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成都:北川见闻录


2008-06-25 15:20:33 作者:进德公益驻蓉赈灾办 来源:信德网

    进德公益 信德网(6月24日)讯 6月23日,是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第42天,也是第六周,当我们听说“封城”一个多月的北川县城已经于6月22日开禁,于是在两位成都志愿者洪梅和吴琦的引领下,我们踏上了前往北川的行程。

第一站:安县境内北川县地税局受灾群众安置点

    我们一行到达这里时,就快中午12 点了。在这个安置点里,安置着70多名北川县地税局的受灾群众。在此次汶川大地震中,北川县地税局遭到了重创,地震发生时的巨大气浪和庞大山体滑坡的强大冲击力,将北川县地税局的办公大楼向前移动了120米后坍塌,地税局的67名职工,有38人在这次地震中遇难,3人重伤。其实给我们简单介绍这一情况的地税局工作人员王芳,她家中就有4人遇难。闻听此消息使我们大家心里都十分沉重,让我们感到对受灾群众的心理疏导刻不容缓,受灾群众的心灵家园建设势在必行。

第二站:北川县城城外三道拐


北川受灾群众大搬家的场景

    午饭后,北川县地税局的梁容老师愿意带领我们去北川县城,她现在是地税局的职工,可她以前在北川县一中教过近20年的书,这让我们好感动。因为北川县城从6月22日开始大搬家,虽说刚开了禁,但如果不是当地的北川人,要想进入北川县城还是困难的。沿途有三道卡,我们费了很大劲,总算到了北川县城城外的三道拐处。在这里居高临下,可以近距离地看到北川县城大部分的县城城貌。在来的路上梁容老师就给我们讲了这次特大地震发生时的一些情况。地震后从安县方向通往北川县城城外的有些公路路基被抬高了六、七米,沿途处处可见由于山体塌方而滚落在路边的巨大山石。


关卡重重,出来容易进去难


巨大的岩石垮塌在北川县城外处处可见

    下午三点钟时,我们看到大滑坡的西北角处,大约有200人在那里,据说是6月22日上午有人发现这里的地下有烟冒出,便顺着废墟的缝隙大声向内喊:“如果有人活着,就请把烟再冒的再大一点。”果不其然,没一会,地下冒上来的烟还真大了些,发现这一情况的人,迅速报告了北川县抗震救灾指挥部,于是又来了部队官兵准备进行营救(在6月24 日的凌晨两点半,我们从成都电视台播放的节目中得知,两批营救队伍用生命探测仪探得的情况是:地下没有生命活动的迹象)。

第三站:北川县一中的校园


北川一中昔日的三栋教学楼在地震时夷为平地

    停止生命抢救后的北川县一中的废墟里,还埋着许许多多北川县一中的师生。这里实际上已经成了“北川县一中地震罹难师生的公墓”。来到这里的人,没有一个心情不沉重的。校园里时而响起劈劈啪啪的鞭炮声,这鞭炮的响声代表着家长和亲人对罹难者哀悼的心声。在短短的半个多小时里,有三拨家长和亲人为他们的死者鸣放鞭炮,然后就哭着离去了。


宋磊的妈妈在向人们讲述曾让她引以为荣的儿子

    在废墟旁一对久久不愿离开的家长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两人是北川县一中高一•十班苏阳同学的父母,他们今天是第一天来到这里。他们哭诉着对我们讲道,他们家苏阳是去年北川县桂溪乡唯一一位以优秀的成绩考到北川县一中的,这当时成了他们家的骄傲。苏阳的妈妈还拿出苏阳生前的照片给我们看。此时,我们除了聆听他们的哭诉外,唯一能做的就是:成都的志愿者吴琦姊妹拥抱着苏阳的母亲,其他的人则将手搭在的苏阳父亲的肩膀上(这些肢体动作语言都是开展心理咨询时必不可少的)。这时,苏阳的父母又告诉我们:自从苏阳出事后,还没有任何外人这样安慰过他们,他们的伤口被一次次的撒盐,今天才总算得到了第一次安慰。我们留下了苏阳父母的详细的通讯地址、邮编、手机号码,以便今后长期跟踪,进行心灵抚慰。

 

本文标题:成都:北川见闻录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