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上海天主教与“世博会”的四次交汇


2009-12-22 14:13:38 作者:张多默 来源:《信德报》2009年12月20日,36期(总第395期)

    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上海天主教土山湾工艺品厂成立,这是中国第一所西方艺术专科学校,至2009年,已有159年历史。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将隆重庆祝土山湾工艺品厂建厂160周年。土山湾画馆,是中国西洋画的摇篮,土山湾还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石印书馆。在“世界博览会”的历史上,上海天主教的土山湾工艺厂与四次“世界博览会”有关。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以“土山湾文化”为核心的“海派文化”将会再现辉煌。

土山湾画馆与世博会展品“中国牌楼”
    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大批天主教传教士前来上海,在徐家汇建造天主堂、修道院、天文台等建筑,形成了天主教社区。土山湾原位于徐家汇南部,当时占地约80亩,因开挖河道,堆泥湾处而形成高地,故名。土山湾孤儿院的前身为蔡家湾孤儿院(院中孤儿由天主教柏葆禄神父收养)。至1867年孤儿数目已达342人。“衣之食之,教以工艺美术。”院中先后收养孤儿约2500人。教习孤儿工艺美术之地,就是土山湾工艺厂,俗称“土山湾画馆”。此间渐次设立绘画、雕塑、印刷、照相等工场,由擅长建筑设计、雕塑、绘画、印刷和其他技艺的传教士指导,制作宗教和其他用品。中国近代不少新工艺、新技术等皆发源于土山湾。如西洋油画、镶嵌画、彩绘玻璃生产工艺、珂珞版活体铅字印刷工艺、铜锌玻璃版照相工艺等。


精美的中国牌楼在世博会上一鸣惊人

    1850年以前,教孤儿学习西方工艺品制作的是西班牙籍耶稣会士范廷佐(Ferrer),他擅长绘画和雕刻。范廷佐的接班人是中国籍的修士陆伯都。1874年,活体铅字引进了土山湾,教孤儿学会用铅字排印的,是耶稣会修士翁寿祺。他主持这个印刷所直至1896年去世,长达22年。他用活字版排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本中文书籍——天主教的《弥撒规程》。土山湾孤儿院内还设有小学,1914年“土山湾教徒村”已有113户人家。土山湾画馆比中国最早的美术学校如刘海粟等1912年开设的“上海图画美术院”等早出半个世纪,著名的月份牌画家徐咏青、杭雅英等都曾在此学习绘画。任伯年、刘海粟、徐悲鸿等亦曾间接受教于画馆。雕塑家张充仁19岁时,就担任了徐家汇天主堂的艺术总监。中国雕塑艺术奠基人张充仁就是在土山湾学成后,赴比利时留学的。他也是中国雕塑家进军欧洲的第一人。在讲法文的国家中有10亿人知道张充仁,他的代表作:“法国总统密特朗”雕塑、“世纪伟人邓小平”雕塑均闻名全世界。在世界艺术史上,人们都不能忽略“土山湾”这个名字。徐悲鸿说:“中西文化之沟通,徐家汇曾有极其珍贵之贡献。土山湾有习画之所,盖中国西洋画之摇篮也。”
    1912年,天主教传教士葛承亮带领土山湾孤儿工艺院数十名有工艺才华的孤儿,经过一年多时间雕刻成一座土山湾中国牌楼。资料显示:“牌楼身高5.8米,宽5.2米,牌楼有四个柱子,柱子上饰有蟠龙,腾出云海,直入云间,吐火纳珠。柱子底部环饰大小42只狮子在打闹嬉戏。柱子基底两边是向外的鼓形装饰,上面有3只幼狮在戏球。柱子上有竹叶,屋顶饰有兵矛戟,栩栩如生……牌楼前后各有一块牌匾,上书八个镀金大字,每面四个字,正面是“功昭日月”,背面是“德并山河”,同时衬以菱形底纹,上下饰有龙纹,左右则是凤凰纹饰……仅雕刻部件就多达千件,堪称举世罕见。这座精美的土山湾牌楼反映了我国清末民初的木雕艺术水平,堪称中西文化交融的艺术精品。而建造这座牌楼的目的,就是要参加“世界博览会”。

“中国牌楼”世博会获奖,辗转回归祖国怀抱
    为了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示中国的工艺美术,1914年,牌楼从中国上海被运往美国旧金山参加“巴拿马——太平洋世界博览会”。土山湾送出的展品有19件在这次“世博会”上获奖,其中土山湾画馆绘制的徐光启、利玛窦等人的4幅水彩画,现在还被收藏在美国天主教旧金山大学。“土山湾文化”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作出了杰出的历史贡献。这也是中国的“海派文化”在世界博览会上第一次登台亮相。1933年,土山湾中国牌楼又出现在美国芝加哥举办的“世纪进步”世博会上。1939年,土山湾中国牌楼第三次露面于美国纽约举办的“明日世界”博览会上。此次世博会闭幕后,曾经由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收藏。1985年,牌楼所有权为瑞典建筑师M.Woeler所有。2007年,一份来自美国资料档案中关于土山湾牌楼的录像资料进入了上海徐汇区几位政协委员的视线:清晰的影像,巨大的牌楼……人们都被这精致壮观的牌楼所震撼,这些政协委员表示,无论如何也要争取让“浪迹天涯”的土山湾牌楼回归祖国的怀抱。经过艰苦积极的努力,徐汇区文化局终于于2008年,和瑞典的一位大学教授、建筑师联系上,找到了土山湾牌楼的去向。
    2008年7月始,上海市徐汇区文化局代表和M.Woeler经过多次友好接触和洽谈,于2009年4月23日签订了土山湾牌楼的转让协议书。原收藏者表示,中国对于土山湾的重视,让他真正见识了中国开放的政策,这是他愿意奉还中国珍宝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也为今后中国追回流失海外的文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模式和典范。2009年6月30日,一艘承载着土山湾牌楼的货轮从瑞典斯德哥尔摩港到达中国上海,7月,牌楼也终于回归祖国——位于上海蒲汇塘路55号的土山湾博物馆仓库。因此也掀起了新闻高潮——土山湾牌楼回归,上海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人民日报海外版、新民晚报、上海旅游时报等都不吝版面、连篇累牍地进行介绍。2009年底,牌楼将完成修缮的工程,第四次出现在世博会上,成为中国馆的地标性建筑。世博局也已经就此提出了有关设想。从更深的意义上来说,牌楼的回归实际上也象征了土山湾历史的回归。

上海“世博会”再次登台
    最近,在由徐汇区文化局、复旦大学历史系和宗教学系等单位举办的“土山湾文化历史讲坛”上,2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充分肯定了“土山湾文化”对中国近代史产生的重要影响。中国近代著名的画家周湘、张聿光、徐咏青、丁悚、张充仁等是中国第一批“海派画家”,均与土山湾关系密切。而著名的工艺大师徐宝庆,这个当年土山湾的孤儿,以他为首创作的海派黄杨木雕已被列为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山湾工艺学校”成立的目的,是为上海天主教会培养宗教宣传的绘画和雕刻人才,但也培养出了近代中国一大批艺术家,并且成为中国出现的第一所职业学校。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海派文化”代表“中国牌楼”将会再次登台亮相。

 
“流浪”百年的中国牌楼终归祖国怀抱,备受瞩目

 

本文标题:上海天主教与“世博会”的四次交汇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