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小芦堂区的新时代


2012-05-14 10:41:11 作者:曾庆兰 来源:《信德报》2012年5月3日,第16期(总第487期)

    河北省临西县小芦村有两千人,天主教、伊斯兰教和没有信仰的人各约占三分之一,是典型的“三合一”村庄,虽然信仰不同,但和谐共处,亲密无间。天主教会修建教堂时,伊斯兰教的村民也送来了捐赠。


2012年复活节小芦堂区慕道者领洗后合影


    小芦原是山东临清教区主教座堂,曾设立过若瑟小修院,有良好的信仰传统和信仰氛围。本村十几位致命圣人,也都合葬在教堂院内,并立有墓碑。教友们历经苦难矢志不改,一路走来经过不少坎坷,但对天主依然有着完全的信赖和执着的爱,靠着天主,如今教会越来越兴旺。
    刚恢复信仰之初,教友当中也出现了不少打麻将、喝醉酒、婆媳夫妻不合、打架斗殴等现象,有的甚至与教外人几乎没有区别。
    经过历任神父、会长们的不懈努力,落实教产、重建教堂,后又修建了培训教室,装修了教堂,教友们的信仰生活也蒸蒸日上,一日千里。主日学、青年婚前培训、要理培训、唱经班、军乐队等参与者众多。每天都有圣经学习,教友们报名踊跃。天主的话改变人心,教友们开始有了变化,除了加强自身的学习,也开始走出去传福音,组织义工团队帮助弱势人群,用行动影响着身边的人,教外的朋友看见了这些变化,也竖起了大拇指。
    有位八十岁的老教友李其锋,每天早早把生活不能自理的妻子安顿好,就骑上自行车出发,到周围村庄传福音,带上些水果或食品探望孤寡病弱。几年下来,他跑遍了周围几十里内的村庄,大家也都对他熟悉了,每每看到他,人们就说“这个‘传天主’的老头又来啦!”话语间带着亲切。人老了本身就觉得很孤独,再加上有病卧床,很多时候子女们感到老人性格孤僻难伺候,李其锋去了就和老人拉拉家常,说说过去的往事,因为是同代人感同身受,有着共同的语言,这些老人心里没有了距离,他就接着说说信仰,说说人活着的意义。他去一两次,病人的心情就能好上几天。这些老人的子女们都非常欢迎他,愿意听他讲讲圣经,时间久了,就有不少人领洗奉教。
    跟随李其锋老人一起探望病人的教友谈到体会时说,“其实关爱老人、病人并不难,一句温暖的话、一个关爱的眼神、一个微小的动作,哪怕是给病人倒杯水,拉住他们的手说说话,都能让老人的心灵得到抚慰,只是我们往往缺少像李大爷那样的耐心和执着。”
    田灵芝、戈秀荣、陈秀红、于刚、田书杰等弟兄姊妹,几年前就开始福传了,尤其是他们去年到外地学习之后,福传几乎成了他们生活的主题,只要有需要,他们二话不说放下手中的工作就出发,在他们的带动下,堂口掀起了福传热潮。
    堂区的神父、修女是教友们福传的后盾,也和教友一起走在第一线。神父不但要去送弥撒行圣事,哪怕只有两三家教友,神父也不落下,而且还指导并帮助教友解决福传中碰到的问题。每到一处就送圣经、送歌本、送圣像、送念珠,碰到贫困家庭,神父就买小米、面粉等让教友送去,还千叮万嘱不让说是神父给买的。有一次神父病了,鼻子淌血不止,休息了没两天就又开始了牧灵福传工作,教友劝他多歇两天,他却说什么也不肯,又踏上了乡间小路走乡串户送弥撒。神父的言行,感动了教友们的心,让更多教友视教会的建设和发展为己任。
    小芦教友没有旁观者,青年人、老年人分别成立了善会,不能外出福传的就每天到教堂里朝拜圣体、念玫瑰经和慈悲串经,为福传祈祷。新上任的年轻的会长放下自家的农活和工作,全身心地投入教会,各种工作打理得井井有条,从接待外地客人到教堂卫生事无巨细,无一不精心周到,越是脏、累的活儿越是抢着干。现今,赌博、打架、醉酒在教友中绝了迹,有矛盾的主动上门道歉和解,有误会的婆媳、夫妻彼此坦诚相待……小芦堂区迎来了新的气象!

本文标题:小芦堂区的新时代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