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2009-05-07 10:04:04 作者:肖耐安 来源:信德报(总第372期)

    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不要小看这一粒小小的晶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确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盐为人物质生活所必需。古人将盐视为“百味之祖”、“食肴之将”。今天以科学的角度来看,盐不仅是一种调味品,盐还肩负着防治碘缺乏病的特殊使命,因碘是人体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盐作为纯碱、烧碱的基础原料,又是“化工之母”百业之本。盐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盐,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它涉及到多个自然和社会学科。盐,看似普通,实则珍贵,某种意义上价值超过黄金。纵览历史长河的轨迹,盐对维系人类生存与繁衍,保障民生,防病治病,推进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盐,是我们物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如同血液;盐,也是基督徒精神生活中不可替代的支撑,如同灵魂。当主耶稣在《登山宝训》宣布了“真福八端”后,接着又说道:“你们是地上的盐,盐若失了味,可用什么使它再咸呢?它再毫无用途,只好抛在外边,任人践踏罢了。”(玛 5:13)在这一段话中,耶稣通过“盐”的比喻和隐喻方式,提醒门徒们应用善言善表,教导和感化别人,以免被恶习所腐化。更警示门徒,不要自己腐化;否则,自己不但成了无用之人,而且还要受人轻视,并受到永罚。面对今天,我们基督徒又能从这些经文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王元化先生《谈想像》一文的附记,有段回忆:“记得小时侯一位学圣品人的长辈对我说:《圣经》上说的‘你们是世上的盐’比‘你们是世界的光’(玛5:13-14)更好,因为光还为自己留下了行迹,而盐却将自己‘消溶’到人们的幸福中去。”(《谈文短简》,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版)我想耶稣“盐”和“光”的比喻,其意是劝勉基督徒身体力行荣主益人的爱德生活,见证基督的福音精神。咸味,是说某种无形而实有的效果;光照,是为了做人间的榜样、楷模。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感觉到描述“盐”的两个关键性的词汇,“消溶、咸味”,我想这两个词汇很值的我们在今天去反省和思考。
    盐原是好的(路 14:34)
    盐是调味和防腐用的东西,但如果“盐”不首先“消溶、溶解、融化” 自己,就不能融入、进入世界,就无法成为世上的盐。“消溶”的意义,使我们想到自我的牺牲精神,就是我们基督徒的奉献意识,又可以包括我们的反省意识,就是在融化自己的同时,去掉自己的不足,在融化之中保持纯净。融化还表明了和普通事务的结合,我们所说的活出基督来,就是让基督在我们的社会实践中体现出来。耶稣正是用这些普通生活的必需品“盐”,这种无形(消溶)而实有的效果,来说明基督徒在生活中的必须,对我们来说这就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了。我们应该晓得许多平常的事物在人们看来似乎没有什么重要之处,但却是日常的生活中的必须。世界上有许多的小事情,非常的普通,但基督徒却可以从这节经文中思想到自己所要做的,恰恰是从小的事情上见证主耶稣的。遵从主耶稣“盐”的精神。消溶自己、空虚自我、牺牲个人,调和世界。在细微之处体现耶稣基督的大爱,彰显天主的光荣。
    在你们中间当有盐,又该彼此和平相处。(谷 9:50)
    盐是咸的,具有调味的作用。基督徒在世上要做和睦的工作,将福音这个好消息传给所有的人,使他们与天主和好、与人和好、与己和好、与社会和好、与自然和好、与万物和好。我们晓得人是个体,教会是群体。个人不能离群索居,必有赖于众人,举凡一切皆相辅相成,非一人之功。同样,教会之成亦有赖于个人——每个基督徒。有赖于人与人之间的和好。耶稣在“真福八端”中说:“缔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玛5:9)“和平”就是和睦、和好。基督是和平之君,他带给人类是和平的福音,基督的工作就是成就和平,追随他的人就做到使人和平,与人融洽和谐。基督宗教的这一道德理念,显然是人与人和好相处之美德,是营造教会和好的前提。在一个充满纷争的教会团体里,要使人与人之间能坦然相处,建立和好的人际关系,就应遵循主耶稣的教导:“凡你们愿意人给你们做的,你们也要照样给人做。”(玛7:12)。这是人与人和好的金科玉律。所以,只有我们基督徒彼此间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关爱,多一些牺牲。每个人都能善尽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发扬基督盐的精神,坚贞不屈、纯洁自爱、与人为善、懂得奉献,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方能达致调和世界。
    盐若失了味,可用什么使它再咸呢?(玛 5:13)
    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在各种化合物之中最为稳定,盐因此象征稳定、永恒、忠贞、不背叛;盐是基本味料,乃人身体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因此,也象征基督徒在生活中,处处亲近上主,不离上主。盐,是上主喜爱的调味品;盐,也是上主挚爱的精神。因此,在《登山宝训》中,当主耶稣一口气使用了两个比喻:他的门徒是“盐”,他们是“世界的光”;如果前一种说法描述了他们自己的品质,那第二种说法就是说明了他们与相关事物的关系。以此,从耶稣话语的上下文中可见他思想上的丰富。但是,由于时间和环境的变化,盐失去了味道也是有可能的。那么,盐若失了味,可用什么使它再咸呢?耶稣的回答是:“它再毫无用途,只好抛在外边,任人践踏罢了。”(玛 5:13)在这里不仅使我想到,主的门徒之间的争论,显示谁为大,使徒若翰看见一个人奉主耶稣的名赶鬼,就禁止他,因为那人不和他们在一起。这种嫉妒纷争能够绊倒人,也能使自己跌倒。于是主说:“你们里头应当有盐,彼此和睦。”(谷9:50)犹太学者还将盐隐喻为“智慧”,盐失去味道,即意味着变为愚拙。“认识上主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得救的智慧才是真智慧。基督徒在世上要将得救的智慧力所能及地传给每一个人。“盐”若失了味,就失去了认识基督福音的智慧。

 

本文标题: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