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米开朗基罗去世450周年:一位有信仰的全方面艺术家


2014-02-19 11:05:00

  (梵蒂冈电台讯)450年前,即1564年2月18日,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在罗马去世,他生前是十足的艺术家,热爱工作和友谊的人。米氏于1475年生于卡普雷塞(Caprese),一生个性复杂,却有信仰,是一位全方面的艺术家。换句话说,他既是雕刻家、画家、建筑师,也是诗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角。梵蒂冈电台请研究米氏学最具权威的学者之一,梵蒂冈博物馆馆长安东尼奥·保卢奇(Antonio Paolucci)为我们谈谈这位杰出的艺术家。首先请保卢奇先生谈谈米氏最令他感动的作品。

  答:最令我感动的米氏作品是保存在米兰斯福尔扎古堡(Castello Sforzesco)博物馆内的《龙达尼尼的母爱》(Pietà Rondanini),这是因为它是米氏生命最后时辰的作品。米氏死于1564年2月18日,他在病倒、进入昏迷及死亡之前,意识尚清醒的最后时刻,将生命投入到那尊雕像上。他的学生达尼埃来(Daniele da Volterra)叙述说:米开朗基罗的最后夜晚是在自己的住宅兼工作坊度过的。那天是狂欢节主日的前夕,整个罗马都在过节,他却独自留在家里,在那尊雕像前思索、工作。这令我们对米氏有了全面了解:他的艺术创意犹如决斗,几乎藉着想象、实验能力、对艺术问题的不断沉思来进行一场肉搏战。

  问:米氏创作了圣伯多禄大殿的母爱、佛罗伦萨的母爱和龙达尼尼的母爱,这三件母爱作品以某种方式见证了母亲与儿子的关系:您说的这件作品有些不同,却仍旧十分感人。依您看,这件作品为米氏有何宗教上的意义?
答:可以说米氏自年轻时起,这个问题就一直纠缠着他。圣伯多禄大殿的母爱是1499年完成的,那时他是24岁的青年。佛罗伦萨的母爱是米氏年富力强的作品,他雕刻这件作品时已超过50岁,龙达尼尼的母爱是他在晚年完成的。3件作品的主题始终如一:死去的儿子和将他抱在怀中、扶住他、几乎将他与自己化为一体的母亲。在某种意义上,这个主题就是让儿子重新回到母亲的怀里。这是一个伟大及强烈的主题,是从未有过家庭却与母亲感情深厚的人的作品。儿子同母亲的关系是米氏创作中一个不变的主题。

  问:米开朗基罗是罗马的中心人物……
  答:米氏去世时留给罗马许多东西:西斯汀圣堂的壁画,他在35岁时已经完成了其中的一部分;在儒略二世时期完工的圣堂拱顶,然后画了《末日审判》,那时他已年老,大概有60到65岁。保禄三世教宗在位时,米氏能够看到自己构思,从动工建造到立起鼓形柱的圣伯多禄大殿圆顶,那是建筑设计上的杰作。他未能看到圆顶完工便离开人世,是雅各伯(Giacomo della Porta)和丰塔纳(Domenico Fontana)在许多年后才完工。罗马的许多伟大作品都是米氏设计的,都是他的作品:西斯汀圣堂、圣伯多禄大殿圆顶、市政厅广场……

  问:米氏去世450年以后,西斯汀圣堂是世界上访客最多的杰作之一。米氏一生虽不平静,却有信仰。依您看,哪些方面较能代表他的宗教精神呢?
  答:每年有550万人参观西斯汀圣堂,他们分属不同文化,却深受灵性事物吸引。再说,凡是进入那里的人便懂得,在某种意义上,那是有天主教会身份的地方,因为教宗在那里选出,重大礼仪在那里举行。若环顾四周便能了解,那些壁画不仅有米氏的,也有博蒂切利(Botticelli)、吉兰达耀(Ghirlandaio)、佩鲁吉诺(Perugino)的画作,它们以最完整和最吸引人的图像在讲授要理。

本文标题:米开朗基罗去世450周年:一位有信仰的全方面艺术家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