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香港:巴黎外方传教会前疗养院列为古迹


2013-12-23 10:29:48

现为演艺学院校舍的伯大尼修院。〔网上图片〕

  【天亚社.香港讯】有超过一百卅年历史、前身是巴黎外方传教会在东亚地区首间为罹患热带疾病的会士而设的疗养院「伯达尼修院」,于上月获列为法定一级古蹟。

  位于香港岛薄扶林的伯达尼修院于一八七五年兴建,曾接待约六千人。修院于一九七四年关闭并售出,地产财团本打算将之拆掉,但发觉该处地基不好,不能建筑高楼大厦,转交政府接管,在七八至九七年间租予香港大学使用。

  二零零二年,政府决定修复修院,并把毗连的旧牛奶公司牛棚一并租予香港演艺学院,改建为校舍并于零六年完成工程,自此成为演艺学院培育电影电视人材的地方。

  今年十一月廿二日,香港特区政府宣布将修院建筑物列为法定古蹟。

  巴黎外方传教会香港区会长庞乐培(Bruno Lepeu)神父对天亚社说,当局把建筑物列为古蹟为他来说「没有甚么新意和感觉」,反而在零二年「那时我们感到开心」,因为当局依原本模样去维修,使建筑物得以保存,并把地下酒窖改建成博物馆。

  他表示,现在的年青会士对失去了这「房子」而感到可惜,「但当时的确是没有需要留下它,因为人手不足,难以管理,卖出也是有道理的」。

  庞神父解释,过去传教会在香港的建设都不是为了服务香港,而是为支援东南亚地区及中国的传教工作,所以在五十年代受中国大陆动荡的政治影响,以及七十年代不能服务东南亚地区的情况下,他们开始关闭香港几所建筑物,包括修会的总务处及纳匝肋印书馆。

  他续说,传教会决定把伯大尼卖掉是因为已经不需要这所疗养院,以前香港有较先进的医疗设施,当会士患病就会送到香港,其后其他地区的医疗和卫生条件逐渐提高,伯大尼就成为神父休假的地方,但后来他们都回法国去,伯大尼就空置下来了。

  他又指出,伯大尼本身见证了传教会在整个东南亚的历史,因为在这里原葬了九十九位来自亚洲不同地区的传教士。

  伯大尼修院主要由小教堂、疗养院和雇工区三部分组成,建筑物具新哥德式建筑风格,设计布局对称,四面均有外廊。外墙由底层基座的毛石及琢石墙、装饰扶栏,以及尖拱柱组游廊构成。整幢建筑物以其美轮美奂的小教堂最具特色,经常成为婚纱摄影的场景。

  香港教区档案主任夏其龙神父对天亚社说,伯大尼除了是修院,也是修会会士的墓地,后来墓地都迁往柴湾坟场,「表示修会已经放弃了这地方」,所以现在政府把这地方交给演艺学院,再将之列为古蹟,「祇是保存一所建筑物和该建筑物曾经有过的历史,原则上跟现今教会已没有关系」。

  这位历史学者又说,历史的贡献任由他人夸张或缩小,「当他有利用价值时就会夸张,若没有就会搁在一旁」。他认为:「教会的贡献在于现在,以前是以前的事,现在应该继续做一些贡献。不能因为以前已经做了,现在就不做。」

本文标题:香港:巴黎外方传教会前疗养院列为古迹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