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善待跌倒的神职人员


2011-08-17 14:52:30 作者:划向深处 来源:《信德报》2011年7月20日,21期(总第452期)

    当今教宗本笃十六世在接受一位记者的采访时曾说过:世界上有多少人,升天堂的路就有多少条。这话很有道理,且具鼓舞性。从整体来看,走向天国的路,有独身和婚姻的区分。无论哪一种生活,都是我们应当格外珍惜的。
    教会自古以来就有许多人在世便预尝天国的生活:“不娶也不嫁,如同天上的天使一般。”公元11世纪左右,教会更将这种独身守贞生活作为一项规定,给予那些愿意将自己的整个生命奉献给天主的人,更好地,一心一意事奉天主。这虽不是一条教会的信理,但这规矩已经延续千年,成为一条潜定的法则。
    纵览教会已往的生活,修道人跌倒犯罪,不胜枚举。同样,神职人员在今天这个社会,跌倒也仍在发生,国外有,中国也不例外。这无疑为教会加上了不可抹去的阴影,深深影响了教会的光荣形象,也阻碍了他人加入教会团体。
    一篇《曾经也是神父》的文章更是许多修道人和教友茶余饭后不断探讨和分享的话题。不知大家有没有意识沉淀一下我们的思绪,关注一下这些已经跌倒的修道人,他们此时此刻怀有怎样的心情?我们是否应该更多的以包容、接纳和理解的心态给予他们安慰呢?也许说出这些话我会遭到很多唇舌的群起攻之。“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一个不负责任的家伙,谁会原谅”,“知道不适合,当初就不该选择这种生活”……
    乍看去,这些神职人员是永远没有理由和权利为自己的行动给予解释了,他们已经被他人所“审判”。但是在我看来,以一个正在修道路上继续着的人看来,我们不能将全部的责任归咎于这些跌倒的神职人员身上。
    从教会看,今天的教会深受世俗的影响和侵害,教会内的世俗之风已经成为一种强烈影响教会发展和进步的绊脚石。许多人贪图享受,贪图口腹之乐,而忽略了应有的神贫精神,忽略了与天主的关系,忽略了自己和教会的使命:引导这个世界走向正义、和平和圆满。
    很多修道人在这种大思潮下接受培育生活,便很难给自己的生活定位。加之修院培育的不完善,没有使受培育者树立起成熟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人生方向,毕业后便匆匆忙忙走向了传教的神职界。碰触社会,漠然发现自己是如此的幼稚,甚至有种被欺骗的感觉,于是开始挣扎与徘徊,最终离开了原来的生活模式。与其说这是一种铤而走险,倒不如说这为他们是一种解脱,而迎来了心灵和生命的释放。
    不可否认地,我们也需要从圣召的家庭背景中寻找原因,很多人从小热心守规,虔诚事主,便成了父母和教友们鼓励修道做神父的首选对象。但他们或许内心并没有这种渴望和意识,也许进入修院只是为逃避社会的杂乱,或只是为念书而已。但往往事情并不一定如他们想象的那般简单。开弓没有回头箭,当他们想要结束这种生活时,却看到有人放弃修道,而被家人和村里的教友们指责,谩骂,他们害怕了,骑虎难下。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形象,便一路忍了过来。但问题总是要解决的,这便注定以后会有他们重新确立自己生活方式的时候。
    思绪走到这里,我不得不发自内心说一句:请善待跌倒的神职人员。曾看到过一篇报导:在美国的一起枪杀案中,一名中国留学生在杀死三十多人后自己开枪自杀。但在美国人的祈祷中也出现了这个中国留学生的名字。当有人不解地问其原因时,一位美国人情绪低落,但满含同情地说:“因为他也是一名受害者。”这句话着实让我感动。我们不得不承认,教会中有许多不务正业的神职人员,虽然每天行圣事,做弥撒,但更多的时候却过着一种有违于司铎身份的生活。但这样的神职人员中有的勇敢地进入另一种生活中,有的却因周围强大的舆论压力而没有勇气跨越自己,我们不得不说一声:“他们也是受害者。”
    不可否认,这样的结果是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的,甚至重伤了许多教友们的心,辜负了他们的满心期望。但事实已经发生,我们更需要在这些问题中寻找解决的方法,重塑教会的良好形象,挽救更多受伤的心灵。最为重要的是我们应以更多的祈祷鼓励和支持我们的神职人员,让他们将自己的圣召全然托付于天主的大能手中。同时寻找方法和途径,让神职人员体会到修道人的喜乐才是我们永恒的话题! 

本文标题:善待跌倒的神职人员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