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博爱精神


2004-11-11 09:47:38 作者:梅乘骏 来源:信德报(第224期)

    最近法国总统希拉克来华访问期间,曾在上海同济大学向广大学生作演讲时谈到:“我们愿意支持中国达到更完美的普遍性和博爱精神。博爱是世界人权宣言对我们的基本要求,也是法国大革命以来,我们这个时代伦理观念的基础。由博爱精神推衍出来的,就是人类、社会和国家的权利与义务,这应以尊重其多样性为前提。”(见2004年10月12日《新民晚报》)
    博爱一词在法文中为FRATERNITE,与兄弟一词FRERE同根,故博爱有时也被译为“兄弟般的友爱”。
    我国古人云:“博爱谓之仁”(韩愈《原道》),又云:“仁者无私之爱也,人之所以为人之理也。” 因爱天主而博爱众人,是我们天主教教义的核心。耶稣在受难前夕,建立圣体圣事之后,向宗徒们说:“这是我的命令:你们该彼此相爱,如同我爱了你们一样。人为自己的朋友舍命,再没有比这更大的爱了。”(若15:12-13)若望宗徒解释说:“耶稣为我们而牺牲了自己的性命,因此我们知道什么是爱。”
    耶稣把爱人说是他的新命令,因为作恶的人久已把十诫的总纲遗忘殆尽。这新命令是基督教义的重要内容,相亲相爱成了基督徒的标记。耶稣在预言公审判的时候,只拿爱人或不爱人,来分别善恶,判定赏罚。恶人被罚入地狱,耶稣并没有说,因为他们杀人害人,或贪财犯奸,而是说因为他们不爱人,便该罚入地狱。相反,为爱天主的缘故,给人一杯凉水,也要得到相应的赏报。(见《天主教教友生活》)
    博爱众人,可能会使我们想到路旁的乞丐或将冻死饿死的穷人。这样会把爱人局限在很小的范围里。我们要实践耶稣的教训:博爱天下众人,一个也不例外。他甚至要我们爱仇。圣经上耶稣说:“你们若爱那些爱你们的人,还有什么酬报呢?因为就是罪人也爱那些爱他们的人,要爱欠你们钱而不还的人……你们愿意别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别人。”(路6:27-35)
    爱你的父母、亲友,爱有恩于你的人,这是人之常情,一般人都能做。然而要爱那些伤害你的人,不但不记恨记仇,还要以德报怨去爱他们,何等之难!能做到这一步,确实难能可贵,才称得上是我们教友生活中奉行的博爱精神。因为我们都是天主的儿女,都是兄弟姊妹,理应以宽恕的胸怀,对待别人的记恨记仇。
    从前古教的人,以为只有本民族的人,只有加恩于自己的人,才是爱的对象。耶稣打破了这种狭隘的传统成见,教训他的信徒,要效法在天大父,博爱一总人。他自己为了救赎普世的人,牺牲了自己的性命。所以我们爱人的范围是指一总人,所有的人。这种博大精深的爱是基督教义的特点。
    法国总统希拉克在讲话中又说:“博爱精神也是法中两国对话的主要目标。”正如圣父英诺森十一世在写给清初康熙帝的数学老师南怀仁神父的信中说:“虽然我们地处东西远隔重洋,若以耶稣基督之爱相许相通,则天涯若比邻,四海如一家,何远之有!”这与希拉克总统的讲话精神相似,都源于基督的博爱精神。
    希拉克总统对中国文化也颇有研究,他对杜甫的诗句,比之我这个炎黄子孙更琅琅上口,实为难能可贵的,他又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友。

 

本文标题:博爱精神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