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最美的忧伤 探访三教圣地耶路撒冷


2012-03-01 10:38:16 来源:光明网

  公元前10世纪,当中国的道教在周朝缓慢发展、印度教最古老的吠陀文献刚刚编辑成集时,这个位于中东的古城耶路撒冷,已然建成了雄伟的所罗门圣殿—自犹太教开始,耶路撒冷成为信仰的中心和最神圣的城市。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教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这里各自恪守信仰,已过去千年。

阿森松岛的橄榄山教堂的宗教首脑会议,前来参加会议的精神领袖,各个盛装出席,庄严而华贵。
 

耶城朝圣之基督教篇

   据说每个周五下午都会有圣方济各教会的教士背负着十字架在耶路撒冷重走“苦路”—当年耶稣被判受十字架死刑,背起十字架走至各各他山被钉起的一段路程,祈祷唱经以作纪念。
 
从老城出发,走进圣经里
  《圣经》里的许多故事:耶稣传教、遇难、复活等许多传说,都能在耶路撒冷找到相应的地点和遗迹,这无疑让这座城成为了基督教最神圣的地方。那个圣经里最哀伤的故事是从城东的狮子门开始的,这段鹅卵石铺就的小径因耶稣途中所受苦难之处分为14站,教士在每一站上都会讲述当年耶稣遇难受苦的情境,第一站是当年宣判耶稣死刑的罗马广场,如今已然是一巴勒斯坦小学,石灰岩块操场便是其旧址。
 
  苦路站站都有传说,记录了耶稣遇难的历程,他背上十字架、他的三次跌倒之处、遇到母亲等。二至九站的街道墙上钉着青铜雕刻的罗马数字标志,附近建有相关教堂。由于宣扬平等博爱的基督教影响越来越大,到4世纪,君士坦丁大帝时的东罗马帝国完全接受了基督教。4世纪初,罗马君士坦丁大帝的母亲海伦娜巡游至耶路撒冷,住了7年,考证确定了圣诞、圣墓等耶稣遗址,下令在耶稣蒙难和埋葬处建造一座教堂,即苦路第十至十四站所在地—著名的圣墓大教堂。


在装饰着精美壁画的阿森松岛橄榄山教堂内,宗教首领聚集在一起祈祷和议事。

 
散发异香的血色大理石

  圣墓大教堂犹如一个迷宫,墓室外43盏长明灯日夜不息地燃烧着,其中罗马天主教、希腊东正教、亚美尼亚教各占13盏灯,反正每个教派的教徒都识得本教派的圣地和圣物,各自前去参拜。圣墓教堂挤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徒,络绎不绝的人潮,掩饰不住对圣地的虔诚与感伤。圣墓教堂内,十至十一站是位于二层楼的两幅大油画:犹太先知亚伯拉罕祭献儿子以撒、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分别是耶稣被剥去衣服和钉上十字架的地点。十二站是耶稣死亡地,矗立着那著名的耶稣遇难十字架雕塑。旁边十三站,是圣墓教堂正门大厅中央一大块带着血红色斑的大理石,散发着异香,是传说中耶稣遗体卸下的地点。只见众人围着一块大理石(洗尸石板)顶礼膜拜,据说上面浸透了耶稣的血,信徒们争先恐后地将信物放在大理石上擦拭,然后带回家供奉起来。更多的人则是长时间跪下亲吻这块已被摩擦出光泽的石头。
 
  苦路的最后一站—耶稣墓,也是一处无数信徒排队的地方,门口由东正教士守卫着。传说当时这里原本是贵族约瑟夫购买的墓地,当年他因敬仰耶稣而把自己的墓地捐献出来埋葬耶稣。但下葬3天后,人们在距这里不远的大卫王衣冠冢上面的“最后的晚餐”楼两次见到了耶稣显灵,于是便打开圣墓查看,发现里面竟是空的,便认定耶稣又从此处复活。虽说那个石洞很小,不足2米宽,可里边还有当初墓上的大理石,吸引无数信徒排队进去膜拜和触摸。

耶城朝圣之犹太教篇


  犹太人认为上帝就在“哭墙”的上方,这面由约600块巨石组成的墙壁成了犹太民族的精神圣殿,被全世界所熟知。据说不管你有任何美好的愿望,只要写下来,塞进墙里,上帝都会让你如愿以偿。


苦路上的标记

 
亲吻离上帝最近的那堵墙
  这段高约19米,长约50米的巨石墙位于耶路撒冷圣殿山之西,正式的名字是“Wailing Wall”,又称“西墙”。哭墙分男女祷告区域,50米的墙三分之二属于男性祈祷区,三分之一是女性区域,进入广场墙前,男士必须戴上传统帽子,因为哭墙的上方就是上帝,让脑袋直接对着上帝是不敬的,如果没有帽子,入口处亦备有纸帽供应,祈祷完也要倒退着离开哭墙,以示对上帝的敬重。许多徘徊不去的男女老少祈祷者,或手抚墙面、或背诵经文、或将写着祈祷字句的纸条塞入墙壁石缝间。历经千年的风雨和朝圣者的抚触,哭墙石头也泛泛发光,犹如泣后的面孔,让人肃然起敬的似乎不是这哭墙,而是这些代表着某种精神的犹太教徒:口中念念有词,前后左右的摇动,如同哭墙上不屈的杂草;面对圣墙,双手而依,嘴唇在墙上轻轻一触。
 
给上帝捎个小纸条
  能有幸亲自到耶路撒冷给上帝塞纸条许愿的人,毕竟是少数,当你对上帝也有所祈愿,写好心愿之后往往会发现,很难给它找到驻足之处—墙缝里已经塞满了写着人们愿望的小纸条。除了熙熙攘攘的游客之外,哭墙前的大多数犹太教徒是非常虔诚而心静的,正如佛教寺院里和尚的工作是念经打坐,在哭墙前诵读经文祈祷和诉说也是犹太教徒们的工作,不少人都是整天坐在墙前面,男人一律黑色装束:黑礼服,黑檐帽,黑皮鞋,留着大胡子,一些正统教徒戴着据说夏天也不摘下的高高皮帽,这些表情严肃的犹太教正统派(Orthodox)是犹太教派别中最大的群体,自视为唯一正统的犹太教信众,其中学过圣经和塔木德而担任犹太人社会或犹太教会的精神领袖或宗教导师的人叫拉比(Rabbie)。

  哭墙前的广场上不时有鸽子破空而过,拍打着翅膀掠过人们的头顶,伫立在高处墙间缝隙里,头顶上金色的圆顶清真寺俨然屹立,下方哭墙,骤然感受到那种属于信仰的辐射,哭墙逐渐在暮色中沉默着,哭墙在犹太教徒的心里,不仅仅是一个地名吧,更深刻的还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是犹太民族2000年来流离失所的精神家园。


在哭墙前虔诚祈祷的老人。

 
褪去色彩的世界
  在《旧约·撒迦利亚书》中,说橄榄山将是末日耶和华降临的地点,圣殿山那扇紧闭的金门只有当弥赛亚来临时才会打开。因此,犹太人总是希望埋葬在橄榄山,从圣经时代直到今天,橄榄山一直是耶路撒冷犹太人的墓地。山上估计有15万个墓穴,其中包括撒迦利亚(在此说预言的先知)以及从15世纪到20世纪的许多犹太教拉比。我们正好碰到一些前来墓地祷告的拉比,黑色的礼服和白色的墓碑,一个没有色彩的世界,耶路撒冷的颜色。
 

耶城朝圣之伊斯兰教篇


  耶路撒冷最显著的建筑物,就是圣殿山上的两座清真寺——圆顶清真寺(Dome of the Rock)和阿克萨清真寺。伊斯兰教律规定:“去阿克萨清真寺朝觐,安拉会赦免他的罪过”“死在圣城犹如死在天上”。穆斯林把阿克萨清真寺视同麦加禁寺和麦地那圣墓一样神圣。
 
耶城里每块石头都有历史
  这是阿拉伯人的世界,非穆斯林不得入内,我们只能从橄榄山上远观。圣岩清真寺被各种淡米色石灰岩的建筑所包围,那金色的圆顶,蓝色的外墙十分夺目。在耶路撒冷,每块石头都有历史。数以亿计的逊尼派穆斯林认为这是伊斯兰教第三圣地,因为这里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夜行登霄的地方。公元621年7月的一个夜晚,51岁的穆罕默德在天使伽百利勒的带领下,乘天马从麦加赶到耶路撒冷圣殿山,他信步登上巨石升霄,遨游七重天、天园和地狱,在那里穆罕默德见到了古代诸位先知,并带回安拉对穆斯林的启示。穆罕默德告诉穆斯林,安拉指定耶路撒冷为穆斯林朝拜方向,直到公元623年,穆罕默德才把穆斯林的朝拜方向改为麦加。圣殿山至今还留有穆罕默德登天时的脚印,穆斯林把这块巨石视为圣石。
  (编辑: 左远红)

本文标题:最美的忧伤 探访三教圣地耶路撒冷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