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再谈珍惜教会文物


2004-01-07 09:10:18 作者:省醒 来源:信德报(第204期)

    看完刘云肖先生《请珍惜教会文物》一文后,心中感慨万千,不禁也想说说我心系念的几件事。
    天津望海楼教堂,始建于1869年,坐落在海河河畔,紧靠狮子林大桥。这座闻名遐迩的老教堂在现代化城市中依然因着自己的庄严、肃穆、神圣而吸引众多游客频频光临。不可否认,这座教堂在建设文明城市的构想中有着极大的价值,她也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但是,今年四月份开始的“海河改造工程”却似乎没有把望海教堂列在规划之列。本来这次工程的口号就是“打造世界名河”,决策者目的是好的,但是他们并没有考虑到教堂在一个城市里的重要性。因此,导致了为了打造世界名河而要把狮子林桥桥身抬高,桥身一抬高,自然教堂门前的一段路面要修为缓坡,教堂堂面被遮去许多。又,教堂右侧的海河东路路面也在加高,这样以来教堂就形同处在一片洼地。这样不合理的规划实在令人伤心,但从工程开始之日起到桥身抬高没有人真正关心这件事。
    紫竹林教堂实因望海楼而闻名于世。她位于天津修女院旁边,地处营口道,靠近张自忠路。此堂建于1872年,已有131年的历史了。而今这所曾被用不仓库的老教堂已经满目疮痍,破烂不堪,最可怜惜的是堂内的大理石祭坛由于雨水浸泡已是锈迹斑斑,手一摸,便脱落一层。其他的如神圣的穹顶也已多处塌陷,开裂。虽如此 ,可堂里面的神圣气氛却丝毫不减,我曾于堂内抬过木头,她给人的和谐神圣是现在一些新式圣堂难以具有的。天津教区曾经就此堂是修复还是拆了重建征求过信友的意见,不知后果。我窃以为还是在原有的基础上重修的好。但当下最紧迫的是赶快做些保护防雨措施,恕我直言,如果从归还之日起就加以保护、修缮,教堂恐怕不会有今天这般模样……
    今年6月12日天津晚报登载了记者孙筠的一篇消息,报道中说由于海河改造,老房拆迁,拆出了一座教堂。后经证实这就是1870年因天津教案遭毁的仁慈堂,她处于金刚桥旁,和袁世凯官邸隔海河而望。我于13日赶往,当时有许多老人也前来观看,其中一位曾经得到过仁慈堂修女的抚养,也有的说小时候修女曾给过糖吃,还有的说当时因家穷而到仁慈堂看过病。仁慈堂始建于1862年,是仁爱会修女抚养孤儿的地方。仁慈堂在解放后大概是被改为轮胎制造厂,是此拆迁才从一堆老民房中被拆出来。由于该堂的非凡意义,教区主教及神父已和有关部门联系,希望政府保留、归还这座教堂并重新修建。观之这三座19世纪后期的教堂在天津众多外国建筑风格中实在别具一格。正如在天津人民准备庆祝天津建城600周年之际,一些有识之士就城市规划所提出的一些建设性意见,如方兆麟先生在《天津青年报》发表的天津“万国建筑博览会”一文结尾就呼吁说:“天津的风貌建筑是天津的一宝,它既是人类文明精华的一部分,又是被殖民统治的屈辱印记,同时也是天津不可再生的、潜在的旅游资源。充分保护、展示和利用好这个资源,也许比拆掉重建现代化大楼更有深远意义。”
    教堂在文明城市里的重要我们可以从世界上几个有名城市看出:法国有圣母院,罗马有圣伯多禄大殿,德国有科隆大教堂,英国有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等,这些教堂不但是宗教信仰的圣地,而且也是旅游圣地,她们不但显示着一种文化,更预示着一种精神。所以天津人民如果能以积极的眼光看待天津市的这几座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天津正在改造海河,而望海楼教堂、紫竹林教堂、仁慈堂恰都处在海河两岸,如果精心规划,利用好资源,那么谁会怀疑她们不能成为海河旅游带上的几个亮点呢?

本文标题:再谈珍惜教会文物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