的年轻人,与宗神父猛烈相撞,二人同时掉到了桥底下,年轻人无大碍,而此时已70多岁的老主教折断了两根肋骨,一根肋骨错位。可想而知,当时的宗神父有多疼痛。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他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强忍着疼痛,竟然对年轻人说:“你快走,快走吧!我是天主教的神父,一会儿教友们来了你就走不了了。”字字令人震撼,句句感人肺腑,体现了一位基督善牧的形象。老主教诙谐地说:“至今我也不知道是谁撞了我。”更超乎常想象的是,年轻人走后,主教没有去医院检查,而是艰难起身,硬是慢慢地扶起自行车,忍着剧痛,走向张白村。到了教堂,宗神父强忍着疼痛做完了弥撒。听到这里,笔者感动至极,迫不及待地问:“主教!当时摔得那么重,您那么疼,为什么没有回去检查一下,休息一会儿?”主教脱口而出一句话:“弥撒重要。”简单的四个字,掷地有声,字字饱含着对主的深情大爱,浸透着火热的福传精神,诉说着对教友们的一片真情。最让人敬佩、感动和心疼的是,如此重伤,宗神父竟然只字未提,继续忍痛传教,主持教务。笔者问:“主教!过后,您为什么不告诉教友们带您去医院检查一下?老主教却说:“我知道,天主知道就行了。当时连续疼了一个多月,由于事务繁忙,每天吃点止痛片就继续工作。”老主教爱和牺牲的精神感动了上苍,一个多月之后,天主以他的大能之手,使宗主教的伤不治而愈了。

      事发两年之后,宗神父感到腹部不舒服,到医院检查,医生惊奇地对陪同的人们说:“老人折了两根肋骨,一根肋骨错位,留下的骨折和错位的痕迹。然而老人的皮肤上却没有刀口,没有伤疤,不知是如何痊愈的。”在医生的询问下,宗主教才道出了当年事情的原委。在场之人无不为之心疼落泪,感动自豪。

      宗主教说:“作为一位神职人员,爱和服从,对神业的重视,对圣事的认真,对使命的忠诚是其圣德的体现。”同时他还谦虚地说:“我会为所有修道人祈祷,我不会别的,就会念经。”当谈到管理教区时,宗主教只说了简单的一句话:“作大家的仆人就行了。”主教这句话是对半个多世纪牧职生涯的工作总结,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五、简朴生活 甘为人下

      宗主教衣着不讲究时尚,只求干净整洁,三餐不追求味美,只求简单果腹。老人家至今没为自己买过一件新衣服,他说:“新衣服舍不得买。”“为什么?”笔者马上问。“因为很多建堂的地方更需要钱。”主教爱教会胜过自己,堂口的发展胜过自己的需要。常存款神父说:“主教从不介意穿别人送的衣服,甚至袜子都有了破洞也舍不得扔掉。”

    谈到一日三餐,宗主教说:“他们给我啥,我吃啥,只要能入口的我都吃。”在宗主教身边工作过五年的苏圣意神父感慨说:“至今,给神父做饭的都不知道主教喜欢吃啥。”

    笔者听闻,宗主教谦卑至极,吃苦耐劳,他从不以主教身份自居,而是放下架子,弯下腰来。令人叹服的是他拿起笤帚,每天打扫堂院,拾掇教堂,擦洗堂院内的公共厕所,他戏称自己是通远堂院的“院长”、厕所的“所长”,数十年如一日。外人看来,俨然一个清洁工。当询问此事时,他说:“我什么都干。”“这些活为什么不让教友们去做?”笔者惊讶地问。老主教又是简单的一句话:“我习惯了。”

    宗主教饮食起居很有规律,按时进堂默想祈祷,从不懈怠,每天早晨在教堂里为教友们读《默想全书》。直到今天,依然如此,坐在轮椅上也要坚持为教友们读。其精神令人交口称赞。

    这些生活点滴,流露出了老主教高深的修养和非凡圣德,他真正活出了主的仆人的形象。

老主教赏花


六、他人眼中的宗怀德主教

      三原教区现任主教韩英进:宗主教平易近人,很接地气,与教友们融合在一起,与普通老百姓打成一片。尤其对普通和贫困教友特别地关照。每遇教友去世,只要有时间,老主教都会亲自送殡到坟。关中的习俗,七七斋、周年纪念等都要举行追思仪式,只要告诉宗主教,如无特殊情况,几乎从未拒绝过。在我的记忆中,老主教是有求必应,求就得,请就去。老人家亲口说过:“只要教友请我,我就去,能帮忙的,我一定帮。”

    老主教富有属神的智慧。在任何境遇,不管海浪多高,不论风雨多猛,主教都能泰然处之,心静如水,从不为困难挫折所困。有时候教区的一些问题常人很难承受,甚至有时对方都拍了桌子,老主教却凝神静气,心平气和,予以化解。在压力面前,老主教大智若愚,忍辱负重,处处流露天主的智慧。

    宗主教谦德出众,吃苦耐劳。3000多人的堂区公厕自己亲自打扫,亲力亲为拾掇教堂,令人敬佩。所有这一切,都来自老主教虔诚的信仰和坚固的信德。

      常存款神父:宗主教神贫,慷慨大方的精神令我感动。2006年的一天,宗主教突发疾病,晕倒在地,我们急忙送往医院。由于事发突然,没有筹备资金,情急之下,我们几个人打开了主教的柜子,眼前一幕,让所有在场之人无比震惊,没想到,连零钱加起来也没凑够300元。过后,在与主教的一次闲聊中我问:“主教,您就这么一点钱吗?”“是呀!”主教回答。“说你没钱没人相信,你的钱都给谁了?”“我不攒钱,谁需要我就给谁了。”“您已偌大年纪,也不为自己的将来做点准备?例如:看病养老之事。”“我的钱都是教会的,我自己也是教会的,至于我以后的事,天主自会安排。”

      苏圣意神父:老主教一生谦卑至极,90年代初,当时一位教授应邀到陕西神哲学院授课,顺便来通远坊天主堂看望宗怀德主教和修女们。当日突降大雨,这位教授先去了修女院。这时宗主教想到客人的不便,70多岁的他,右手撑伞,左手拎着一双雨鞋,冒雨送鞋到修院。刚出教堂大门,这位教授冒雨过来了。多年后,这为教授念念不忘这次经历:“那年,老主教冒雨给我送鞋的一幕,让我感动至深,终生难忘。偌大年纪,且是主教,竟然不怕雨淋地滑,行走在大雨之中,多么平易近人,多么富有爱德,不愧为圣德出众的老前辈。””

      就读于全国修院的李云峰修士:在我修道生活的开始,有幸曾与荣休老主教一起生活了一个假期,一月之久与这位世纪老人朝夕相处,他每天总是忙忙碌碌,不是去患病在床的教友家送圣体,就是为举行追思的教友上坟摆安所,他对教友们无微不至的牧灵关怀,激励着我在圣召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耶稣圣心方济传教修女会的修女们:老主教是一位乐于服务的好公仆。2009年10月,修女们在为一位长年露宿通远街头的流浪者(男)理发时,发现他满身污垢,便想为其洗澡,鉴于修院的条件问题,就去请示宗主教,主教爽快地说:“那就领他来我这里,我可以帮忙给他洗。”同时主教还给了我们一些钱,让给流浪者买件新衣服换上。于是我们把衣服买好,准备第二天把流浪者送到主教那里。没想到,当天晚上,流浪者便遇车祸身亡。虽然主教没能亲自给流浪者洗澡,但他这种谦卑服务的仆人精神深深感动了知情的修女们。

       照顾宗主教起居的张玲教友:老主教特别热心,富有爱心,从不背后说人不好,他常跟我说:“只言人好,不说人坏,坏人也会变好人。”

      采访结束时,宗主教敞开心扉说:““信德”办得最好,填补了老一代教友信仰知识的匮乏,求主助佑你们越办越好,为中国教会做出更大贡献。为福传事业,增砖添瓦。”

    愿主恩与宗主教永相随。

 


本文标题:圣德出众的世纪老人宗怀德主教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