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复活节堂区服务有感


2014-06-16 09:50:10 作者:韩清平神父 来源:信德网

    按:不久前,我在一修院授课,期间一位叫刘明的修生按照修院的惯例在晚课中作分享。如下是他口头分享后应我的邀请将主要内容写成的文字,希望同更多教内外朋友分享!在此特别感谢刘明修生的慷慨分享,并祝他学习进步、身体健康、日进益德!
 
————————————————————
 
 
  为了修士弟兄们的服务与实践,复活节期间培育团神父们决定让神学班的修士们到堂区帮忙过瞻礼,而我便是其中一位。短短的三天生活已经让我有了深刻体验与反省,在此我将看到的四个场景分享给大家。
 
一、教会存在的价值
 
    经过将近4个小时的路程,我们两位修士和一位神父到达了将要服务的堂区。此时已是午饭时间,午饭过后本堂神父告知有老人家需要领受终傅圣事,于是两位神父、两位教友及我们两位修士便踏上了前往目的地的路程。我们在车上谈笑风生,经过一个多小时后才到了这个老人所在的小镇。
 
    刚刚打开她家的大门,旁边的教友向我小声说:“做好心理准备!”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院子里可能有狗?还没等走进屋子,几声奇怪的喊叫声便相继传来:“啊、啊、啊......”听得出来那是极度孤独的心在看到有人关注它时的兴奋表现,但这兴奋的表现却令人感到悲伤。随后便是刺鼻的气味,暗暗的房间内只能隐约看到几缕阳光照射进来,窗户是封死的,五个人已经将屋内的空地占满了,其余的是凌乱堆积着的物品。
 
    原来她是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她有两个“儿子”,一个称为“猫儿子”另一个称为“狗儿子”,和她相依为命。几十年前当她还没有孩子时她的丈夫就去世了,她便一直独身到老,直到她行动困难,变得不能自理时教会才发现了她。此后每天都有人来看她,那是饭店的服务员,教友们将凑集的钱定期交与饭店,并约好每天给老人家送餐。我当时就有个感想:如果没有教会的存在,她可能已经饿死家中或在大街上乞讨,若没有教友的关心,她可能会孤独的死去,连她相依为命的两个“儿子”都会饿死。
 
    她时而糊涂时而清醒,同去的教友告诉她是神父来看望她了。不知是什么原因,坐在炕沿边上的她身体一直在动,好像是告诉我们她身体感到疼痛,又像是在欢迎我们。之后教友让她安静说:“神父要给你终傅了。”于是她便认真的划了十字圣号,我们都相互看了一眼,感到惊讶,因为原以为她都神志不清了。当神父为她傅油祈祷时,她安静的盼望与等待着:将头垂在双手上,而双手又放在教友腹前的双手上。这一镜头让我想起我曾经熟悉的一个镜头,那是“浪子回头”的画像,那是一幅父子相见的画面:离弃父亲多年的儿子在痛苦的生活中领悟到了父亲对他的大爱,最终回到了那一直等待他的父亲的怀抱。
 
    那一刻我再一次体验到教会存在的价值、做神父的意义。我想等到她离世的那天,她会平安的离去,而不会抱怨这个世界、这个社会,因为有人关心她、爱她,而且她知道她所盼望的神在天国等待她、迎接她。能让这样的老人在临终时平安的离去,我觉得我们今天真是不虚此行,来的很有价值和意义。
 
 
二、买车的意义
 
 
  本堂神父有两辆车:一辆捷达、一辆一汽佳宝。他的代管堂区很远,有的地方开车需要两个小时,这就必须捷达代步。堂区内有些年迈的老人因身体的疾病等原因来教堂很不方便。为了牧灵需要,神父便又买了一辆佳宝车接送老人,因着两辆车的存在,远地的教友能参与到弥撒,年迈的老人也能来到教堂,很实用。他们的存在没有任何炫耀的地方,只是开展牧灵工作的工具。我一向喜欢开车,现在却不得不认真考虑,如果我将来自己买车,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三、教外朋友眼中的神父
 
    圣周四濯足礼,准备接受神父洗脚的男教友只有十一位,会长走到我面前说:“修士,缺一位代表宗徒的,你去吧”。我环顾四周看见一位中学生在后面坐着,向会长示意可以请他去。
 
   会长说:“他还没有领洗,不是教友,不能洗。”“没关系,我去叫他。”我回答说。
 
    拍了一下他肩膀,我问道:“同学,你愿意神父给你洗脚吗?”他看看我,看看前面,略带一些迷茫和惊喜:“可以啊!”
 
    因为之前聊天时听本堂神父说过有一位没有领洗的17岁男孩想当神父,我猜想应该就是他了。弥撒结束后我找他聊天:“是你想当神父吗?”“是啊!”
 
    我又好奇地问他:“为什么?”男孩很坚定地说:“因为当神父是一件很神圣的事啊!”
 
  是什么让一个17岁的男孩有这种想法呢?我想到的第一句话是“身教胜过言教”。对一个还没有领洗的男孩来说,神父可能不会先向他说培育圣召之类的话。但他的神职生活、他的行为方式已经向男孩证明了做一位神父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也是神圣的。由此可以看出我们根本不用担心圣召缺少甚至没有圣召。我们总是说社会变了,人们都热衷物质享受,可正是因社会混乱、物欲横流而导致精神生活的空虚时,若我们能将神职人员的价值展现出来,活出这生命的丰盛,自然会吸引人来追寻圣召生活和道路,因为人们从骨子里还是追求真、善、美、圣的。不然我们一面祈求天主召叫更多的圣召、呼吁父母们舍得奉献孩子,可是如果神职人员自己都感觉这生活没有意义甚至萎靡不振,又怎么会吸引他人来过这种生活呢?德兰修女的影子又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刚刚创立仁爱会时她什么都没有,她和修女们面临的困难却是那么的严峻。但当人们看到她们丰盛的生命时,自己的人生目标便定格在那里,就像门徒们被耶稣所吸引那样:“主,唯你有永生的话,我们还能投奔谁呢?”
 
三、神父的一句话
 
    良言一句可以暖三冬,恶语伤人可以寒六月;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败国。神父的一句话可以让陷入黑暗的人充满阳光和希望,死灰复燃,同样可以让刚刚复燃的生命再次变成死灰。
 
     那天下午给教友们分享了一个主题后,一位50多岁的阿姨到我面前说:“修士,我能和你说会儿话吗?”
 
“好啊,我很乐意。”
 
    “欠人钱不还罪能赦么?欠人钱不还,能升天堂么?” 
 
     我知道她是另有所指。由于本人特别喜欢心理学,研读了一些心理学知识,知道心理学中有一个专业词“共情”,按我的理解就是和对方站在一个角度以同样的心情、心态来倾听,和她共同分享她的感受,这样可以让她愿意继续和我分享。
 
    诉说中我得知她已经八年时间没有来这个教堂了,因为在教友中一位比较有地位的人曾失信于她并赖她帮忙从别人那里借的钱。她无法接受教友还能做违背信仰的事,为了不和对方吵架,为了“表样”而选择离开教堂。这次来教堂就是想回到教会,希望本堂神父做中介看看问题怎么能得到更好的解决,若实在不还就自己还也可以。但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神父开口就对她说:“不要只看到你兄弟眼中的大梁,看不到你眼中的木屑”。这一句话后潜伏在她心底的恨再次爆发了……(在这里我不想表达谁对谁错了,因为我只是听一家之言而已)。
 
    在和她的沟通中我没有告诉她应该宽恕谁、某某不应该这样做之类的话,只鼓励她原谅自己,因为这是与别人和好的前提,不要在意任何人的眼光和所谓的“表样”。最后,就在院子中央我给了她一个拥抱,此时她放声大哭,不在乎院子里有多少教友。我扶着颤抖的她进堂时对她说:“领受和好圣事吧,和耶稣一起复活!”她没有说话只是哽咽。此前教友曾劝她办告解,她拒绝了,认为自己没有原谅对方即使办了也是假的。
 
    那一刻我在心底感谢天主,那一刻我也不在乎她是否去办告解了,因为重要的是那团死灰复燃了。如果一句话真的这么有力量,我祈求天主:指引你所拣选的弟兄姊妹们都能说出三冬暖的话并赐给他们一张属神的口。
 

本文标题:复活节堂区服务有感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