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童年的回忆


2011-10-17 10:23:05 作者:若望 来源:《信德报》2011年9月29日(总第460期)

——我的叔父李崇德神父
 

    我的家庭是一个世代天主教大家庭,叔父是爷爷九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他从小立志修道,在1951年6月9日祝圣为神父。
    记得那是叔父祝圣后的第一个春节,这是我们孩子们盼望已久的日子,我是那样地渴望着它的到来,在那一天我就可以得到一份压岁钱。在那个年代能有一份压岁钱是多么令人向往的事啊。春节的清晨,我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换上新衣服,在爷爷的带领下,全家一起祈祷,赞美感谢天主,求天主恩赐平安。匆匆吃过早饭,我们家里的几个孩子,一个个心花怒放,兴高采烈地去给叔父拜年,一路上猜测着那份压岁钱的数目。叔父看到我们后非常高兴,果然送给我们一人一份礼物,那个礼包可是比想象的压岁钱的包要大得多,会是什么礼物呢?我们迫不及待地打开一看,原来是一本《要理问答》,而且只要是给叔父拜年的小朋友都能得到,我们兄妹几个面面相觑,满脸的失望。
     叔父是奶奶最小的孩子,又是一位献身天主的神父,因此奶奶对他更是关爱有加。1965年“四清”运动时,神父们不能随便回家,奶奶对他十分挂念。在一个主日天的下午,叔父被准许回家探望,当时我和奶奶住在一起,年老体弱的奶奶看到好久未见的叔父,眼泪像断线的珠子从她那满是皱纹的脸上流下来。叔父从怀里拿出一包东西递给奶奶,原来是一包糖花生,奶奶已是86岁高龄了,这是多年来叔父第一次给奶奶买东西,也是最后一次。奶奶给了我一把糖花生,我吃着又甜又脆,真是好吃,奶奶却一粒也没吃,把这些糖装在一个瓶子里,放在炕头上。当时奶奶虽然年纪大了,但是牙齿却很好,还能吃干炒大豆呢,我经常看到奶奶看着那个瓶子长久地凝望,从不舍得吃一粒,这瓶糖花生一直伴随着奶奶走完她人生最后的旅程。
    叔父的缝补浆洗全由我妈妈料理,我家离堂很近,每到换洗衣服时,偶尔是把二哥的干净衣服送去,叔父再把衣服替换下来。妈妈将叔父的衣服洗净熨平后,给叔父送去,再把二哥的衣服换回来。妈妈就对叔父说:“五弟,你买些布回来,我来给你做一套衣服吧。你看你连替换的衣服都没有,穿着的这身也很旧了,快不能穿了。”叔父说:“弥撒钱(当时唯一的经济来源)是耶稣的血汗钱,不能随便花,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听了这话,我恍然大悟,心中的那一缕不解顿时消散,因为我读懂了他的心。
    叔父是一个有着崇高精神的人,在他胸怀中燃烧着一颗灼热的爱主爱人的坚定的心,如今他已89岁高龄,仍是老当益壮、呕心沥血活跃在福传的第一线,传播着天主的圣言,激发着教友的信心,到贫困山区播撒着信仰的种子。为了福传,他无私地帮助着贫病的教友,常常购买《圣经》和福传的书籍赠送教友,还把亲自编写的传播福音的小册子送给他人。而他依旧是那样淡泊、朴素、节俭、谦和、平易,身教胜于言教,他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教育指导着我们,成为我们行为的楷模。
    我为有这样一位忠诚于天主的叔父而骄傲。 

本文标题:童年的回忆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