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罗马:隆巴尔迪神父说“英国人民专心聆听教宗的讯息”


2010-09-21 09:26:19 来源:梵蒂冈电台

    教宗本笃十六世已经于19日下午结束他在英国的4天国事与牧灵访问返回罗马。在这4天繁多紧凑的活动中,他不仅怀着慈父的爱探望了英国天主教信友社团,同时也与英国政治界、其他宗教人士特别是与英国圣公会的领袖和教徒会晤,一同举行了充满大公精神的祈祷聚会。深受英国人爱戴的纽曼枢机不仅是教宗在这些活动中讲话所不断提起的楷模,更是19日弥撒中的主角,因为教宗在这台弥撒中册封了他为真福,而这也正是教宗这次访问英国的一个主要目的。关于教宗这次英国访问,我们请圣座新闻室主任隆巴尔迪神父谈谈他的感想。隆巴尔迪神父是教宗此行的随员之一:

    问:隆巴尔迪神父,教宗这次英国之行的结果都是正面的吗?
    答:是的,我愿意说,教宗所关注的方面都有正面的成果,就是可以以基督的名,以基督信仰的名,宣布好讯息,而且知道这讯息进入了那些乐意聆听他的人的耳中。教宗并不重视听众数目庞大,即使事实上来听他讲话的人数目的确庞大,重要的是他们真正聆听了他的讯息。我们非常安心,因为教宗愿意在此行中向英国社会、天主教社团、政治负责人士说的话都受到聆听。

    问:我们注意到英国媒体的语调有很大的改变,有人认为这是教宗个人的成就…………
    答:对,教宗不想做明星,这一点我们都清楚知道,因为这不符合他的为人,也不符合他的职务和他的期望。当然,知道人们认识了他并看到他的为人,看到他实实在在是天主的仆人,他一定也很高兴。教宗不仅仅是一位重要的导师和有深厚文化的人,正如我们所知道的,他也是一位谦逊、和蔼、具敏性的人,他愿意怀着极大的仁心走近他人。这一点,许许多多的人在这次教宗的英国行中都明白了。一些对他的偏见已经克服了,人们也认识他了。现在我们可以说,英国天主教信友和整个英国社会都对教宗的真面貌有更深入的认识,因此,也都把教宗当作朋友看待,当作是一位带来好讯息的人看待。关于这方面,英国电视有很大的贡献,事实上,如果使用恰当,电视节目能够做出很大的贡献。我们经常因为电视所放映的节目而批评这个传媒,但电视也可以做出很有用的贡献,正如在教宗访问英国期间所做的。英国电视不仅让人们看到有多少人参加教宗的活动和聆听教宗的话,并以近镜头让人们清楚看到教宗的面孔和他的一举一动。我还记得在教宗访问土耳其这个以伊斯兰教徒占绝大多数的国家时,人们正是由电视所播放的教宗的影像,特别是教宗在蓝色清真寺的影像,而明白教宗对伊斯兰世界的友好与尊重。在美国访问时,人们从电视看到教宗走在第五大街上的情形,他的笑容、他对人的慈爱、他的和蔼可亲,激起了美国人对他的热情、友谊和亲切感。在英国也一样,BBC和其他电视台所播放的教宗影像,帮助了人们明白并改变他们原先对教宗的看法,可以说,人们开始爱戴他,更乐意以正确的态度听他的讯息。

    问:英国首相卡梅伦在欢送会上说了一句很有意义的话,他说:教宗要求英国思考…………
    答:这的确是教宗此行非常好的结束,尤其是由英国政府领导人也是英国社会和生活中最具权威者的口中说出。教宗到英国访问是怀着不强迫接受但提出建议的意念前去的。向人建议信仰的讯息是一个正面的讯息,建议人们反思,以能够分辨、了解我们生活的社会和世界的情况,来应对今天和未来的重大挑战,知道我们应该追求的价值是什么,如果失去了重要的价值,我们要面对哪些危险。我愿意再谈谈关于这方面的事。教宗一向给予人好的建议,因为福音是一个为人类益处使人类获救的建议。但它也提醒世人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如果失去根源和方向所要面对的危险。因此,教宗为人们提出好的建议,同时警告人们所要面对的危险。然而,这些警告却常常被认为是争辩,有侵犯人之嫌。但其实都是出自对所有人,对社会,对世界的忧心,当卡梅伦首相说:“您邀请并要求我们的社会,英国全国停下来思考” 时,这显示他已经明白,教宗的讯息应该受到极严肃的重视,好能够明白我们应该追求的是哪种幸福,我们为谋求社会与全人类的福祉所应该走的是哪一条路。英国在世界上是一个具有很大权威的国家,这个国家表现出能够以正确的态度来接纳教宗的话,我认为,这是一个极大的希望象征。

    问:请神父谈谈您印象最深刻的情景…………
    答:整个英国社会一同聆听教宗的建议,是我印象最深刻的情景,就是教宗在西敏寺大堂发表谈话的情景。当时,英国社会各层面的代表都静默地专心 聆听,他们要听听教宗向他们做什么建议,要他们如何反思信仰与理性的关系、信仰在今日社会能扮演的角色和做出的贡献、我们大家对社会的前途所应负的责任。人山人海的听众在西敏寺大堂这个历史性场所专心听教宗讲话,而且从未有过教宗在这里发表讲话,我认为,这正表达了教宗此行的一个关键性层面。

 

本文标题:罗马:隆巴尔迪神父说“英国人民专心聆听教宗的讯息”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