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张充仁与土山湾


2008-10-30 15:05:39 作者:陈耀王 来源:新民晚报

    20世纪诞生了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张充仁,他是我国近代雕塑艺术的奠基人之一,也是杰出的画家。无论素描、水彩、油画、国画、连环画和摄影,还是翻译、教育均有建树的一代宗师。这样德艺双馨的艺术全才,在美术界中,是无与伦比的。他的名声超越了国度,在西方有十亿多人知道他,并影响了好几代人。但他青少年时代在土山湾的一段经历,却鲜为人知。


张充仁生活照

    张充仁1907年诞生在中西文化荟萃的徐家汇,4岁丧母,做木匠的父亲,把他送进土山湾孤儿院。在这座由传教士创办的孤儿院里,设有学校和美术工场,为孤儿们提供食宿、教育和职业培训,是我国最早的西洋美术传授机构,曾被徐悲鸿誉为“中国西洋画的摇篮”,张充仁在那里接受了西方艺术的启蒙教育。7岁时进入教会办的类斯小学,他的艺术天赋被日本画家田中德校长发现并刻意栽培,培养了他浓厚的绘画兴趣。张充仁14岁进入远东最早的土山湾照相制版部,师从爱尔兰画家安敬斋修士,他在那里学习摄影和照相制版等技术。安修士每天清晨还抽出两个小时教他法语与绘画,系统地学习素描、水彩和油画等技艺,从临摹欧洲名画到郊外写生,锻炼他的写实功夫。那时马相伯老人正好退隐在土山湾孤儿院内,张充仁经常向这位爱国老人求教,学习书法、古文和先秦哲学。使他从小就受到中西文化的双重熏陶,吮吸着中西文化交融的乳汁,打下了坚实的造型和美学基础。19岁时,张充仁应邀为徐家汇教堂历任19位院长神父绘制肖像画,这批油画画得惟妙惟肖,深受中西画家的赞赏,从1926年起一直供奉在徐家汇大教堂,直到“文革”中被毁,长达40年之久。


1935年张充仁在比利时创作沙勿略全身塑像

    1928年张充仁21岁,满师后接替戈公振,出任上海《时报》星期画刊主编。他在土山湾学到的绘画、摄影等技艺和中西文学的修养,使他逐渐崭露头角、享誉沪上。他和郎静山等一起创办美社摄影会,并和茅盾、严独鹤等交友。张充仁釆用法国维涅尔手法融合中国画精粹的水彩画,深受他的同门师叔,被誉为“中国水彩画第一人”的徐泳青的赞赏。1930年比利时负责“中比庚款奖学金”的艾尔思(Hers)曾当面问张充仁:“你的水彩画很清新,你画得这样好,为什么还要到西方去学画呢?”当场请他到杭州、普陀山写生几张水彩画。可见早在出国前,张充仁的水彩画和油画,已得到中西行家的肯定和赞赏!


张充仁为法国总统密特朗塑像

    1935年张充仁抵达欧洲,只有小学文凭的他,凭着在土山湾打下的扎实功底,顺利地考进了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高级油画班”,师从巴斯天院长,当年他就考了第二名,获得了奖学金;次年又被隆波教授看中,转入“高级雕塑班”。他为布鲁塞尔百年宫顶雕塑的大型城雕和帮助埃尔热编绘的《丁丁历险记——蓝莲花》等;以及半个世纪后他再次赴欧洲为埃尔热、德彪西甚至法国总统密特朗塑像,使他誉满欧洲,成为中国雕塑家进军欧洲的第一人和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1981年张先生从欧洲回国后,还专程去徐家汇拜访土山湾的末任管家师叔余凯修士,表示他浓浓的土山湾情结。

    下一篇请读:《一个“80后”女孩的“土山湾人生”》

 

本文标题:张充仁与土山湾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