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时评:谴责暴力 呼唤仁爱


2011-10-11 16:01:17 作者:特约评论员 叶声 来源:《信德报》2011年9月29日(总第460期)

——从最近一起教会内伤人命案谈起

 

    编者按:  今天,教会正遭遇物质主义、自由主义、世俗化、信仰淡漠等等前所未有的强力冲击。 为直面困扰教会的问题和困难,“信德”将做文风方面的调整,开辟特约评论栏目,尝试从伦理道德等层面入手,针对时弊,尤其教内外的非正义现象,发出正义、仁爱、和平之声,为大家提供平台讨论,以期从基督信仰及普世价值观,更多地关注灵修陶成、全人培育、牧灵福传和教会自身健全发展。欢迎各地作者和学者撰写针对时弊的短小精悍的评论,也欢迎读者积极回应。

 

    8月26日,内地某司铎涉入命案震惊中外教会。本堂司铎从劝架到与醉酒男子口角动武,男子不幸身亡,当事司铎因自卫过度被刑拘,等待法律裁决。
    不论是受到威胁挑衅,还是需要自卫,作为司铎都不该与人动武互殴,更不能暴力致人死亡。面对暴力行为,我们必须谴责、痛斥!因其不但不为民法所容,更不为教律所允许。人的生命本是天主的恩赐,理应受到尊重。面对伤害,我们向遇难者亲人表示慰问。
    近年来,个别司铎与人发生口角和动武相互伤害的现象时有发生。某司铎曾唆使亲戚刀割另位司铎的耳朵;某司铎曾将一位教友的牙齿一拳打落;某司铎曾对司铎长上拳脚相加…… 这些虽是个案,但暴力不仅伤害个人和家庭,而且有辱司铎身份,严损教会形象,阻碍牧灵福传,无论何种理由,都不可容忍接受。
    小不忍则乱大谋。面对矛盾冲突,“明智的人,缓于发怒……”(箴19:11),耶稣生前力倡和平对话、规劝(玛18:15-17)及宽恕(玛18:22),因为武力与暴力均非解决争端的上策,更非和平之道。以善胜恶,以德报怨,方能体现基督精神。基督救赎非靠刀剑,乃马槽内的谦卑和十字架上的仁爱宽恕。
    耶稣也有义愤填膺之时,但他只用绳子做的鞭子将那些在圣殿内贩卖牛羊和鸽子的商人赶出(若2:13-25);面对反对者们无数次的嫉妒、刁难、讥讽、仇视、迫害,耶稣从无一次武力回应,更无暴力自卫。即使无辜地被捕、饱受凌辱,被判十字架极刑,也没还手,甚至牺牲前还为刽子手慷慨地祈求宽恕(路23:34)。以宽恕代替仇恨,才是基督精神,才有心灵平安,才有真正和平。
    司铎本是基督第二,理应效法基督,克尽牧羊之职。可惜,当事司铎不但没善尽牧人保护羊群之责,反而远离基督的宽恕之道,涉嫌报复,暴力伤人,害人害己。在谴责暴力,呼唤仁爱的同时,希望不幸事件能引起大家反思,严以律己,引以为戒。
    痛定思痛,从其悲剧不难看到,一方面,当前教会的窘境已导致某些教区处于了无法管理及关心的非正常状态,教区体制建设问题亟待解决。另一方面,面对困难挑战,甚至冲突,司铎要不断提高自身人格修养,训练自己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沟通技巧及应付冲突危机的能力。这需要家庭和修院合作加强修道者的成熟人格陶成培育,教区也应长期重视司铎的再培育。 

    (Priests should place charity before violence) 

本文标题:时评:谴责暴力 呼唤仁爱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