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为什么杭州有卫匡国神父的墓地?


2011-01-24 10:45:27 作者:张多默 来源:《信德报》2011年1月1日,1期(总第432期)

    公元1307年,教宗格肋孟五世任命孟高维诺为北京总主教,辖远东教务,管理中国7位主教,3万教友。大都(北京)、杭州、甘州(张掖)、宁夏、西安等地设立了主教驻节堂。
    孟高维诺任命日老多主教为浙江第一任主教,日老多主教在杭州天主堂去世后,俾兰各兰为浙江第二任主教。1322年(元泰定帝至治二年),孟高维诺总主教任命柏若瑟为第三任浙江主教。皇帝赐御骑八名,从北京护送到杭州。柏主教在杭州近郊山中建大教堂一所、隐修院一所,招方济各会修生22名,在院苦读。据《和德理游记》记载,“杭州有四位方济各会的会士”。浙江天主教自1307年至2010年,已有703年历史,目前有杭州、宁波、台州、温州四个教区。
    1548年(明嘉靖二十七年),宁波府双屿岛已建有圣母无原罪大堂和小堂六、七处。1579年,罗明坚神父到绍兴传教。1611年(明万历三十九年),耶稣会士郭居静、金尼阁两位神父在李之藻的家中举行了第一台弥撒,这一天被称为杭州的开教日。1617年,天主教徒杨廷筠奉献自己住宅为天主教堂。1622年(明天启二年),杨廷筠奉献杭州大方井地产为传教士墓地。1643年(明崇祯十六年),卫匡国在浙江传教。
    卫匡国,字济泰,原名马尔蒂诺·马尔蒂尼(Martin Martini),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1643年来华。1646年在兰溪建立教堂一所。他在杭州、兰溪两地共居四年。1648年,在杭州付洗新教友250人。杭州教务发展迅速。1650年被委任为中国耶稣会传教团代理人。1658年致力于传教活动,得到浙江总督佟国器教友的支持,在杭州天水桥附近购地扩建圣堂。1659年开工,1661年新教堂完成。圣堂坐西面东,建筑面积520平方米,采用三行四柱的建筑风格,为当时全中国最华丽的教堂,亦即今天杭州市天主堂的前身。现为杭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卫匡国是一位颇具国际影响的汉学家、历史学家和地理学家。他的历史性贡献在于,17世纪中后期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在维护和推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是位举足轻重的人物。这首先表现在,通过用中文撰述的《逑友论》、《真主灵性理证》等著作,以及对孔子和儒家学说的推崇,卫匡国进一步确定和发展了利玛窦适应中国传统文化的策略。其次,这一时期,卫匡国在欧洲用拉丁文出版三部有关中国的著作,即《中国新图志》、《中国上古史》、《鞑靼战纪》,是自1615年利玛窦的著作《利玛窦中国札记》问世之后,及17世纪晚期有关中国人较多作品出版以前,欧洲读者见到的关于中国最新最全面的报导和评论。这使他成为欧洲早期汉学为树不多的几位奠基人之一。
    《鞑靼战纪》,记录了清兵南下和江南沦陷的实况。《中国上古史》讲述自人类原始至耶稣诞生期间的中国历史。1654年在德国出版的《中国新图志》,被近代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所推崇,他称:“卫匡国为中国地理学之父”。可以说,卫匡国也是推动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者。
    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卫匡国神父在杭州病逝,葬于留下镇大方井司铎公墓。拱券形墓顶上竖十字架。
    后钟鸣仁、罗如望、金尼阁、洪度贞、殷铎泽、法安多、艾奥庭等耶稣会士均葬于此地。
    2009年12月7日、8日,杭州天主堂庆祝卫匡国建堂350周年和本堂瞻礼(圣母无染原罪瞻礼),召开了卫匡国国际学术交流会。
    卫匡国墓已成为杭州著名的历史遗迹。

本文标题:为什么杭州有卫匡国神父的墓地?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