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你为教会献子女,教会给你一个家


2020-07-11 18:16:38 作者:孔喜慎 来源:信德网

       “聪明耳目口难开,吃睡拉撒哭表白。日日啼来新岁月,声声觅向母慈怀。有朝一日身心健,忍看双亲老病衰?奉劝时人为子者,回家脚步要常抬。”

【七律·养儿防老】 坝上客/作

      “养儿防老,老有所依”是中国人的传统思想。由于我国政策原因,上世纪80、90年代始,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这可能是当今圣召奇缺的原因之一。笔者知悉有些有志修道的独生子女就是因为担心父母将来的赡养问题而放弃圣召,实属可惜。也有一些执著于修道的独生子女们因双亲的坚决反对而改变初衷,甚为遗憾。今天,“天主教聊城敬纳养老院”为修道者及其父母们解除了后顾之忧。

       这座特别为修道人的父母开办的养老院,环境优美,设备齐全,设有单人和双人套间,属中国首创。此养老院由山东省聊城教区“中华圣母会”的修女们负责管理、服务。该院的宗旨:“以人为本,孝行天下,服务老人,感恩回报。”服务理念:“有爱心、有热心、有耐心、有真心、有责任心。”修道人的父母入住进来了,而老人院的开办又经历了哪些不为人知的心酸苦辣呢?

敬纳老人院外观


一、成立初衷,几经周折

       在修道圣召断流的今天,为了吸引青年男女追随基督,奉献教会,解决修道者或家庭有困难的神父修女们对父母的养老之忧,山东省聊城教区在主教座堂院里为修道人的父母建起了一座老人院,总建筑面积为3200平方米,有106张床位。入住老人费用全免,他们为教会奉献了子女,为天主割舍了亲情,在他们老无所依时,教会也向他们伸开了臂膀。

      老人院于2015年开始启用,由修女们管理,至今共收入18位修道人的父母。他们都出自农村,养老无保障。然而一年下来,由于多种原因,资金来源成了问题。于是领导层改变初衷,计划转让给一位董姓人士(教外人),经营成一间社会上的养老院。这时,“中华圣母会”的院长吕海云修女想起了去北京开会时,山西的一位修会会长对她说,她们那里有一位独生子神父,由于父母在需要时无人照料,不得已放弃了铎职。还有一位独生女修女亦是如此,父母需要她照顾,最终无奈还俗。为了圣召不流失,同时也是为教堂的安全起见,而且修会5位修女都有服务老人的经验,并持有护理证,于是吕修女凭着信德,下定决心继续把老人院经营下去。同时吕修女也请修女们在祈祷中分辨,然后与教区赵凤昌主教商议,主教欣然同意,大部分修女也都同意。就这样,修女们在无经济实力的情况下,满怀信德,决心把老人院继续经营下去。

       决心好下,困难难解,问题接踵而来。修女们没有收入来源,运转经费从何而来?安全设施如何完善?各种手续也得亲力亲为(此时手续还未完善),与此同时,一些反对的声音(包括个别修女)也频频入耳。有修女说:“我们修会没有固定经济来源,修女们又没钱,这事办不成。”一系列的问题如排山倒海般袭来。然而凭信前行,成为了吕修女心中的一颗定心丸。她排除反对的声音,不惧前途的迷茫,毅然决然地说:“我坚信,只要修女们把爱活出来,天主一定会来帮助我们。” 

    当笔者问及何来如此大的信心时,吕修女讲起了凭信德走过的一段艰难岁月。


二、信靠天主,筹建会院

       起初,“中华圣母会”在朝城母院的时候,30多位修女挤在三间旧平房里,修女们住的是上下铺,空间狭小,如果在堂口服务的修女们全部回修会月省,由于床位不够,有些修女只能打地铺睡,即使是滴水成冰的严寒冬季也是如此,条件相当艰苦。2005年,三间旧房的墙壁裂了,成了危房。三年后(2008年)教区赵凤昌主教对刚刚上任的院长吕海云修女说:“教堂里有一块地,你们修会可以在这里盖一座会院,但是需要你们自己筹备资金,教区在这方面无能为力。”为了给修女们一个安全的家,吕修女凭着对主的信赖应承了此事。她说:“当时我刚上任不久,压力非常大,心中唯一的信念就是信靠天主,别无他路。”

       接下来,吕修女要求所有修女每天为此事祈祷,她自己拖着病弱的身体踏上了艰辛的求援路。她一个人四处奔波,不怕骄阳似火的夏天,不惧寒凝大地的冬季,走遍了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堂口,向认识的神父修女们一一伸开双手。路途的辛苦,身心的疲惫,时刻煎熬着这位身体孱弱的修女,但她毫无怨言,从不言累。

      有一个富商起初答应吕修女包建两层楼,闻听此言,吕修女喜不自禁,心中有了底。然而不久,富商说只能包一层,“一层就一层。”吕修女说。没想到,几天之后又听到一个坏消息,一层也不包了。这一夜,吕修女彻夜未眠,没想到,信誓旦旦的承诺转眼就化为乌有。之后她对天主说:“我只有全全托靠你了。”

       接下来,吕修女独自一人去了平阴的圣母山朝圣,她跪在圣母的脚下说:“天上的母亲,如果你问我是要修女们的灵修,还是要修会会院?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我要修女们的灵修;但是如果你觉得会院也在你的旨意之中,求你保佑一切顺利完成。”一年下来,她求到了48万元善款,感恩之余,她经验到了信德的力量。

       但是离预算的248万还相距甚远,怎么办?没错,信德是她前行的力量,天主是她最可靠的救援。没过几天,一位教友的包工头丈夫(教外人),找到吕修女诚恳地说:“你们天主教是不骗人的,修女们更是以爱为本,我来给你们建楼,即使你们没有钱,我也给你们建起来三层楼的会院。”“这简直就是天主给的奇迹。”吕修女说。2009年8月15日,只筹到48万元的她们,在聊城主教府院内开始动工兴建会院。就连赵主教都说:“这院长修女胆子真够大的。” 

    自这天起,吕修女就每天带着修女们在院子里洒圣水,在圣母像前公念玫瑰经、圣母祷文,她对修女们说:“我们要靠信德,托赖圣母,当初耶稣拣选的12位宗徒都是普通又平凡的人。我们修女一没钱财,二没能力,但我们有对天主和圣母的信赖和爱,天主会借我们这些卑微之人来彰显他的伟大。”每天晚上有三位修女通宵轮流监工,吕修女有时不到天明,就已经头昏脑胀坚持不住了。克服了重重困难后,新会院终于建了起来。

       2010年7月16日,修会从朝城母院搬到聊城新会院。从兴建到入住,仅仅11个月。然而,刚入住不久,吕修女由于劳累过度,住进了医院。值得一提的是,直到楼房建成,资金都没有短缺,其中热心的王晓莉教友主动奉献爱心,购置了整栋楼的暖气设备,以及厨房的装修等。就连工人们都说,会院建成真是个奇迹。吕修女说:“我深深经验了天主的大爱和信德的力量,一切都是天主借着人的努力在做。只要我们本着基督之爱做天主的事业,天主定会成全。这件事也是我为什么在毫无经济能力的情况下敢于继续经营老人院的原因。我相信,天主的事业天主自会照管。”


三、真情表白 感恩满怀

       如今,18位修道人的父母在这里享受着晚年的安宁幸福,身心灵都沐浴在天主的恩宠之中,老人们每天早晨参与弥撒,下午3点到4点齐聚小圣堂,朝拜圣体一小时,公念玫瑰经、唱圣歌等,祈祷意向:一为炼灵和临终者祈祷。二为福传一线的神父、修女和教友们祈祷。三为教区发展、修会的圣召及养老院的顺利运营祈祷。老人们的一日三餐有营养师专业毕业的修女负责,丰盛可口,营养均衡。修女们无微不至的照顾更是让老人们体验到了儿女般的亲情和温暖。每天晚上修女们轮流值夜班,每个老人的房间里都有呼叫设备,任何时间,身体一旦有不舒服,修女们会及时处理。他们在这里感受到了教会大家庭的温暖。

      笔者与他们同住的两天里,被修女们的一个细节拨动了心弦。用餐时,一位修女在餐厅来回巡视,走到每位老人身旁问:“您需要什么吗?”“我再要个馒头。”“好嘞!”很快把一个热腾腾的馒头送到了老人的手中。直到老人们都吃好了,她才坐下来自己用餐。

      老人们安度幸福晚年的背后,却是修女们省吃俭用,节衣宿食的辛苦,更离不开神长教友们的爱心奉献。修女们自己每天傍晚去菜市场买最便宜的处理菜,只为了省下钱让老人们吃好喝好!每逢大节日,教友们会给修女们送米、油等,修女们舍不得吃,全都拿来给老人们用。有些神父或教友们来老人院探访,也会留下他们的爱心捐献。但是为了长久打算,经与教区商议,除了免费收养修道人的父母,同时也低收费收一些其他需要照顾的老人。至今老人院有18位修道人的父母和10位老教友。

       吕修女说:“我深刻地经验到,只要我们本着爱做天主的事业,天主的祝福就会来到。”

    老人院的成立为修道人及其父母是一大喜讯,老人们脸上的笑容传达着满满的幸福和由衷的感恩。神父修女们,尤其是身为独生子女的,更是感激不尽,圣召路上除去了牵挂父母的压力,让他们跟随基督的脚步走得更轻松。

      “中华圣母会”的季永静修女现在是父母唯一的孩子,她唯一的弟弟在18岁那年因车祸去世。回忆起那段以泪洗面,一片茫然的日子,季修女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1989年季永静入“中华圣母会”(19岁),1990年弟弟车祸身亡。这一晴天霹雳把全家人的心击了个粉碎,唯一儿子的去世让父母感觉天塌了。没过百天,奶奶又突发疾病与世长辞。自此,父亲白天经常发呆,晚上以泪洗面,且经常哭晕过去,母亲就为他急救。这样的日子持续多年后二人才渐渐地走出来。当时季修女面对家境的突变,面对父母的将来,徘徊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弟弟过世后几天,奶奶就对季修女的父母说:“现在就永静一个孩子了,不能再让她去做修女了。”有教友也说:“像这样的家庭,就不该再让她去修道了。”这些话一直萦绕在她的耳边。而且,当时几乎教区的所有神父都劝她回家,季修女说:“当时我找不到方向了,是啊!如果我继续修道,将来父母怎么办?再加上神长教友们的建议,让我犹豫不决,茫然一片。”(甚至到季修女发终身愿之前还有人劝她要慎重考虑。)当时张庆增神父(已去世)对季修女说:“相信天主自会照顾。”这一句话,犹如一束亮光照亮了她的前方,并成了她生命中的座右铭。正是因着这一句话,让她坚定不移地选择了终生追随基督,永作基督净配。

季永静修女与父母合影

        多年来,季修女特别牵挂担心父母的时候,尤其是父母生病的时候,就给家里打个电话,为他们祈祷,忠孝难能两全。2015年,老家拆迁,这时季修女的父亲已是68岁,母亲小一岁,主教和神父们都建议让二老住进老人院,这为季修女及其父母来说是一个福音,为季修女免去了对父母的牵肠挂肚。她说:“这个老人院,为修道人解决了后顾之忧,有助于圣召的推行,尤其为我们这些独生子女的修道人。我特别感恩,我常常想起圣咏上的一句话:‘上主赐我鸿恩,我将何以为报?’没想到,在父母渐渐老去的时候,却来到了我的身边(修会和养老院都在主教府院内),让我能够全心全意,全部精力放在我的使命和工作上。”

       教区的宋兴旺神父对笔者说:“这个养老院的建院初衷就是解决修道人父母的养老问题,当他们需要的时候都可以来到这里,得到教会的照顾。父母上了年纪,尤其生病时就会牵挂他们,工作时也会分心。老人院的成立,解决了我们心理上的一个负担。我觉得这是天主给我们的一个特别大的恩宠,非常感恩。我去老人院探访时,看到老人们在一起特别开心,团结友爱,感觉其他修道人的父母也是我的父母。”

       付茂强和梁红玉夫妇出生并成长于教外家庭,婚后由于梁红玉的母亲认识了天主,在母亲的影响下,于1994年与母亲和4岁的独生子付言旭一起接受了洗礼。自此,梁红玉每主日天不论生意多忙,都会放下手中的活儿,到教堂参与弥撒,这一天也让工人们休息。然而,到头来收入并未减损,这让教外的丈夫深感惊讶,福音的种子也随之悄悄地埋在他的心田。不仅如此,梁红玉自从进教后,爱德和宽容的榜样令丈夫刮目相看,丈夫弟兄四个,如家中遇事(红白喜事),梁红玉从不与其他弟兄们攀比、计较,总是带头出钱。她经常跟丈夫说:“咱不计较世上财物,咱是教友,有事咱带头,基督教导我们的就是活出爱。”公婆去世时,梁红玉对丈夫说:“四弟家经济条件不太好,就别让他家出钱了。”她的善良和付出不仅为家庭带来了平安、和谐,同时也深深感动了丈夫。付茂强说:“妻子的行事为人,爱德善举令我深受感动。”第二年(1995年)付茂强也领洗进教。

       夫妻二人事主虔诚,他们唯一的孩子付言旭也在他们的影响下扎根信仰。长大后,付荗强夫妇看到整个聊城教区当时只有6位神父,就如圣经上说的“庄稼多,工人少。”于是他们就求天主赏赐儿子圣召,希望他能够加入牧者的行列。天主也俯允了他们的祈求,儿子高中毕业后,决志弃家修道。然而,这却招来了整个家族的强烈反对,其他三个弟兄和付言旭的姑姑都对付荗强夫妇不依不饶,对他们说:“绝不能让孩子去修道,我们几家全都是独生子女,将来你们老了怎么办?”付言旭的大伯更是说:“打折了他的腿,看他还怎么去。”在各种反对和胁迫下,付言旭内心虽然痛苦,但追随基督的决心却毫不动摇,父母也含着眼泪坚持向天主说“是”,他们相信,天主自会照顾,天主愿意的祂一定成就。“由于家人们都不认识天主,因此对我们儿子的选择实在费解。我们也只有为他们祈祷。”付荗强夫妇说。

       2018年4月11日,在天主恩宠的护佑下,付言旭在赵凤昌主教的手中接受了铎职。让人遗憾的是家人以及亲朋由于反对都未来参礼祝贺。付言旭虽然圣召坚定,然而父母依然是他心中的一个牵挂。这里为修道人的父母建有养老院,将来自己的父母将在教会里有家,老有所依,他兴奋地告诉父母说:“你们不用担心将来了!”付荗强夫妇说:“将来我们定会来到这里,这里就是我们将来的家了,这是天主的一个特别恩赐,非常感恩。老人院的成立,免去了修道人尤其是独生子女的修道人的父母对将来的顾虑,同时也为修道人,特别是独生子女的修道人免去了牵挂。”现在付言旭的叔叔、大伯和婶婶们也都默默接受了。


四、众口称赞 感动非凡

       赵凤昌主教说:“老人院的成立,方向正确,对今天的圣召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为社会的和谐做出了贡献,修女们的爱心服务得到了社会人士的好评,她们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投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功不可没。其中也有从社会上的老人院里转过来的老人,有一位教外老人已经领洗入教。”

宋金惠修女满面笑容地照顾老人用餐

       梁红玉说,修女们照顾老人简直是无微不至,让人特别感动。有一次她去老人院探访,其中一对老夫妇对她说:“这里的修女们照顾得比亲生子女都好,方方面面特别周到,夏天修女们每天都给我们洗澡。老人吃不了硬食的,就给他们打成粥,孩子们再来接我,我也不回去了。”

       季永静修女的父母季宝华和张恩秋夫妇来到老人院特别感恩,他们说:“老人院的成立,是天主给我们的一大恩宠,我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能免费来到教会的老人院,在这里我们特别幸福,每天都能参与弥撒,吃得好,住得好。修女们服务特别好,稍有不舒服,她们会及时护理,晚上还有修女值夜班。修女们经常到每一个老人的房间主动问候,看看有无需要,帮忙老人打扫卫生,每位修女的爱心和耐心让我们特别感动。”

       张维平老人告诉“信德”:“我在这里很好,在修女们身上我感受到了天主的爱。她们特别辛苦,我女儿也是这个修会的修女,因为我有严重的心脏病,这下她的牵挂就少了。”

       张传印老人的儿子是神父,来到老人院不久,得了一场病,在病中修女们细腻且充满爱心的服务让他感动至极,谈及此事时,老人感动的泪水瞬间滑了下来,他哭着说:“这里的修女们比我的孩子服侍得还好,我无以报答修女们的恩德,病愈后,我就想多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儿来减轻一点修女们的负担,帮忙修女们推轮椅上的老人进教堂,拾掇一些零碎活儿等,以示回报。”

       吕玉华和马兆冉夫妇是吕海云院长修女的父母。马兆冉老人说:“我有腰疼病,老伴眼睛不好,视力甚微,修女们就每天轮流给我们打扫房间,领着老伴进教堂。我胃口也不好,不能吃凉的,修女们每天盛好饭后,立时会用碗给扣上,等我坐下来吃时,还是很烫的。这份细腻的爱心让我特别感动。感谢天主!我也每天为修女们祈祷!”

       吕玉华老人说:“这里的修女们的确是尽心尽力地服务,连老人们的坐便器都给刷洗得干干净净。我老伴患有糖尿病,修女们每天早晚都给她打两次针,也不嫌麻烦,特有耐心,修女们的服务确实与众不同。我的家人和亲朋邻舍们都说:‘你们老两口真是到了福地了。’我常跟老伴说:‘你看咱奉献了一个女儿,却得到了这么多女儿。’”

       李立贞的女儿是“中华圣母会”的修女,她在这里感受到了教会大家庭的温暖,感谢天主能住在这样一个老人院。她说:“修女们不仅把我们的肉身照顾得异常周到,而且也特别关心我们的精神层面。我们有烦心事时就会情不自禁地写在脸上,修女们看到后,主动关心、安慰我们,跟我们谈心,给我们疏导,感觉特别亲切。真是做梦也没想到啊!献了一个女儿,竟然得到了这么多修女。除了感恩还是感恩!”

       老人院的院长宋金惠修女告诉笔者,因为房间充裕,我们准备也接收一些外教区修道人的父母入住。

       愿天主的恩宠继续陪伴老人院的每一位老人和修女们,让她们在这里安享晚年,让儿女们安心修道,让天主的光荣得到更大彰显。


本文标题: 你为教会献子女,教会给你一个家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