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请记住这些可爱的青年志愿者们(之三)


2015-04-27 10:58:08 作者:纪彦星 来源:《信德报》2015年4月9日,14期(总第624期)

    2014年8月6日,在去湖南的火车上,一位老大爷和两个小姑娘在聊天,只见大爷一副惊讶的表情,一边摇头一边说:“哎,想不通啊,如此好的年纪,刚刚毕业,去大城市找个好工作然后找个好人嫁了,多好?去湖南洪江当志愿者不是你们女孩子做的,对你们未来有什么好处?”这两个小姑娘就是来自邢台的第五届利玛窦志愿者李晓玉和尹佳姿。大爷打开了话匣子,说了一通湖南洪江那儿的环境有多么差等等。当时晓玉心想:“去当志愿者,肯定不是去享福的,已经做好了吃苦的准备。”
    下了火车,她们辗转来到了目的地——湖南洪江艾滋关爱中心——成立已经十年的中国首家艾滋病患者关爱中心。


晓玉和病友们在一起做游戏

    在关爱中心,晓玉主要负责工作坊,佳姿负责照顾艾滋孩子的生活。在服务过程中,她们也经历了恐慌的心理期,在与病人磨合后,如今视他们为家人。佳姿说,在这里服务,就是离开家到了另外一个家。
    刚去的时候,面对艾滋病人,她们不敢多说话,害怕不小心说出一些敏感的字眼,伤害病人的自尊心。关爱中心有一位唐阿姨,经常劝解一些刚来的病友,为他们宽心。在唐阿姨劝说另一位病友时,佳姿说出了当初的顾虑,唐阿姨说,“得了这种病也不一定要寻死觅活对生活失去信心。”
    “关爱中心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好像是一个临终场所,病人们对生活仍然怀有希望,他们很快乐。在这里我们得到最多的也是快乐。”晓玉如此说道。
    有一位杜叔叔,在外面当保安,有一次他来到关爱中心,正巧碰到一个20多岁的男孩子犯癫痫。修女们赶过去,杜叔叔说:“他遗书都写好了。”旁边的一位阿姨遂开口问:“你的遗书是不是也写好了。”他满脸笑容地回答:“对啊,早就写好了。”轻松的语气让晓玉和佳姿惊了一下。后来,杜叔叔因脑出血去世了,去世前领了洗。一位姑姑告诉她们:“他自己亲手做了一个十字架放在自己的屋子。因为内心有依靠,所以面对死亡很坦然。”
    2014年圣诞节外出聚餐时,病友们是分两次去的,当她们进到餐厅时,一个病人说:“你们工作人员在那桌吧,我们在这桌。”在关爱中心吃饭时,大家用的都是公筷,虽然晓玉知道艾滋病只通过三种特殊渠道传播,但是内心还是有些别扭。但考虑到病人的心情,晓玉选择坐在病人当中。
    在这里,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也保护着志愿者。有一次吃完午饭,孩子们想出去玩,晓玉和佳姿陪着他们出去,因为长时间的陪伴,孩子们都十分粘她俩。回来的路上,小轩(化名)一边说话,一边去拉晓玉的手。晓玉的两个手指有伤口,在关爱中心时贴着创可贴,外出时没贴着。而小轩因为荡秋千时不小心划破了手,晓玉说:“当时我虽然知道说出来可能会伤害到他们,但是我还是告诉了他。”小轩听后立即把手抽回来,晓玉追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通过伤口会传染的,我有艾滋,到时候你也会成为病人的。”这样的一个回答让晓玉的心里既温暖又难受。
    在关爱中心,修女们也非常照顾这两个小姑娘。十月初四是晓玉的生日,两个姑姑商量着那天包饺子。到了那天,姑姑把土豆煮熟了,用土豆泥做了一个生日蛋糕,上面摆上草莓,周围撒上蔬菜叶子。看到这个“特殊”的生日蛋糕的那一刻,晓玉感动非常。
    在谈到如何来做利玛窦志愿者时,佳姿告诉我们,2014年元旦,在石家庄上学的佳姿带着行李去找同在石家庄的姐姐。坐公交时,因为脖子上戴着十字架,对面的一个人看到后,就询问她是否信仰天主教。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对方向她介绍了利玛窦志愿者的情况,下车时互留了QQ号,对方还不忘提醒她一定要上网查查资料。佳姿敷衍道:“我一定看。”向她介绍情况的是第二届利玛窦志愿者韩彦昭。
    刚开始她并没有想来参加。后来,在参与弥撒时,总感觉神父的讲道句句是在暗示她应该前去。佳姿再一次去教堂参与弥撒时,心想,如果这次讲道还是感觉到天主的召叫,我就去。在弥撒中,她再一次感受到这份邀请。于是,她参加了第五届利玛窦志愿者。妈妈也很支持她的决定。


佳姿陪伴孩子们

    而晓玉也是因为表哥韩彦昭的邀请。当表哥跟她分享服务历程时,让她十分羡慕,她觉得等到将来回忆这一段路程时,一定美好极了。毕业实习的晓玉工作很不错,表哥再次邀请她前去参加,妈妈并不同意。晓玉在邢台郊区工作,离教堂很远,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感觉离天主越来越远,于是下定决定做志愿者。等到一切都办妥了,才把决定告诉了妈妈。
    参加完志愿者的培训后,在上火车前,她打电话告诉妈妈去湖南服务艾滋病人。对艾滋病并不了解的妈妈,心里很抵触。然而在去湖南的路上,妈妈给她发了一条短信,“好好祈求天主,多祈祷多念经,天主会照顾你的。”在这里服务了半年的晓玉学会了耐心和宽容。
    在春节前的利玛窦志愿者聚会上,佳姿和晓玉用PPT展示了她们半年的生活,其中的一句话让人感动至深:“记录在相机的是人的影像,刻录在内心的却是永恒。”

本文标题:请记住这些可爱的青年志愿者们(之三)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