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佛教胜地中的一朵奇葩


2014-02-14 14:31:34 作者:赵建敏神父 来源:信德网

   


    从前的印象中,泰国除了排着队的大象,就是和尚与寺庙,还有著名的人妖。当然,不能忘记的还有它的洪水。大象和洪水是自然风景和自然灾害。和尚寺庙呢,那是因为泰国是佛教胜地,莲花的国度。这一切在自己的脑海中勾画出了一个泰国的图景。
    当收到一封印有蝌蚪式的文字和英文Assumption University(圣母升天大学)的航空信时,看着寄信人地址的英文Bangkok(曼谷)字样,脑海中,似乎出现了图景的空白,思路在圣母升天大学与代表着泰国图景的曼谷间短路了!悠然地,用长长的大鼻子,向身上喷着水的大象,身着黄色僧服和金光灿灿的庙宇,雨季必然要吸引世界眼球的洪水,无论如何也难与圣母升天的图景相对接!
    这是一封东方文化对话研讨会的邀请函。会议将于2012年的1月11日到13日在曼谷的圣母升天大学举行。会议宗旨是通过对话来推动东方文化对现代社会的贡献。题目和宗旨都应时应景。接受到邀请,自然得准备英文的论文和按照会议要求的20分钟的英文发言。这些对我来说并不太难,真正令我心动的还是那短路的图景!
    于是,准备好论文和签证,在1月9日乘坐泰航航班来到了曼谷。晚点一个小时的航班,在晚上10点15才落地。办完简单的入境手续,来到出口遇到接机的会议工作人员和先到的另外两位学者。不多时,另外四位国内来的学者也来到出口。我们七位学者在接机人员的带领下乘车前往圣母升天大学。大学位于曼谷郊区,与机场同在一个区域,因此一路上没有看到曼谷城市的灯火辉煌。已近午夜的曼谷郊区道路畅通,车开得很快,大约半小时就来到了圣母升天大学的住宿楼。午夜的大学静谧安详,大学的校貌和建筑影影绰绰,什么也看不清,更没有什么校园的印象浸入脑海。由开着空调的汽车内下来,立时感到气候的湿热,与北京此时的天寒地冻感觉上是两个世界了。
    住宿楼的员工们客气而热情,帮助我们把行李箱搬到大厅,安排好住宿后,大家各自就寝。
 
    第二天早饭后,因为没有会议,有几位第一次来泰国的学者到曼谷市内去观览。虽然我也是第一次到泰国,但因为此前有一位在曼谷的教友与我约好要联系我,带我参观曼谷,我遂开始在校园内散步,想着去接通那脑海中短路的图景。
    校园实在很大,因而有一辆校园车环绕校园开行。校车是紫红色,开得不快,后面两侧都敞开着,没有门,可以一步登上校车,很方便。我没有乘坐校车,因而不知道是免费的还是收费的。校园干净整洁,鲜花盛开,绿树成荫,南北较长,东西较窄。南北被一条5或6米宽的蜿蜒小河隔开,河水清澈,安静安详,似乎怕影响学生读书似的,河水表面无波无流,更无潺潺水声,然而,河水却是漫漫涌流的活水!南北两部分以一个石拱桥连接,可以通车,桥的两边延阶上下,供行人同行。石拱桥精致小巧,实用美观,现代与泰国特色兼具。桥的白色护栏精雕细琢,石柱上蹲着金色石狮子,供行人穿过的两边还有门洞。校园内的大部分建筑已经建好,南部另有两栋在建楼房,大概是教学楼。
    北部主要有六大建筑,都是轻柔温暖的乳白色色调。实际上,整个校园建筑都是以这个色调为主,配以紫红色楼顶或建筑。最东边是体育馆和运动中心。其前是一个不大的停车场和毗邻小河的草地足球场,一些学生在踢足球。最西边是几个网球场和一片种着树木的空地。中间部分是相互分开彼此对望的四栋建筑。北边就是我们居住的6层的住宿楼。一层是小祈祷室,网吧,两个会议室(其中一个用作我们会议的餐厅)和一个小餐厅。很多学生在这个小餐厅用餐。东西两栋5层建筑分别是女生和男生的宿舍楼。南面的建筑是尖塔耸立的博物馆。尖塔顶端配紫红色。博物馆正门面南,前面是若望保禄二世塑像。塑像正前方就是穿过小河的石拱桥。
 


    站在石拱桥上,向南望去,是高耸入云的乳白色教学楼。抬头向逐渐瘦上去的楼顶部望去,仿佛蓝天在微风中移动,恍惚间好像楼身在片片白云中轻轻漂移。教学楼雄伟壮观,电梯有29层之多。建筑层层向上,引人产生向上的遐想,似乎要去探寻那高高的真理!石拱桥通道向南延伸直达教学楼的底层门洞,道路两旁是五颜六色的各国的国旗和热带所特有的树木,以及西部已经建好的楼房和东部在建的两栋楼房。
    石拱桥的西北侧是餐厅楼。楼内有印度餐馆、中国餐馆、日本餐馆,当然还有泰国餐馆。别的餐馆都灯火明亮,只有泰国餐馆双门紧闭,正值用餐时间,却空空如也。门上贴着一个英文和泰文的告示:本店1月10日至14日关闭。没说原因,没有解释。后来问到负责会议的教授,才肯定了自己的想法,整个餐馆的人员都搬到会议楼去服务我们会议的三餐了!
    这或许才真正体现出宽容和包容的精神吧!负责会议的教授还告诉我,整个校园禁止酒精饮料。校园内所有餐厅,小卖部都没有含酒精的饮料。
    学生们穿行在校园内,有的坐在有顶棚和条案的道路一侧的长条椅上,声音不大地在聊天,有的站在那里,手抱书本,安详地等着校车。女生一律白色上衣,蓝色短裙,大部分都是短发齐耳,清秀、大方、典雅、端庄,既不娇柔又不做作。男生则一律白色上衣,蓝色长裤,亦显清瘦、稳健、青春、力量。学生们从不大声喧哗,总是彬彬有礼,未曾开口先微笑。即便那些正在踢足球的学生们,也没有大喊大叫的,虽然有的因为天然而脱去了上衣。
    走到白色教学楼下,向东拐过去,路的尽头有一个长方形的小热带花园。花园内小径蜿蜒,各种热带树木,郁郁葱葱,绿翠欲滴,热带花草或竞相争艳,或含苞欲放。乍然由天寒地冻草木枯凋的北国地带进入到南国风光,真是恨不得将那绿肥红瘦的一切融入体内方肯罢休!突然,曲径的前方传来瀑布的滴淋声。眼前豁然一亮,一座露德圣母山出现在眼前。假山不大,露德圣母像双手下垂,瀑布细流慢下,山前是一泓清水,几条红红的鲤鱼悠游其中。静谧中伴随着瀑布下落声的交响乐,翠绿中映衬着玛利亚慈祥的面容,悠游的红色鱼儿折射出鲜活的生机。此情此景容不得你不举手向上,画圣号做祈祷!
    走出小热带花园的东边是一座圆形歌特式教堂,壮观堂皇,雄伟宏大,掩映在十多棵巨大的棕树中间。白色的教堂堂身以歌特式为主,东面一座细细的歌特式白色尖塔耸入云霄。教堂屋顶是紫红色,中间凸起来一个两层的罗马式圆形塔楼,第一层的周遭是以罗马式立柱隔开的窗户,塔楼屋顶用金黄色覆盖,第二层要细小的多,周遭是白色的罗马式立柱,中空,屋顶也是金黄色,其上是一个十字架,在阳光下泛着淡淡光芒。只可惜不是开放时间,没能够进去朝拜。教堂南门前面是一个希腊式圆柱碑,顶端是一座铜制塑像,左手下垂,右手平伸指向前方,因为太高,看不清是谁的塑像,从衣着看似乎是一位修士。圆柱碑的基座大约高3-5米,是方形的,可以由四面延级而上。方形的基座上镌刻着碑文。碑文简述着一段历史:创办此学校的修会来泰的时间,学校创办的时间,并说明立此碑是为纪念第三个千年以及泰国国王的生日。沿此圆柱碑再向南不远,一座石拱桥将一片碧波一分为二,湖水清澈,涟漪粼粼。东面湖面上五匹雕塑的奔马腾跃在水面上,形象逼真,马蹄离开水面,远远看去,似乎正在水面上向前奔腾。西面湖面上,一只白天鹅,悠闲地在水中游来游去,划开水波,又留下游过去后的涟漪。靠近路边的湖岸草地上,一只黑天鹅,旁若无人地梳理着自己黑黑的羽毛,两位与会的学者要给她照相,她却低着头,自顾自地打扮着自己,好长时间都不抬起她那戴着红色小帽儿的高贵的头颅!无奈之余,我轻轻地拍了一下手掌,她这才伸长脖子抬起头,向我们看过来,依然地旁若无人,依然地冷艳高贵,两位学者的照相机内终于留下了她的倩影!被白天鹅划开的湖面上,倒映着最具特色的两个建筑的身影。一个是高高耸立的白色主教学楼,一个是紫红金黄相间的泰国特色的凉亭。凉亭建在湖岸边,背后相隔不宽的一条马路是主教学楼。湖岸周边是巨大翠绿的棕榈树。由石拱桥望去,碧水、绿树、紫红凉亭和白色教学楼,无间地融为一体,相映成趣。自然化工与人类创作相融,本地特色与现代建筑相合。文化与文明,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工,和谐一致,恰如天成!
    脑海中短路的图景在这里接通了!不再短路的脑海中生发出一个梦:中国的天主教办的这样的一所大学!
    这里是圣母升天大学的新校区。老校区在曼谷市内,因为无法满足需要,才在郊区购地建造了新校区。新老校区间每天有班车往返。网上查了一下,圣母升天大学的中文名称叫易三仓大学(似乎是Assumption的音译!),在上海设有办事处。大学的前身是1969年创建的易三仓商学院,1972年更名为易三仓商务管理学院,1990年才成为一所完全独立的正式大学。据介绍,大学现在有1300多名教师和2万多名来自全世界60多个国家的学生。学生中大约只有500多名是天主教信徒。大学的校训是,根据天主教教义,维护教会、国家、国王和民主政体的尊严;尊重每个人的信仰;履行作为所有知识和生命之源的导航灯的承诺。由如此短时间取得的成就和新校区的发展来看,学校教学质量和声誉应该是相当不错的。据曼谷的那位教友说,泰国的圣母升天大学就是中国的北京大学。
    此时,泰国雨季的洪水当然已经退去,路边偶尔还可以见到阻挡洪水的沙袋。身着僧服的和尚倒是常见。据一同与会的张士江神父和陈瑞雪神父讲(他们已不是第一次来泰国),和尚在泰国备受尊重,公交车上必须要给和尚让座,泰航飞机上给和尚提供服务时,服务员是要跪下来的。我因为没机会在泰国坐公交车,没有看到。虽然去泰国坐的是泰航,但也很遗憾没碰到泰国的和尚坐飞机。人妖吗!自然是见不到的了,因为那些地方是相当低级趣味的地方啦!不过,泰国人见面双手合十,互致问候,谦和有礼,倒是见到了!

本文标题:佛教胜地中的一朵奇葩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