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过眼云烟


2009-03-16 10:16:41 作者:马达钦 来源:信德报(总第367期)

    这个成语表面的意思是:从眼前飘过的云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太过重视。现在也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过眼云烟这个成语出自宋代苏轼的《经进东坡文集·宝绘堂记》:“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
    苏东坡的意思大概是说:“小时候,曾经喜欢书法和绘画。家里收藏的珍奇,害怕遗失了;别人收藏的佳作,又唯恐传不到自己手中。以后,随年龄增长,渐谙世事,不禁自嘲:我轻视富贵却重视书法,轻视生命却重视绘画,这不是主次颠倒、失去了做人的自然本性了吗?从此,我不再痴迷书画。如果见到喜欢的,也有收藏,但是被人索取,不再惋惜不舍,我把这个比喻叫做‘云烟之过眼’;各种鸣禽叫声悦耳动听,难道不满心欢喜地欣赏吗?可是鸣禽飞走了,我也不再惦念它们了。因此,书法绘画经常使我愉快,而再也不能成为我的心病了。”
    云烟都是时聚时散,变幻无常,没有恒定,这成为很多事物的比喻。
    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江南春》诗云:“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色虽好,但能春艳几时?古今楼台多姿,终成云烟过眼。
    南宋诗人陆游的《示儿》诗说:“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文中拳拳之心可鉴,怎奈诗人已故几百年。
    世物无常又无恒,所以我们不能太执著。有人以为这种思想太过消极,但是世事确实如此。与其以虚为实,不如正视生命中的无奈,寻求更高的答案。
    《要经汇集》中有一篇《圣灰经》,很有意义:“天主之言、天主之训:世中皆微,皆灰而已。昨日出于灰,异日归于灰。”这是直截了当告诉我们,人是灰土,如圣灰瞻礼中,每个人都会擦圣灰,主礼神父对我们说:“人啊,你要记住!你原来是灰,将来还要归于灰!”事实不正是这样吗?
    圣经的训道篇上说:“虚而又虚,万事皆虚。人在太阳下辛勤劳作,为人究有何益?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大地仍常存在。太阳升起,太阳落下,匆匆赶回原处,从新再升。风吹向南,又转向北,旋转不息,循环运行。江河流入大海,大海总不满溢;江河仍向所往之处,川流不息。万事皆辛劳,无人能尽言:眼看,看不够;耳听,听不饱。往昔所有,将会再有;昔日所行,将会再行;太阳之下决无新事。若有人指一事说:‘看,这是新事。’殊不知在我们以前早就有过。只是对往者,没有人去追忆;同样,对来者,也不会为后辈所记念。”(训1:2-11)
    人生固然看似过眼云烟,但是《圣灰经》也告诉我们重要的人生道理:“为灰耶!为人耶!天主提拔之为人,不顾,就为灰。”
    原来信仰使虚成为实。世事表面看色彩缤纷,但却是过眼云烟;天主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是真实无伪。没有天主的提拔,人真是一撮灰土而已呀!
    所以《圣灰经》提醒我们要信赖天主,要以感恩之心颂谢天主:“谢圣父圣子圣神,三位一体。天主原以泥土造成人类,今当谢主洪恩。望主提拔我,赐我常存谦下之心,不生骄傲之念。凡我所思、所言、所行,俱赖主提拔,佑我行善,挈我升天……”

 

本文标题:过眼云烟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