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我们究竟结了多少“果子”


2010-03-12 09:34:31 作者:张公显 来源:《信德报》2010年3月10日,8期(总第403期)

    为了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善行”的重要性,主耶稣曾讲了无花果树的比喻,同时也对那棵找不到“果子”的无花果树准备采取“砍掉它”的严肃处理,这又怎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警惕?
    从福音的原文看,让主人生气的地方就是:“这三年来,我一直在这棵无花果树上找果子,竟找不到”(路13:7)。那该多么令人失望?由文中所强调的“三年”推想,时间已经够长了,而“这棵树”为什么依然如故、没有丝毫的改变呢?一年的失误可以原谅,两年的失误可以容忍,但接二连三犯同样的错误那就难辞其咎!因此主人“砍掉它吧!何必白占土地”的措施便在情理之中,无论谁都会这样去做。
    再由文中的“找”字猜想,这棵树的“枝叶”还是相当茂盛,要不然还需要主人找吗?如果它少枝缺叶,有果没果一望便知,那又何须仔细寻找?但在繁茂的枝叶背后却始终没有找到主人所期待的果子,那又怎能让它继续存留而浪费资源、浪费人力物力和园丁倾付心血的苦心经营?
    仔细想来,觉得这棵无花果树正是自己和大多数教友信仰生活的真实写照,我们的确徒有繁茂的信德枝叶,却无真正的爱德果实,且常是年复一年地重复着这种“有名无实”令人感叹的悲哀:几乎每天都要用同样的豪言壮语,或者说花言巧语向天父祈祷:“求你宽恕我们的罪过,如同我们宽恕别人一样”,但在实际生活中却一如既往地对那些得罪自己的人耿耿于怀、斤斤计较、难释前嫌,甚或仇恨满腔;几乎每天都要进堂,非常虔诚热心地参与弥撒、恭领圣体、向主耶稣许愿保证,要爱天主在万有之上,且爱人如己。但离开圣堂以后却依然如故、一切照常,心心念念只为“钱途”,来来往往皆为名利奔忙,连一点“美善”的影子都看不出来:究竟为爱天主做了些什么?在生活中又如何体现了爱人如己?究竟帮助了谁?哀矜了那一个穷苦人呢?施舍了多少钱财衣物?我们常常会在美妙的歌曲中咏唱,在大庭广众面前宣讲:要跟随主耶稣,效法主基督,要舍己为人,牺牲奉献,但在实际生活中究竟落实了多少、兑现了多少?相信每个人自己心里都清楚。
    毋庸置疑,没有行动的信德是死的(雅2:14-26)。即使我们表面上很虔诚,说起来头头是道,但如果没有具体的善行,这种外表的“形式”有什么用?“难道这信德能救他吗?”“正如身体没有灵魂是死的,同样,信德没有行为也是死的”(雅2:26)。
    我们往往会以为,只要念了早晚课,念了玫瑰经苦路经,常常进堂望弥撒领圣体,那就算尽了作好教友的本分,完成了恭敬天主的任务,即可心安理得、万事大吉,其实是大错而特错!离真正的信德精神和主耶稣的圣训相差十万八千里。因为再美妙再动听的善言若不兑现,也只能是谎言,再美好再圣善的誓愿若不实践也是一种欺骗,而信仰生活的关键就在于善的兑现和实践,否则,信仰也就成了“纸上谈兵”。
    我们究竟结了多少善果?确实值得深刻反思,我们绝不能再停留在只唱高调,徒有繁茂枝叶的信德外在形式上,却要以实际行动——哀矜施舍、帮贫扶困、救苦助残、抚慰疾患、支持卑微、鼓舞弱小等善行的“果子”来彰显耶稣基督三令五申所强调的博爱精神,如此才能满全天父的心愿,还报他无微不至关心照顾栽培浇灌的深恩大爱。
    即使以前我们徒受主恩,未结善果,但也不能自暴自弃悲观失望,而应重新振作奋发图强。主之所以容留我们存活,那就充分说明他对我们仍然抱有希望:“再容留它这一年吧!让我周围掘掘,再放些肥料,或者将来会结果实……不然,你就砍下它”(路13:8-9)。
    亲爱的兄弟姊妹,趁着主还在对我们宽恕怜悯不断施恩的时期,赶快尽力多结些“果子”吧!如果我们我行我素、执迷不悟,真的让他砍了,那就悔之晚矣!

 

本文标题:我们究竟结了多少“果子”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