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司铎——基督及教会的仆人(一)


2009-07-20 09:40:08 作者:陈平苍神父 来源:信德报(总第380期)

    有朋友问:“作为特蒙天主召叫的司铎,你以为司铎是做什么的?更好说,天主为什么要召叫你们成为司铎?”朋友的问题在向我挑战,一方面让我重温并反省自己的铎职生活,另一方面也使我再深入地认清天主在司铎身上的伟大计划。
    为了阐述司铎的使命,教宗本笃十六世特别提到了圣奥斯定的定义:基督的仆人。“仆人”一词的意思表达了一种关系的概念:仆人与主人的关系。而司铎是“基督的仆人”的含义强调了他与基督密不可分的关系。总体来说,司铎是蒙召为基督及其教会服务的仆人。
    先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1990年的圣周四给司铎们的信中提到:“司铎职务不是一种制度,为统治平信徒或高于平信徒的一个阶层。主教、司铎及执事只是为平信徒的益处而存在的,从这个层面上也可以说,司铎只是仆人而已。”教宗强调司铎的身份就在于服务,正如基督来不是受人服侍,而是来服侍人的(谷10:45)。而这服务的工作在司铎的三种职务上完全显示出来:即善牧(君王)、先知及司铎。

一、 善牧:服务天主子民
    当耶稣的门徒注意到大批群众在荒野地方因为听耶稣讲道而没有食物时,他们就告知耶稣。但耶稣并没有自己解决,而是给门徒们说:“你们给他们吃的吧。”(路9:13)他们的反应先是惊慌,因为只有五个饼和两条鱼,无法满足五千人的需要。耶稣没有以自己的全能取代门徒的牧人身份,也没有难为他们做不可能的事,而是授权于他们,并通过他们为群众显了五饼二鱼的奇迹。今天的司铎是被召来跟随耶稣基督作善牧的。“我是善牧,我认识我的羊,我的羊也认识我……并且为羊舍掉我的性命。”(若10:14-15)他们的使命是由基督善牧的使命引申而来,他认识、饲养、领导他的羊群,并去寻找那些失落的和在羊栈以外的羊(若10:1;路15:3-6)。为此,作为天主所立的牧人,他们必须:
    1、他们应努力了解人们每天生活的情况,犹如牧者认识他们的羊群一般(若10:14)。司铎:特别是有牧职的司铎,必须知道堂区教友的基本情况,如:他们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司铎有必要挨家挨户地走访他们,不但知道教友的名字、年龄和他们每人的面容,更要了解他们对教会、对信仰的认识,还有他们心灵上最需要的是什么。耶稣在喊匝凯名字的同时,已知匝凯需要的是什么,到他家里作客以满足他的需求。遗憾的是,我们很多身为牧人的司铎们,却不知道羊的需要,甚至连羊的名字都叫不上来。
    2、他们应生活在人们中间,犹如“兄弟在兄弟姊妹之间”(司铎职务与生活法令9):耶稣善牧从天父的怀抱降来我们中间,完全屈尊自己又称我们为兄弟姊妹,他亲身体验我们人生中的酸甜苦辣。这样,虽然生活在痛苦与不幸中,我们仍不感到寂寞与孤独。很痛心的是,今天许多教友只有在弥撒中远远地看到他们的牧人,这还算是幸运者,有偏僻地方的教友常年根本就见不到牧人。这就要求我们做牧人的应该是:随时可见到,透明的、可以接近的、经常将自己心门打开让教友们认识的牧人。只有这这样,教友们才能对牧人有完全的信任与开放。
    3、他们应注意戒避任何能予人恶表的事(格后6:3),并以榜样走在他们的前面(若13:15):耶稣痛恨那些立恶表的人,并明言立恶表的人是有祸的,不如拿一块驴拉的磨石,系在他的颈上,沉在海的深处(玛18:5-7)。耶稣善牧用尽他的一生为我们立了爱的榜样,好让我们时刻生活在他的圣爱中。当教友们得知他们的本堂公开反对主教时,他们或者会用同样的态度反对本堂神父,或者因此而不参与他的弥撒。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即使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老螃蟹也无法矫正小螃蟹的步法。己之不正,焉能正人就是这个道理。
   4、他们应将自己整个的生命献给羊群,没有任何的保留。耶稣善牧就是为了我们人类——他的羊群,而将自己的生命完全献出。蒙天主召叫的司铎们不是佣工,他们不应该对羊漠不关心,甚至在危险的时候弃羊逃跑(若10:12-13)。所以,司铎首先关心的不是自己,而是教友们的信仰、生活及其他需要。当我们的司铎弟兄在攀比笔记本电脑、豪华小轿车和其他高级享受时,可曾想过我们羊群的需要。他们在信仰生活上出现危机时,我们的司铎弟兄在哪里?
    总之,司铎借着祝圣被召如同善牧基督一样,以整个生命来彰显他的牧灵爱德。基督曾对困苦无助的群众动了怜悯之心,因为他们像无牧之羊(玛9:35-36)。他在寻找迷失的羊,并为他们的回归而欢欣庆祝,他又亲自领他们到青翠的草场,用自己的生命来滋养他们。同样司铎分享基督本人的牧灵爱德,就是将自己完全地给予教友及整个教会,以显示基督对他羊群的爱。所以,当司铎接受这职务的召叫时,就做了爱的选择,无私的爱着所有天主的子民,和基督一样为他们洗脚服务。 (连载一

本文标题:司铎——基督及教会的仆人(一)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