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中原绽放圣召花


2013-10-18 10:26:50 作者:林林 来源:《信德报》2013年9月19日,34期(总第551期)

    在世俗化甚嚣尘上的今天,国内外男女圣召短缺问题日益突显。放眼国内,三位神父的圣召之家极为罕见。笔者在信德文化研究所主办的“城市化与移民及牧民照顾”研讨会上见到了安阳教区张银林神父,并惊异地获知,他家弟兄中张秋林、张银林和张予林都是神父,这在当今时代实属珍贵。


圣召之家:老二张秋林神父(左一)老三张银林神父(中间)老五张予林神父(右)


一、家族史

    张银林神父是河南省林州市原康镇田家井村人,家中五代都是老教友,代代热心虔诚,爷爷和爸爸都是单传。爷爷年轻时想修道,而且为此专门选择了教会办的学校,曾祖母也很愿意爷爷修道,虽然就这么一个儿子,但是只要是天主要的,绝对慷慨奉献!她对天主的爱和对信仰的热诚让她超越了这份母子之情。然而爷爷的奶奶是新教友,无论如何也不能理解母子俩的选择,并与母子俩抗争到底,由于这种高压手段,最终爷爷没能修道。后来日本侵略中国时爷爷被日本人残酷杀害,留下了张神父的父亲和他的两个姑姑,小姑姑当时才三岁。张神父的奶奶就着三个孩子在那个一日三餐都成问题的年代,凭着对天主的一份信赖坚强地挺了过来。在她的心中,信仰就是生命,天主就是全部,说话行事都以信仰为准绳,以基督为标准,家中始终保有对主的热忱。

二、修道之前的困难重重

    张银林在这种浓厚的信仰氛围中,在奶奶和父母善表的影响下萌生了修道的念头,此时二哥张秋林和五弟张予林也都已表明了修道的决心,1990年初二哥张秋林去修院的时候,父亲很支持,2001年张予林去修院的时候父亲同样是慷慨奉献。当老三张银林神父也要去修院时,虽然母亲倾力支持,但作为一家之主、家庭顶梁柱的父亲在那个温饱都成问题的艰难年代却却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圣召不能阻拦,主旨不可违背,另一方面家庭实在无力承担三个修道生的费用以及家庭生活的负担。这时父亲开始和张银林进行交谈,没有生硬的强制,没有严厉的批评,只是把家庭的客观事实摆在张银林面前,希望他能够为这个家考虑一下。看到父亲的无奈,张银林很是理解,更没有半点的怨言,他说:“我非常理解父亲,更没有想为什么偏偏不让我去,我相信一切都有天主的指引。”后来张银林想出了一个看起来是两全齐美的方法,他说:“我可以先去当兵,这样可以减少家庭负担,能为家庭增添一点收入,而且在当兵的过程中还可以学习到文化知识,这样,三五年退役之后我再去实现我修道的夙愿。”热心的奶奶听说此事后,对父亲严厉地说:“阻止圣召将来你要为此事负责任。”这时一位修女也来劝说父亲,并建议父亲找当地的主教帮忙。父亲终于不再坚持己见,凭着对天主的那份信赖,慷慨向天主做出了奉献三个儿子的承诺。为了供这三个儿子上学,父母让两个姐姐牺牲了上学的机会帮衬家里,本来二姐也是想要做修女的,但是在那个年代为了让这三个想做神父的儿子读书,只能委屈二姐放弃圣召了,大哥也只是读到了初中。就这样1991年张银林终于走进了修院的大门,踏上了圆梦之旅。


张神父正在探访病中的老神父


三、修道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一件事

    当笔者和张银林神父谈到修道生活的挑战时,他微笑着说:“几年的修院生活可谓是一路顺风,没有经历过什么考验,因为我脾气比较随和,所以没有遇到太大的困难。但是人生并非尽是莺歌燕舞的春天,总是伴随着几多不幸,几多烦恼。就在他读神三的时候,本来那晴空万里的心空中飘来了浓浓的乌云。1994年,张银林的二哥去了美国留学,这为他产生了一个很大的诱惑,他说:“我很想出国去学习,因为论资格自己觉得可以,又看到哥哥去了美国很是羡慕。就想趁着年轻多学点知识。然而这又不是我自己能说了算的,而且又觉得这是不可能的,因为长上不可能让我们哥俩一起出去学习。那种理想落空、愿望受阻的情绪让我有一种很酸痛的感觉。”之后,张神父为此做了一个很深刻的反省,在反省的过程中祈求天主的指引,调整生活的方向。在其过程中,他感悟到:“我修道不是来寻找私意,而是来承行主旨,否则我就失去了修道的全部意义。因此不能让自己的追求来阻碍天主的计划,我更认识到,修道不是为了学习,学习却是为了修道,绝对不能本末倒置。有些时候虽然我不明白,但我还是接受,相信天主有他的安排,这样的思想让我超越了自己,而且一直支撑着我走到现在。”

四、天主的治愈

    圣咏上说:“他亲手打伤又亲手治疗。”(约5:18)透过“学习”这个经历,张神父真正明白了圣咏上的这句话。他还幽默地说:“当时没有出去是天主给我的一种‘伤害’,这个‘伤害’归到天主身上也不过分,更不冤枉他。”
    1995年1月份菲律宾举办了第十届世青节大会,中国有一个24人的代表团参加,张银林作为修士代表去参加。他说:“为此我有一种很深的欣慰感,天主补偿了我,我也可以走出国门看看世界,让我最感欣慰的是我获得了一种很深的信仰经验,我见到了教宗若望·保禄二世,能跟来自世界各地的千万的神父、修士、修女和教友们,共同参与神圣的庆典,真有一种与整个世界融合为一的感觉,一种天下教友是一家的亲切感。当时我就给在美国的二哥写信分享了这份喜乐。从那时起,我的修道生活更踏实了。”1995-1996年做学长的经验为他将来做牧人和管理,是一个提前培育。张神父从2000年到现在一直是帮助主教管理教区事务。经历了这些事以后他感悟到:“天主知道我们需要什么,人有人的追求,天主有天主的计划,人不能去改变天主的旨意,需要在挣扎中怀着信德与天主合作,这样,我们会慢慢地发现天主的旨意。当然其中会有一种冒险,那就是我们敢不敢相信在人生的任何境遇中都有天主的引导。”


二哥张秋林神父和母亲、大姐、外甥的合影


五、修道生活的重中之重

    张银林神父说:“作为一个修道人在修道生活中最重要的就是时刻加强与天主的关系,并在日常生活中透过不同的人和事来不断地巩固和加深这份关系。因为这份关系是我们生活的全部重心,也是我们包容、接纳和宽恕别人以及完成使命的唯一动力。因此要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和每一个事件中看到自己与天主的这份关系,当发现自己的目光不再注视基督的时候,要随时做出调整。同时要知道自己是谁,在基督的葡萄园里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明确自己的生活方向,否则修道生活就会走得很盲目、很世俗化。因此要让生活中出现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帮忙自己明了修道生活的意义。”在这方面张神父有着很深的体会。
    张神父的母亲是一位特别善良非常热心的教友,他说:“母亲那种虔诚的祈祷、圣善的生活和孝顺奶奶的榜样以及对三个儿子修道的鼓励和支持让我很受感动。奶奶后来有6年的时间躺在床上不能动,母亲如亲生女儿一样对奶奶照顾得无微不至,而且从不说累,毫无怨言。”然而在2008年的时候,母亲突然脑出血,从生病到去世7天的时间,也没能和孩子们说上一句话。张神父得知母亲病重后,并没有放下自己的羊群而及时赶往医院看望母亲,当笔者问道:“母亲都病成这样了,您为什么还不及时去看望呢,母亲就一个呀!”张神父说:“忠效不能两全啊!我不能让亲情大过天主交给我的使命。”母亲去世的那个时刻,张神父正在他的堂区给教友们做主日弥撒,在弥撒中他还邀请教友们一起为母亲祈祷,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弥撒还没有结束,母亲竟然永远地闭上了眼睛,没能和儿子说上最后一句话,神父也没能看上母亲最后一眼,就这样,为母亲和神父都留下了一份遗憾。众教友被神父的这种对天主的慷慨奉献和对使命的忠心深深地打动了。值得一提的是,张神父的母亲去世的那一天,正是张神父晋铎的日子,后来他对他的兄弟姐妹们说:“母亲喜欢我吧!选择了我的晋铎日,在我感恩祭宴时含笑天乡。”虽然这件事为张神父的人生留下了遗憾,但是因着信德,靠着他对天主的这份爱,超越了这份遗憾,他说:“母亲现在正以另外的一种方式陪伴着我。”由此可见,修道人与基督的这份关系就是生命的全部,是生活的价值和意义,是一生应追求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六、对当今修道圣召的呼吁

    张神父说:“我愿在此呼吁每一位做父母的,要特别注意对子女的家庭信仰的培育,圣召的陶成要从小开始。同时教会要对圣召多多地给予重视和支持!有时一点点的帮助就可能让一个陷在困境中的圣召成功。如果发现某些人的圣召受到阻碍,教会要及时地给予帮助和解决。"
    在今天圣召奇缺的这块土地上,愿天主降下甘霖,撒下更多的圣召种子,并使其发芽生长,以解羊群们的灵性之渴。

本文标题:中原绽放圣召花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